摘要:乡村振兴,作为当代中国的核心战略,旨在激活农村经济、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体育旅游作为新兴产业,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赣州市在面临乡村发展挑战时,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力求突破。本文聚焦赣州市内章贡区、瑞金市、大余县、上犹县、崇义县、于都县等六县区,深入剖析体育旅游与乡村振兴的紧密联系,系统研究体育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乡村体育文化的融入与传承,以及其对居民健康的积极影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关键词:体育旅游 助力 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24)-19-080-3-TBB
1、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体育旅游作为一种融合体育与旅游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从定义上来说,体育旅游是人们以参与和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或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对体育旅游概念比较集中的是从广义和狭义方面做出的解释。从广义上讲,体育旅游是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与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的关系的总和。从狭义上讲,体育旅游可理解为,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体育需求,借助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并充分发挥其诸种功能,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从而达到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社会文化活动的目的的一种活动。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健身方式。
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中国体育旅游业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政府明确提出,到2020年,体育旅游将吸引10亿人次,消费规模突破1万亿元。而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3年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顶级赛事的成功举办,更是为体育旅游注入了强劲动力。
2、赣州市体育旅游与乡村发展现状
2.1、赣州市体育旅游现状
赣州市始终不渝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并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深刻论述。积极响应国家、省、市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号召,努力构建国家和省级体育产业示范项目,精心打造体育旅游特色景区(线路),推动“体育+”多元融合。通过激发体育消费市场活力,激活体育赛事经济,赣州市体育产业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截至目前,赣州市体育产业法人企业数量已超600家,规模以上体育企业达10家。2022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252.81亿元,增加值占GDP的1.68%,体育消费总额近175亿元,人均体育消费逾1900元。国家级、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项目)不断涌现,如大余丫山、崇义阳明山、金和于都县的两条全国精品体育旅游线路等成为体育旅游领域的璀璨明珠,彰显了赣州市体育产业发展的卓越成就。
2.2、赣州市乡村发展现状
在赣州市的20个县(市、区)中,截至2023年底,已圆满完成925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和2645个新农村点的建设。乡村振兴局通过建立监测帮扶机制,持续推动农民就业与乡村产业发展,成功稳定了脱贫人口60%以上的收入。赣州市在2021年已全面实现脱贫目标。
章贡区作为赣州市的主城区,其下辖有4镇6街道,并拥有一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54个村庄、94个社区和12个乡村振兴先行村均展现出勃勃生机。
崇义县,位于江西省西南边陲,总人口22万,通过打造16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增长率高达8.2%,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3.4%,荣获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优秀县称号。
大余县,被誉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美丽后花园,其森林覆盖率高达76.7%。该县正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如丫山运动休闲小镇等,2021年成功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瑞金市,被誉为中国红色摇篮,人口61.26万人,辖7镇、10乡,拥有51个红色名村,其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
上犹县,位于赣州市西部,总人口33万,下辖8乡、6镇、131个行政村、16个居委会,有9个村入选省级示范村创建名单,2019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2022年GDP112.4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2%,体育旅游投资增长显著。
于都县,位于赣州市中部,总人口约112万,下辖23个乡(镇)、402个村(社区)、1个工业园区,162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6%。其新长征之旅体育旅游路线更是成为中国体育旅游的精品项目,为当地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3、赣州市乡村振兴中体育旅游的作用及其潜力
(1)打造体育特色品牌赛事,在赣州市,随着体育旅游的热潮涌动,环乡村自行车赛等特色品牌赛事崭露头角,赢得市民广泛喜爱。乡村以其独特的田园风光和休闲体验,成为体育旅游的理想结合点,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为此,赣州市应积极引进与本土风光相得益彰的群众性体育品牌赛事,通过精心策划与组织,吸引市区游客前来参与、观赛和旅游,推动乡村经济蓬勃发展。此举不仅丰富了游客的休闲体验,更彰显了体育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价值,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2)借助多元化宣传平台,如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我们大力推广乡村体育旅游,通过焦点效应与余波效应提升目的地知名度,塑造独特品牌形象。这不仅展现了当地文化与特色,也有效区分了与同类型地区的竞争,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3)在体育旅游消费领域,我们围绕体育付费项目、农产品、农家乐等,推动消费升级,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服务品质。此举不仅促进了乡村经济平稳运行,也改善了旅游接待与农民生活环境,推动了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2.4、体育旅游与赣州市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联系
(1)体育旅游在赣州市乡村振兴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为乡村经济带来了全新的增长点,通过体育设施的完善吸引游客,推动了餐饮、住宿等行业的蓬勃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
(2)体育旅游也为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活力,让乡村的丰富文化和特色得以更广泛展示,并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髓,推动了乡村文化的现代化;
(3)体育旅游还推动了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游客和居民提供了更优质的生活体验。因此,体育旅游是赣州市乡村振兴的强大助力,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广泛推广。
2.5、赣州市乡村振兴对体育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典型案例
(1)崇义县凭借中国体育局的鼎力支持,巧妙融合“体育旅游、文化康养”的发展理念,通过项目建设和丰富的赛事活动,如2023年全国桨板U系列赛(崇义站)、垂钓和路亚大赛等,不仅推动了商贸消费的繁荣,还成功探索出一条体育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这一战略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还通过体育赛事的广泛影响,极大地推动了餐饮住宿业和农产品销售,使崇义成为体育旅游的热门目的地。如今,崇义以体育旅游为引擎,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荣膺2023年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目的地;
(2)章贡区正全力塑造赣南首个体育小镇——罗坑体育小镇,依托江西省体育局授予的“山地自行车运动基地”称号,积极践行“体育+旅游+扶贫”的发展理念。自2015年起,该区精心规划7.5km2的小镇蓝图,其中核心区域2.2km2,拓展区5.3km2,形成“一个中心六个功能区”的完整布局。通过全国大赛的举办,罗坑体育小镇声名远扬,吸引了大量人流、资金及项目,使原本静谧的山水焕发新生,曾经的荒地变身聚宝盆,富余的劳动力成为热门劳动力。仅2016年,小镇就引进了3个综合性大项目,土地流转租金达35万元。如今,小镇的“青山绿水”正转化为“金山银山”,群众自发开设民宿、农家乐等16家,村内人均收入超万元,展现了“体育+旅游+扶贫”模式的巨大潜力,成为贫困地区转型发展的新动力;
(3)于都县匠心独运,精心策划了新长征之旅体育旅游线路。该线路全长50km,涵盖国家4A级景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省级健身步道,自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地出发,穿越毛泽东同志旧居和梓山镇潭头社区,终至祁禄山红军长征小道。通过举办“新长征·再出发”横渡于都河、红色之旅长征汽车拉力赛等赛事,该线路汇聚了体育爱好者、游客和消费者,实现了体育与服装、文旅、富硒产业的深度融合。此举不仅放大了体育经济的溢出效应,还推动了教育、健康、文化、旅游和工业等多领域的协同发展,为都县打造体育强县、健康之都注入了勃勃生机。
2.6、乡村体育文化的有机融入与传承
乡村体育文化与城市体育文化相较,在社会结构、思维逻辑及行为模式上均呈现出显著的差异。乡愁,这份对故土的深情厚意,源自对过往岁月的眷恋与思索。它承载着“乡土记忆”,这份游子对乡土的情感寄托,是希望的源泉。
对于久居城市的居民而言,乡村体育文化和其自然美景不仅是放松心灵的避风港,更是对乡村生活向往的强化剂。在参与乡村运动休闲赛事的过程中,他们体验到了休闲时光的愉悦,也加深了对乡村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乡村振兴,其核心在于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而守住乡愁则是其内在的精神支柱。这不仅仅是对传统的固守,更是对乡村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通过挖掘和整理这些活动,如滚铁环、打水漂等儿时的游戏,以及春节舞龙舞狮、端午节龙舟竞赛等民俗活动,我们不仅能够重温童年的美好记忆,还能进一步激发乡愁的情怀。
乡村体育文化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精神内涵。当这些传统活动与现代时尚运动如高尔夫、马拉松等相结合时,既展现了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又注入了现代的气息。例如,会昌县的金秋丰收季乡村趣味运动会,不仅让人们在欢笑中感受到了运动的乐趣,更促进了村民间的交流与和谐。
2.7、体育旅游对赣州市乡村居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体育旅游在赣州市的推广,不仅促进了体育场地设施、赛事资源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乡村下沉,更深度挖掘和传承了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活动,有力提升了乡村居民的健康水平。以上犹县为例,该县高瞻远瞩,精心规划并高标准建设了生态休闲度假“百里长廊”,积极拓展户外运动领域,建设了一系列体育休闲项目场地。通过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和活动,如马拉松、自行车赛、路亚钓鱼赛等,上犹县不仅推动了乡村运动休闲和健康产业的繁荣,更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健身休闲体验,塑造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提升了乡村居民的幸福感和健康水平。
2.8、体育旅游助力赣州市乡村振兴的可行性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一系列政策文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颁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在这一背景下,体育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对乡村的文化、经济等多个维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乡村的繁荣与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特别是赣州市,其体育旅游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赣州市在乡村体育设施建设上进行了全方位的完善。通过建设标准化体育场馆、运动场地和配备健身器材,为体育赛事的举办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以上犹县为例,该县深度结合休闲渔业与旅游、体育产业发展,高标准打造了南塘公路、南湖旅游公路等基础设施,并成功建设了南湖国际垂钓基地、碧水湾等“鱼主题”旅游项目。这些举措不仅满足了运动员和观众的需求,更为乡村体育旅游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赣州市高标准承办体育赛事已成为乡村地区的新风尚。各地充分利用乡村的自然资源、文化特色和地理优势,积极引进和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如自行车赛、马拉松赛、足球赛等,吸引了大量体育爱好者和游客的参与。为确保赛事的顺利进行,赣州市加强组织和管理,成立了专门的体育赛事组织委员会,负责赛事的策划、组织、管理和宣传工作。同时,将体育赛事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了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赣州市注重体育旅游与其他业态的融合发展。各县区市依托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地打造了适合当地的体育旅游项目,如生态、休闲、度假、体育赛事等。这些项目不仅丰富了乡村产业形态,还推动了特色民宿、休闲运动、农副食品等业态的多元化发展。体育旅游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为赣州市乡村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3、结论
体育旅游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影响遍及政府、人才、文化、产业、生态等多元领域。为充分把握这一历史机遇,政府与企业需共同规划战略蓝图,构建多维策略体系。通过体育旅游这一平台,不仅能推动乡村经济蓬勃发展,还能为村民带来身心益处,实现乡村的活力与魅力并增,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玮.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体育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旅游与摄影,2023(09).
[2]白雪秋,聂志红,黄俊立,等.乡村振兴与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发展[M].北京:国家行政管理出版社,2021.
[3]李洪涛.乡村振兴国际经验比较与启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
[4]杨向军.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城乡体育融合发展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24(04).
[5]郭修金,陈德旭.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22.
[6]文旦枫,朱建良,眭文娟.特色小镇理论与案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
[7]曹海妃.浙江省首批运动休闲小镇发展现状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9.
[8]陈德旭.社会治理视域下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与运行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7.
[9]钟秉枢,张建会,刘兰.用体育的力量,推进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来自广西乡村振兴的体育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3).
基金项目:赣州市社科规划课题《体育旅游助力赣州市乡村振兴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23-NDTY01-0286。
作者简介:李红莉(1978-),女,汉族,江西赣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旅游、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