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校体育科研演进、前沿热点展望

2024-10-08 00:00:00徐守金周浩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19期

摘要:本研究借助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2003-2023年有关学校体育科研的4290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对学校体育科研发文量、关键词共现、聚类、突显以及作者机构进行分析,旨在探寻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动态、前沿热点。研究发现:学校体育研究主题主要聚焦在体育课程改革、体教融合、高校体育三大热点领域;学校体育科研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各机构合作较少,研究力量较为分散,未形成合力;课程思政和体教融合将是学校体育未来的研究前沿,以期为学校体育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校体育 科研 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24)-19-052-3-TBB

引言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作。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学术界对学校体育理论实践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高鹏梳理文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高飞通过专家访谈和历史分析对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学校体育学发展进行回顾与展望。就方法而言,现有研究以主观的内容解读,即事件和时间节点叙述为主,运用科学计量工具的客观分析不多。为准确把握学校体育研究现状,更好地发挥学校体育功能,有必要对现有研究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有利于促进我国学校体育发展。

1、研究方法和构建数据库

1.1、研究方法

科学知识图谱法。科学知识图谱是以知识域为对象,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像。本研究主要采用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基于Java语言开发的一款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6.2.R4版),对构建的数据库进行可视化分析。

1.2、构建数据库

数据来源、检索、清洗。本研究选取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研究样本数据来源平台,将检索式设定为:以“学校体育”为主题进行检索,学术期刊来源选择CSSCI,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442篇(检索截止时间:2023年8月2日)。

数据清洗,其目的是检测数据中存在的错误、重复、不完备等问题。将检索的数据样本逐一甄别,剔除书评、会议摘要、通知、期刊导读等152篇不相关文献,共获得4290篇可靠数据,按照CiteSpace内容分析的格式需求导出构建样本数据库。

2、统计与结果分析

2.1、我国学校体育研究领域

(1)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

运行CiteSpace软件,设置时间切片为1年,选择“Pruning”“Pathfinder”“Pruning sliced networks”,选择标准为Top25,生成学校体育科研关键词共现图谱。

不同文献对同一意义或相近的关键词表述形式不同,因此需要将类似关键词节点进行合并处理。如“体育教育”与“体育”意义相近,合并后输出排名前10的关键词报告,见表1。“学校体育”作为本研究搜索的主题词,故在本文中不对此进行讨论。

由图1和表1可知,我国学校体育科研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有体育教育(542)、体育教学(223)、体育课程(219)、中国(184)、体育教师(117)、体质(108)。上述高频关键词中介中心性均大于0.1,说明我国体育学者对相关研究领域关注度较高,具有较高的影响。近年来,为了推动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培养后备竞技体育人才、加强高校学校体育课程以及管理制度建设,高等学校、体教融合、青少年、体育管理成为学校体育科研的重点关键词,受到了学者们关注。

(2)关键词聚类图谱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究学校体育相关研究热点,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聚类,算法为LLR,当聚类图模块值(Q值)>0.3时,聚类结构显著;当平均轮廓值(S值)>0.7时,聚类令人信服。图2左上角数据数据Q值=0.8122,S值=0.9311,因此聚类图谱结构十分显著,结果令人信服。

图2 我国学校体育科研关键词聚类图

此次共得出14个聚类,但#10-#13聚类的关键词数量小于10,因此不展开分析。最后得出2003-2023年来国内学校体育研究分为 10个聚类:竞技体育、体育课程、学校体育、高校体育、体育课、体育管理、体育史、体育教育、现状、新时代,每一个聚类代表我国学校体育研究的方向。

综合关键词聚类、关键词中介性和频次,再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可将我国学校体育的研究热点归纳为三个主题领域。

①政策引导,探索体育课程改革

体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以体育人的载体,其育人价值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相关部门也制定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如2021年教育部印发《(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2022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系列政策文件均指出,学校应开齐体育与健康课程,强化课程的育人导向,构建科学、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季浏对新课程标准解读,认为课程教学方式应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建构“学、练、赛”一体化教学体系。

从学校体育教学角度对政策进行解读,对科研学者把握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趋势具有引领和启示作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实现跨学科主题教学、促进课内课外有机结合,选择适宜评价方式,是新时代体育课程建设的聚焦点。

②融合导向,驱动体教融合创新

体教融合是新时代建设体育强国的重大命题,其发展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体教结合。体教结合发展过程中学校的学习管理和体育部门训练的学训矛盾、运动员文化教育水平低、人才断层、体育部门占主导未形成真正协力等弊端较为突显。随着“融合发展”的创新理念和著名的“清华模式”“南体模式”等办学模式出现,让体育真正回归教育的本源,体教融合在体教结合的基础上进行了超越式制度创新。

体教融合属于后期研究热点,指体育与教育在价值、功能和目的上的充分融合。受政策导向影响,体教融合的发文量与日俱增,体育人才培养和后备人才储备的研究增多;研究主体多元化,研究层次逐渐向纵深发展,教育和体育建设的融合发展研究日渐显著。但以学校体育发展为视角的体教融合研究需要受到更多学者关注。

③顶层引领,践行高校体育育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体育发展经历了应试体育教学到体能体育教学的历史嬗变。高校体育在引领学校体育工作和课程改革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提出“素质教育”观点。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深化教学改革,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体育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中小学体育竞赛相衔接,纳入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诸多学者认为高校体育应肩负起体育强国的历史使命。

从宏观层面来看,以核心素养导向的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高校体育起着顶层设计作用;从微观层面来看,高校体育是塑造大学生健康体魄、培育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品质,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高校体育是推进新时代中国“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环节。

(3)关键词突显分析。

运用CiteSpace的Burstness功能进行关键词突发性监测,共得到25个突显词。如图3所示,根据时间演变可将学校体育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3-2012年,研究的主要热点集中在学校体育现状、改革发展、对策、终身体育等方面。2005年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出现下降。针对这一现状,2006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启动全面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通知》;2007年教育部修订并出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对学校体质连续3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评估和评价中实行“一票否决”。在此阶段,学校建立了健全的体育教育考核、监督和奖惩的工作机制,学校体育发展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第二阶段从2012-2020年,该阶段的突显词较多,且研究内容丰富,主要从中小学、校园足球、体育政策、体育史、体育管理多角度视角对学校体育展开研究。例如,校园足球关键词突显度较强,这可能与近些年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和校园足球活动有着直接关系。此阶段,由过往的现状、对策研究转向对校园的体育活动研究。

第三阶段从2020年至今,这一阶段主要聚集在身体素养、体教融合、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等方面。其中图3中的体教融合的突显强度达到56.05,说明关注度较高。在“体教融合”教育背景下加强乡村学校体育治理,创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和后备竞技人才培养成为了学校体育工作新目标指向。从时间脉络看,课程思政、体教融合等关键词出现时间较晚,研究时间至2023年,是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研究的前沿热点。

2.2、作者、机构共现分析

(1)作者共现分析。

运行CiteSpace,“Node Types”选择“Author”,时间切片为1年,选择“Pruning”“Pathfinder”,选取Top50,生成学校体育研究作者知识图谱,获得464个节点,389个连接线,网络连接密度为0.0036,这说明各研究学者合作较少。作者节点字体越大代表发文量越多,由图4可知,目前仅形成以王健、季浏、毛振明、赵富学、程传银、唐炎、于素梅等为核心的学校体育科研带领人。

根据普莱斯公式计算出我国学校体育科研领域核心作者。其中最高产者王健共发文62篇,计算得出M=5.89,四舍五入M=6。因此2003-2023年,发文量为6篇的作者可称为我国学校体育领域的核心作者。进一步统计可知,发文在6篇以上的学者共62位,发文量达到846篇,占文献样本总量的20%,远少于50%,说明该领域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

(2)机构共现分析。

由于数据库中有重复机构名,一级单位和二级单位属于同一大学,如“南京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研究部”,需合并节点。运算CiteSpace,时间切片为1年,选择“Pruning”“Pathfinder”,以及标准Top50,得到机构共现图谱。

如图5,北京体育大学、北京d042a8cbbf5ec7ebf60557822880c7f78214051862bba85548bacaea227fd07d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4所高校节点较大,节点外圈为紫色,其中介中心性较高,节点附近还围绕着其他合作机构、学校。说明这4所高校机构在该领域贡献较大,发文较多,地位重要,但其他高校节点较小,发文量在50篇文章以上的机构仅12所高校,且连线较少,说明学校体育领域研究总体来说力量比较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体育科研的学术发展。高校作为学校体育主要研究机构,以高等师范院校和体育高校居多,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直辖市等经济发达地区。

3、结论和建议

3.1、结论

(1)从关键词、聚类图来看,未来学校体育研究趋向高校体育、学生体育素养培养、体育课程思政、体育治理、体教融合等方面发展,将是我国学校体育前沿热点;

(2)从核心学者来看,学校体育科研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从机构来看,高等师范院校和体育高校是学校体育研究主力军,且主要集中在直辖市、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各研究机构合作程度不高,研究力量较为分散,未形成合力。

3.2、建议

(1)从研究内容来看,我国学校体育学者应关注体育课程改革、“学、练、赛”教学一体化、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动机、民族传统特色运动项目、新兴体育运动项目进校园等方面的研究;

(2)从研究群体来看,我国应加强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提高合作水平。定期举办学校体育交流论坛、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增加学者之间的联系,形成核心研究学者群体;

(3)新时代肩负新使命,新担当。学校体育必将成为实现“体育强国”的重要助推剂,需要学校体育工作者从不同研究视角、多层次进行广泛深入的探索,助力实现“体育强国梦”。

参考文献:

[1]吴键,向静文.学校体育科研的前沿与热点——第七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综述[J].中国学校体育,2013(12).

[2]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02).

[3]季浏.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体育科学,2022,42(05).

[4]郭振,王松,钟玉姣,等.新时代体教融合的概念、价值与实践路径探析[J].体育科学,2022,42(02).

[5]布特,段红艳,诺日布斯仁.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从资源耦合向制度耦合创新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09).

[6]高健雄,程艺,耿喆.演进·热点·趋势:体教融合研究探析——基于COOC/VOSviewer的CNKI文献计量可视化[J].四川体育科学,2022,41(06).

[7]龚治端,杨家媛,朱黎.体育统计方法在体育科研论文应用中的难点、痛点、堵点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3(23).

[8]邢炜,张瑛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价值意蕴、目标导向与实践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06).

作者简介:徐守金(1996-),男,汉族,重庆开州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

通讯作者:周浩(1997-),男,汉族,浙江衢州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