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法和个案分析法,并根据引爆点理论中的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法则、环境威力法则,对持续走红的贵州“村BA”进行探析,为我国体育赛事的举办和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导向意见。结果表明:贵州“村BA”走红的原因在于赛事拥有作为“内行”的当地人、作为“联络员”的社会名人、作为“推销员”的视频博主;赛事具有独有附着力:球场“土”、球员“土”和奖品“土”;赛事基于颁布的各项政策办赛来振兴乡村,利用新媒体开辟传播“村BA”的道路。贵州“村BA”走红的优点为曝光力度增加,助力乡村振兴;赛事目的明确,标签鲜明独特;迎上时代潮流,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词:引爆点理论 “村BA” 体育赛事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24)-19-019-3-TBB
前言
为促进群众“三大球”赛事繁荣发展,充分发挥精品赛事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社会面“三大球”参赛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形成有利于群众“三大球”赛事发展的良好局面,国家体育总局推选出首批“三大球”精品赛事案例。其中篮球项目26个,贵州“村BA”作为其中的一项“村级体育赛事”,已经逐步形成新的体育赛事品牌,升级为贵州省域范围内颇具影响力的原生品牌赛事,进而再跃升为全国赛事。作为业余体育赛事的代表,贵州“村BA”的走红原因和引爆点理论对于事物流行特征的分析相吻合。为此本论文在“引爆点”理论视域下,结合三法则探析贵州“村BA”的发展现状,总结其成功经验,建立赛事“引爆”模式。
1、引爆点理论与贵州“村BA”发展历程
1.1、引爆点理论
引爆点是由美国纽约时报专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著作《引爆点》提出的一个观点,他将“流行潮全面爆发,以及一切变化同时产生——这一极具戏剧性的时刻”命名为“引爆点”。文章提出:“观念、产品、信息和行为方式,都会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流行开来。”
1.2、贵州“村BA”发展历程
“村BA”是由贵州省台盘村“六月六”吃新节篮球赛发展而来的赛事,始于1936年,甚至早于“NBA”,因火热的氛围和接地气的赛事风格而深受当地群众和篮球爱好者喜爱。台盘村举办篮球赛已有几十年的传统和历史,村民将比赛场地设在村口,且参赛者是以本地村民为主,因此该项赛事极具乡村气息。
2022年8月,正是因为有人将场上激烈的赛况发布至网上,被网友转发点赞,经由短视频火爆全网。网友们参照“NBA”“CBA”的命名规则,称之为“村BA”。
2023年6月20日,由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指导,中国农民体育协会联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群体部主办,中国篮球协会提供技术支持的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揭幕式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举办,这标志着“村BA”全国赛正式启动。
2、个别人物法则
格拉德威尔认为社会上存在着“内行”“联络员”“推销员”这样的特别人物,他们意识到了时尚趋势,利用自己的社交能力、活力、热情和魅力将信息传播出去。“内行”主动接受信息,利用自己独特的散播内情的方式散播信息,与他人共享信息、交流信息。“联络员”涉足许多不同的领域,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网,使他们相互联系起来。“推销员”他们通常利用颇具感染力的方式说服人们相信信息。
2.1、“村BA内行”——当地居民散播信息
台江县位于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每到农历六月六前后,总举办不局限于传统娱乐休闲的篮球赛。作为每年固定的盛会,当地人对篮球赛举办时间和举办场地的选取已熟悉。更有甚者为了获取更好的观赛体验,提前几个小时来占据最佳观赏位置。当地居民就是最大规模的内行团体,在台江县举办过多少次比赛,即将要举办什么比赛,他们牢牢掌握着第一手消息。他们告诉身边的朋友,消息从村传播到县,县传播到镇,再传播到周边的镇,以一传十、十传百的形式造就了场场坐无缺席的盛大场面。
2.2、“村BA联系员”——来访明星扩大传播
具有强大社交天赋的“联络员”必定具备一定群体数量的社交圈,以及多条散播渠道,他们根据“内行”所传达出的“内幕消息”,号召球迷前来观赛。国家队名宿男、女篮国家队主帅宫鲁鸣和“战神”刘玉栋就作为了“联络员”到达现场指导比赛。两位作为中国篮球发展历史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的号召力可见一斑,他们的粉丝群体基础对于关注“村BA”具有不小的引流作用。更有NBA热火队当家球星吉米·巴特勒到场感受热情,学习当地语言文化,并与当地球迷亲密互动。巴特勒作为当今NBA球星和李宁品牌代言人,他的多重身份使得他获得了大量粉丝。不少观众坦言就是得知巴特勒要来,所以来到了贵州。巴特勒的到来不仅刷爆了国内的社交媒体,美国社交媒体ClutchPoints也转发了巴特勒现身“村BA”的视频,美国网友被贵州的篮球热情所震撼,直言道“这太疯狂了”。
2.3、“村BA推销员”——视频博主说服大众
在“村BA”推广中起关键作用的“推销员”是网络平台的视频博主,众多媒体平台对贵州“村BA”赛前赛后的争先报道扩大了传播范围和传播渠道,也有大众媒体将对贵州“村BA”的视频报道和球员精彩进球集锦进行整合并二次传播,将贵州“村BA”的传播推向高潮,逐渐扩大“村BA”受众规模。现在是以信息化为主的传播社会,体育传播与新媒体社会的结合已经是潮流趋势。体育传播不再单单依靠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而是借助媒体的革新与融合拓宽传播渠道、更新传播方式。“村BA”依托人人都是信息传播者的形式,成功出圈乘势而上,扩大线上网络群众基础,加深大众对“村BA”、台盘村乃至贵州省的了解。
贵州“村BA”已经具备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但一直没有被外界所发现和关注,在“村BA”这场社会流行潮中,近一年的持续爆红离不开“个别人物”——“内行”“联系员”“推销员”,他们在贵州“村BA”走红的过程中承担着散播消息、传播消息,以及说服等工作。
3、附着力因素法则
附着力因素法则指在适当情况下,总是存在一种简单的信息包装方法,使信息变得难以让人抗拒。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贵州“村BA”能够凭借自己独特的“土”而出圈,格拉德威尔认为在流行潮中信息传播者固然很重要,但信息本身的内容也很重要。
3.1、球场“土”
贵州“村BA”的露天场地与专业赛事有天壤之别,相比于国内顶级联赛CBA,形容“村BA”的球场为“土”也不为过。没有专业的木地板和灯光,就是靠一块红绿相间的“土”球场便还原了最真实的竞技运动。2022年10月台盘村球场进行了改造,观众席增加至2万余座,但依旧是一块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球场。有的观众没有合适的位置干脆架起了人字梯,利用敲击铝盆的方式为球员加油助威。
3.2、球员“土”
贵州“村BA”坚持以本土群众作为参赛选手,这样本土的居民得到了锻炼身体和为村镇赢得荣誉的机会,有了表现的机会更便于提升球员的家乡认同感。在全国和乡村篮球大赛的球员资格就有严格限制,要求球员的居民身份证和户口簿均显示其住址在乡镇及以下,若是迁入户口则要求迁入时间满一年。坚持以村为参赛单位有助于增强集体荣誉感,各自村落通过到场或线上加油的方式为自己村落的球员加油,受众认同感极为强烈。这种为乡村争光添彩和为村民赢得荣誉的体育方式就像是在奥运会上为祖国赢得金牌那样具有成就感。
3.3、奖品“土”
在2023年贵州省首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举办中,就以冠军获得台江鲤吻香米、银帽的形式爆红网络。2023年10月25日全国“村BA”总决赛奖品主要由贵州当地一些非遗产品和当地特色农产品组成,包括关岭黄牛、习水黔北麻羊这样的与常规奖杯奖金不同的奖品。这样的奖品更接地气,不再局限于形式环节,让篮球这项运动贴上了民族娱乐性的别样标签,以富有本地特色的、为当地大众接受的形式展示出来。
4、环境威力法则
环境威力法则指流行潮同其发生的条件、时间、地点等密切相关。在我国现体育发展阶段所提出的政策下,“村BA”的爆红可谓是必然的现象,各个社交媒体的争先报道和直播为赛事的曝光做出铺垫,加速了“村BA”爆红的出现。
4.1、各项政策的颁布支持以赛事振兴乡村
在二十大发文中提到需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村BA”在成为新的体育文化背景下,为贵州体育产业带来新的机遇。乡村体育的发展始终落后于城市体育发展,体育设施的不完善严重影响着当地体育发展速度,甚至会辐射到体育经济领域。《关于推进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到,要“以体育助力乡村建设,让农村更繁荣”,体育带来新的建设,与当地文化、旅游、餐饮等相结合,打造新的体育品牌,以体育打开市场,推动乡村建设,要“以体育促进农民健康,让农民更幸福。”
围绕政策办赛,贵州“村BA”所折射出的贵州体育发展的深度、广度、群众参与度让人佩服,乡村体育赛事所具备的火爆堪比职业赛事,将其中弘扬的中华体育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更是蕴含着更高、更强、更快、更团结的竞技精神。
4.2、新媒体时代为传播“村BA”开辟道路
政策环境为“村BA”的发展提供发展平台,新兴媒体的良性环境发展使得“村BA”信息流通变为顺畅,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手机上接收外界信息。信息的传播链条不再是单点对单点,而是由无数传播路径构成的网状结构。受众的身份不再单一,“接收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身份加快信息速度和拓宽传播渠道。各个网络平台对贵州“村BA”的争先报道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看手机新闻、刷抖音视频等多个渠道都可以直接或变相了解到,例如“村BA”的命名就是源自视频在网络的爆红。
5、总结与思考
“村BA”在全国各地都已成为最流行的赛事组织形式,对于传播篮球这项运动具有重要意义,虽然贵州“村BA”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但助力其走红的因素和优点却值得借鉴和学习。
5.1、曝光力度增加,助力乡村振兴
贵州“村BA”的爆红从草根篮球网红石学念再到NBA巨星吉米·巴特勒,每一位流量明星的到来都通过网络平台为台盘村球场增加人气。从内行到联系再到推销,多次的曝光逐渐形成蝴蝶效应,越来越多的球迷和粉丝会慕名而来,随之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以体育助力乡村振兴。通过人们的口头相传或是网络视频点赞转发引发源源不断的宣传,曝光的连续性是提升城市品牌的知名度的关键点。“村BA”已经成为了一种“现象级”的社会现象,在走红期间不断刷爆网络舆论。社会对城市的认可程度取决于赛事的正面影响力,赛事的美誉度对提高城市形象力具有良性作用。贵州“村BA”作为贵州省的城市品牌,是不可低估的无形资产。
自从2022年7月台江“村BA”走红以来,举办的赛事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体育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体现在,快速发展体育产业有利于满足农村需求,提高人民群众消费水平。“村BA”带红的不仅仅有台盘村的篮球氛围,还有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苗族服饰成为了备受宠爱的时尚单品。“村BA”作为新型体育赛事,与体育产业的相辅相成,具备辐射范围广、带动作用强,与其他产业融合能力强的特点,有助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每隔一段时间的篮球赛,让台江县吃到了旅游的甜头。借助“村BA”游客流量,2023年以来,台江县接待游客200余万次,实现旅游收入23亿元,较往年实现了大幅增长。体育不断向乡村地区渗透,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价值,促进了乡村现有资源与体育产业及相关业态的融合,改变了乡村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单一型产业结构。
5.2、赛事目的明确,标签鲜明独特
贵州“村BA”最早可追溯到1936年,创办的目的就是为了打造一个供百姓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品质的平台。现在大量的比赛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不论什么年龄阶段的比赛,体育赛事已成为一项普遍的社会活动,其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各个省份的“村BA”不计其数,成为了一种赛事品牌。与NBA、CBA这些职业联赛不同的是,“村BA”并不具备商业化运营和推广。贵州“村BA”是拒绝了50万的投资,抵制了外来投资的进入,拒绝商业化,还原了老百姓们最真实的篮球氛围。
贵州“村BA”与其他赛事的不同在于它是属于百姓的,属于民族的,是接地气的,是普通老百姓可以亲身接触到的平民赛事。普通百姓接触职业联赛的途径可以是现场观看或者是线上观看,并不能亲身参与。举办赛事要找到属于自己独特的附着力,赛事的流行依靠信息快速的传播,赛事所具备的附着力越强,赛事的标签粘性越持久,越不容易被受众遗忘。可以从赛事外部加强包装和宣传,与品牌方建立合作关系,从赛事名称上建立标签;也可以建立赛事内部的赛事文化,像贵州“村BA”一样打造本土最热情的篮球文化,满足受众的文化需求。
5.3、迎上时代潮流,讲好中国故事
贵州“村BA”以传统节日为出发点,融合下产生的体育赛事富有民族特色,符合大众忠实民族情节的大环境趋势。“村BA”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是向心力所在之地。全民参与的“村BA”增强了乡村集体的参与感和荣誉感。上到八旬老头,下到少年儿童在文明观赛,青壮年为村落付出努力并组织参加比赛,参加“村BA”的球员既有学生、教师、医生也有卡车司机。不少在外地务工的乡民都会赶回家乡观赛,开放式的球场环境,实现了来自不同乡村的交流。乡村赛事作为民间孕育出的产物,自然而然的拥有广泛的参与者和拥护者。正是极具赛事凝聚力的特点让贵州“村BA”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篮球盛事”。
在如今流量时代,利用具有民族特色的话题打开大众讨论,吸引群众广泛的参与讨论。“村BA”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利用新媒体传播讲好民族故事,传承中国历史。独树一帜的球场环境、具有民族特色的奖品、各式各样的中场表演等富有乡村文化的特色吸引着圈外人的关注。乡村群众的参与也充满着故事,每个人都想要为自己家乡拼搏的故事也感染着圈外人。
6、结语
“村BA”的爆火是必然的,是体育文化的积累达到了引爆点,是贵州体育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引爆点诠释的是“村BA”爆红所具备的契机,而不是发展所具备的条件。引发赛事“引爆”现象是需要具有对赛事了解透彻的“内行”、能够为旁人提供更具权威性的“内幕消息”;散播、传播“内幕消息”的“联络员”、说服人们相信信息的“推销员”。并且在政策大环境的支持下,包装赛事,使赛事具备其他赛事所不具备的附着力。“村BA”的火热发展不仅仅是传统体育发展的要求,更是大众体育革新的产物。处于国内篮球赛事发展高峰时期,想要引起大众的热议,就要勇于寻找“引爆点”,再加以政策的依托,关注百姓的实际运动需求,赶上体育时代的潮流。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总局群体司关于对首批群众“三大球”精品赛事案例名单进行公示的案例[EB/OL].(2023-12-19)[2024-4-17].https://www.sport.gov.cn/gdnps/content.jsp?id=27207016.
[2]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引爆点[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0.
[3]新华网.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正式启动[EB/OL].(2023-06-20)[2024.05.31].http://sports.news.cn/c/2023-06/21/c_1129709187.htm.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农业农业部办公厅,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举办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的通知[EB/OL].(2023-08-28)[2024-05-31].http://www.moa.gov.cn/nybgb/2023/202307/202308/t20230828_6435165.htm.
[5]台江县人民政府.“村BA”:风劲扬帆正当时 三产融合发展旺[EB/OL].(2024-01-08)[2024-05-31].https://www.gztaijiang.gov.cn/cBAgx/tztj/zsxx/202401/t20240108_83479260.html.
作者简介:尚昱焜(1998-),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训练学;
曾文兰(1997-),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学;
通讯作者:颜海波(1977-),男,汉族,四川广安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运动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