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又行进到关键节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充分体现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是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关系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改革是充满艰辛的伟大事业,实践一再证明,在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必须深刻认识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这不仅是政治原则,也是制度安排,对于增强改革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改革行稳致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对于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都具有深远影响。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要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要强化系统集成,加强对改革整体谋划、系统布局,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协同高效。改革开放40多年来,走的就是一条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的改革之路,从而取得了预期的目的。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10年比经济,50年比制度,100年比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重要的软实力,不可忽视。《决定》明确要求,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同时,要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决定》中明确要求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因此,要扎实推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我们深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段路,注定有暗礁险滩;走好这段路,注定要有披荆斩棘的勇气、勇往直前的魄力、雷厉风行的作风。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定能行稳致远,从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