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

2024-10-03 00:00:00徐立江王鹏洁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4年4期

〔摘要〕 加强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斗争精神的发扬为斗争本领的增强提供了精神保障,斗争本领的增强则为斗争精神的发扬提供了实践滋养。因此,要以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增强历史主动、加强组织建设为重点,既要从党员干部个体培养层面着手,也要从党和国家制度层面出发,以加强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

〔关键词〕 党员干部;斗争精神;斗争本领;历史主动;理想信念

〔中图分类号〕D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4)04-0050-0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1〕54-55加强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抓手,对党员干部坚定社会主义道路、主动承担历史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学界对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科学内涵、历史脉络,发扬斗争精神的实践路径等方面,而将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联系起来整体考察的还不多。因此,笔者在考察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点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其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期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一、加强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2〕12新时代是个大有可为的时代,也是个充满挑战的时代,而如何走好新的赶考路,关键在党。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骨干和中坚力量,加强其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不仅能够坚定其理想信念,而且能够使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主动承担起历史使命。

(一)有利于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3〕15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虽然指向了人的思想,但如何坚定理想信念涉及知与行的统一。斗争精神既是广大党员干部谋事创业的精神状态,又是砥砺理想信念的外在表现;斗争本领既是广大党员干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重要基础,又是砥砺理想信念的实践能力。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既关注人的思想层面的问题,又关注人的行动方面的问题,是知与行的统一,都与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密切相关。因此,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过程与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坚定过程是高度一致的。

(二)有利于党员干部积极应对风险挑战

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都是党员干部面对风险挑战时的表现。但斗争精神更强调勇往直前、直面困难的精神状态,斗争本领则更重视斗争的策略和方法,讲究的是斗争的艺术。在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过程中,风险挑战是“催化剂”,而在风险和挑战面前,党员干部敢不敢面对、有没有担当、能不能干事,直接决定了党组织作用发挥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要自觉加强斗争历练,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在斗争中成长提高,努力成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士。”〔2〕80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在风浪中成长、挑战中历练,培育斗争精神、提升斗争本领。同时,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又提升了党员干部应对风险挑战的信心和底气。因此,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既是党员干部应对风险挑战的结果,又是党员干部战胜风险挑战的重要保障。

(三)有利于党员干部主动担当历史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18这一历史使命是党领导中国人民百余年奋斗的结果,也是党领导中国人民继续前进的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新的征程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2〕83为了完成历史使命,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在重大斗争一线奋力担当作为。党员干部如果认识不到风险挑战的严峻性、新时代伟大斗争的重要性,就会失去斗争的主动权,最终无法完成历史使命。可见,党员干部只有发扬斗争精神、把握斗争方向、坚定斗争意志、掌握斗争规律,才能不断增强斗争本领,也才能在新时代赶考路上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为完成历史使命争取更大的主动。

二、加强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的着力点

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又是对党员干部的内在要求。新时代,要推进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就必须抓住重点,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增强历史主动、加强组织建设,以点带面,进而推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一)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始终是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党。这个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2〕522坚定的理想信念既是党员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支柱,又是党员干部勇于斗争、在斗争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危难中一次又一次奋起抗争,之所以能够经历曲折而发展壮大,都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信念。因此,加强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从最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

坚定理想信念,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而正因为有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才找到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和科学的理论武器。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4〕533正因为有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无论面临多大困难,中国共产党都能够有效应对,即使面临亡党的风险,我们党依然能够从荆棘中穿过、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进而发展壮大。所以说,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首要的就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坚定理想信念,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不是空中楼阁,更不是可有可无的幻影,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引领社会发展的科学指引。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基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而提出的,但就目前人类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而言,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很长的时间。在艰辛而漫长的实践中,少数党员干部会对共产主义信仰产生怀疑,甚至发出“共产主义虚无渺茫”的论调。事实证明,丢掉共产主义信仰,会使马克思主义政党失去前进的方向、革命的本色和持续战斗的底蕴,最终失去先进性。

坚定理想信念,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基于中国国情而提出来的,是凝聚中华民族共同奋斗的行动指南。为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一个又一个五年规划,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从而不仅使我们党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而且坚定了党和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定力。因此,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就必须把理想信念转变为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二)践行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5〕1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一以贯之的,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不仅使全党能够在逆境中创造惊天动地的伟业,而且使全党在取得一些成绩后依然能够保持清醒和坚定,不断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党员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的“磨刀石”。衡量党员干部的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就是要看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不敢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不敢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不敢坚决斗争,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能不能经受住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牢记初心使命,广大党员干部就能够在理论上做到清醒、在政治上做到坚定、在斗争中拥有坚不可摧的坚定信念,进而切实增强实干争先的责任担当。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党员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的“清醒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6〕32党员干部学习党史,就是要以党的初心使命激励自己,使自己能够在成就面前保持清醒、在困难面前保持镇定、在挑战面前保持冲劲,进而不断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三)增强历史主动

历史主动是指历史主体从所处的历史方位出发,顺应历史大势、把握历史规律、主动承担历史使命的行为总和。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就是要掌握历史主动,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探索历史规律,准确分析未来发展趋势,进而勇毅担当,完成历史使命。

科学把握历史规律、准确分析未来发展趋势是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的内在要求。斗争精神的发扬和斗争本领的增强是建立在不断成功处理各种难题和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的,这就需要我们党能够对现实和未来发展趋势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7〕423-424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能够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并根据主要矛盾调整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其符合人民群众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越是能够掌握主动权,党员干部的斗争精神就越是充沛顽强,斗争本领也随之能够在斗争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提高。

抓住历史机遇、主动担当使命是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的必然要求。把握历史机遇、主动担当使命,就是要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使事物朝着正确的、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方向发展。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促进事物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党之所以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就是要为中国人民争取更美好的生活、为中华民族争取更灿烂的未来、为世界人民争取更光明的前景。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抓住历史机遇、肩负历史责任、发扬历史主动精神。

(四)加强组织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1〕55党的力量来自于组织,党员干部斗争精神的发扬和斗争本领的增强离不开组织。党组织建设得好,党员干部的斗争精神就能够更好发扬,其斗争本领也能够更好地在实践中得到锤炼。党组织涣散,党员干部的斗争精神就会消失殆尽,其斗争本领就得不到锤炼,歪风邪气也会日益盛行。因此,加强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要以党的组织建设为保障。

党的组织建设为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提供了正确的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5〕182党的组织建设必须始终围绕正确的政治方向开展,确保党的政治根基更加牢固、党的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党的政治风险得到有效防范,进而使党永葆政治本色。

党的组织建设为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基础。“中国共产党具有崇高组织使命、严密组织体系、严肃组织纪律的高度组织化特点,展现出强大组织动员力、行动力、战斗力。”〔8〕无论是普通党员还是领导干部,都是党组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党组织领导下,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流砥柱。

三、加强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的路径选择

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惊涛骇浪中历练出来的,是在担当尽责中激发出来的,是在重重考验中熔铸而成的。只有在实践中,党员干部的斗争精神才能得到发扬、斗争本领才能得到锤炼。因此,我们既要从个体层面出发,将党员干部的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思想淬炼和专业训练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又要从制度层面出发,构建严管和厚爱相结合的制度,树立制度权威,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以期使广大党员干部纪律严明、善于谋事创业。

(一)将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相结合,使党员干部勇于斗争

第一,加强党员干部政治历练,锤炼政治品格。良好的政治品格是党员干部应对风险挑战的一把金钥匙。锤炼政治品格需要党员干部在斗争实践中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政治判断力是前提和基础,它决定了在斗争中党员干部能否从政治高度看待问题、能否准确判断形势和把握大局;政治领悟力是关键和中介,向上承接着政治判断中对斗争方向、斗争立场等的把握,向下影响着政治判断在执行过程中的实践成效,是一个从思到践加工转化的环节;政治执行力是结果和标志,它体现了党员干部对政治要求的落实能力和工作成效。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党员干部政治品格的完整体系。

在斗争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就是要在斗争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善于把握政治大势、敏锐察觉政治问题,从盘根错节的矛盾中理性把握政治逻辑,保证斗争的政治立场和方向的正确性。在斗争中培养党员干部的政治领悟力,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在斗争实践中不断夯实思想根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斗争中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执行力,就是要不断增强斗争本领的培育,这既是培养党员干部的要求,也是选人用人的标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严把人选政治关、廉洁关,突出考察人选的理想信念、政治品格、道德修养,确保选出的同志真正靠得住、敢担当、能服众。”〔2〕267

第二,加强党员干部实践锻炼,培育担当意识。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党员干部只有在斗争实践中才能锤炼斗争本领、发扬斗争精神、把握斗争方向、取得斗争胜利。但是“现在,我们一些干部最缺的是实践经验,特别是缺少在重大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的经历。不少干部工作很勤奋,对自己要求也严格,但一到大风大浪来了就没主见了,总希望一切都太太平平的,工作思路也就是这个思路,求稳心态有余,斗争精神不足”〔9〕293-294。为此,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实践是锤炼斗争本领的大课堂、大舞台,是检验斗争能力的重点环节”〔10〕。广大党员干部要把自己的工作深深扎根在人民之中,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提升能力、增强本领。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机遇面前能够主动出击,敢于涉险滩、啃硬骨头;在困难面前敢于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能够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总之,党员干部要将自己置身于改革攻坚、乡村全面振兴、维护稳定等重大斗争、重大任务之中,在火热的实践中练就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

(二)将思想淬炼和专业训练相结合,使党员干部精于斗争

第一,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淬炼,铸牢思想根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党员干部只有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行动,才能保证在斗争中方向的正确性、方法的科学性以及意志的持久性。党员干部要铸牢思想根基,首要的就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党员干部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时,要将理论学习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发挥作用。党员干部不仅要注重集中学习,更要注重个人学习,尤其是要在学中干、干中悟,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防身治病的有力武器,通过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不断洗涤每个党员、干部的思想和灵魂。”〔11〕27换言之,思想淬炼是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我们要用好各种方法和机会加强理论学习,洗涤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唯有如此,党员干部才能够在斗争中始终立场坚定、头脑清醒、行动有力。

第二,加强党员干部的专业训练,夯实过硬本领。党员干部要以工作岗位为载体,把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作为重点,在工作中不断磨砺自己,增强责任担当。“从本质上讲,敢于担当就内在包含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意思,斗争精神是敢于担当的精神内核。”〔12〕因此,党员干部要在工作中树立“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意识,锤炼担负领导现代化建设使命的专业能力,在斗争中掌握主动权。面对层出不穷的挑战,党员干部决不能故步自封,而是应当高举自我革命的武器,在工作中主动接受磨砺和考验,与困难风险作斗争,在实践中勇于自我革命、自我超越,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

(三)将严管与厚爱相结合,使党员干部敢于斗争

第一,健全监督约束制度,为党员干部划红线立规矩。监督约束制度作为党员干部行为的自查表,内在包含着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这一重要任务。对于党员干部来说,监督约束制度是底线、提醒和警告。从底线角度来说,时刻牢记党规党纪、坚守原则底线是加强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的必要条件。监督约束制度为党员干部划红线、明底线,使其能够做到心中有戒、坚守底线、不触红线。从提醒角度来说,监督约束制度能够使党员干部时刻警醒、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党的要求,保证其时刻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改正,经常敲响廉政警钟。从警告角度来说,监督约束制度管的是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在监督约束制度的“震慑”下,党员干部要绷紧政治纪律这根弦,坚持“严”的主基调,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用好手中的权力,为民造福、为民谋利,而不是拈轻怕重,面对重大挑战逃避推诿,毫无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可言。

第二,健全严管厚爱制度,激发党员干部的斗争意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5〕53我们党不仅要严管,更要厚爱,将严管和厚爱结合起来,健全党员干部容错纠错制度,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打消干事创业者“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的顾虑。

(四)将维护制度权威和加强政策执行相结合,使党员干部善于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9〕430依规治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维护制度权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之一。在重大挑战面前,党员干部不要乱了阵脚,要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既要维护制度权威,又要使我们党的政策能够顺利执行。这其实就涉及执行力的问题。斗争精神是面对困难、挑战和矛盾时敢于担当、勇于斗争的精神状态,而执行力则是将这种精神状态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只有具备强大执行力的党员干部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将斗争精神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党员干部的执行力是提升斗争本领的关键。斗争本领是斗争的技巧和手段,而提升斗争本领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在政策和制度的落地生根过程中提升执行力,打通维护制度和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

首先,执行力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关键能力,也是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落地的根本保障。没有执行力的支撑,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就只能停留在口头或纸面上,无法转化为推动工作、服务人民的实际力量。因此,党员干部要善于运用党内法规体系,从中寻找政策执行的根据,并将法治思维转化为干事创业的行动自觉。其次,真抓实干、落实责任是加强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必然要求。党员干部要提升执行力就要脚踏实地,不断锤炼真抓实干、精准发力、久久为功的能力,保持旺盛的斗争精神,始终锤炼斗争本领,真正做到党和人民需要时,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在斗争中,获得胜利的机会是稍纵即逝的,党员干部只有经过长期的磨炼,才能抓住一切可以获胜的机会,全心全意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任务,进而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

综上所述,“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干部队伍,怎样建设干部队伍”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主题,加强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则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既需要从百余年党史中汲取营养,又需要在实践中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以使其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初心使命更加明确、斗争本领更加高超。对于各级党组织而言,不仅要为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更要为其提供实践平台,以使大量优秀的党员干部脱颖而出,进而使其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7〕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8〕周敬青.中国共产党独特而强大的组织优势〔J〕.红旗文稿,2019(21):38-39.

〔9〕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10〕穆佳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生成维度·理论特性·践行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9):13-15.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2〕吴超晟.新时代斗争精神的内涵实质与实践路径〔J〕.领导科学,2019(07):65-67.

责任编辑 王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