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场到餐桌》:融媒背景下助农节目的创新实践

2024-10-02 00:00:00张童
牡丹 2024年16期

电视媒体作为普及率最广的大众媒体,开办地方助农节目是履行地方媒体职责的应有之意,是关心“三农”进展、传播“三农”信息、支持“三农”发展的具体表现,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农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一直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发展的重大部署。2020年,广东卫视聚焦乡村振兴战略,联合政府资源、农村电商平台、银行共同推出一档全新的融媒体节目——《从农场到餐桌》。这一创新举措彰显了媒体的责任担当,同时也体现了其服务地方经济、推动全省各地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从农场到餐桌》这档节目通过“电视大屏+融媒体平台”的立体传播方式,利用“内容生产+直播带货+电商销售+线下活动+品牌孵化+政企助力”的模式,构建了独具特色的节目生产模式、商业运营模式与产业生态系统。节目播出以来,在业内和市场都获得了极大的关注与肯定,曾先后荣获2022年中国首届新视听媒体融合创新创意大赛“媒体融合模式创新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创新创优电视节目奖”(2022年第一季度),充分体现了节目在媒体融合与创新方面的成就。

一、内容为“道”:把握节目的内核与创新

(一)走遍大江南北,推广“三农”产品

《从农场到餐桌》不仅关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还致力于推广优质的农产品品牌。截至2024年6月,节目组走过的行程超过190万千米,跨越了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深入70多座城市,超过

1 600个行政村镇,与当地的农人农企交流,更好地了解当地农业的现状和发展需求。

《从农场到餐桌》每期节目大约30分钟,在这30分钟内,节目组会深入各类农场介绍农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的过程,展示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农业技术的应用。随后,节目组将视角转向食品加工领域来介绍食品加工的标准和流程,在此过程中,节目组通过采访资深厨师,展示他们对食材挑选的独到见解以及多道佳肴的烹饪过程。节目组还特邀营养学领域的权威人士,对食品的生产与消费过程进行剖析,提供科学知识与实用建议。为了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主持人会巧妙地引导观众通过互动环节、问答等形式融入节目,增加观众对食品生产和消费的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以2023年12月17日播出的“沉浸式体验海参打捞 感受海胆低温熟化工艺”这一期为例。节目体验官刘雨希带领观众来到辽宁省大连市,揭开大海里的珍宝——海参的神秘面纱。节目伊始,刘雨希对大连的地理位置和大连的海参作了简单介绍,他跟随“海猛子”一同出海,带领观众了解海参的打捞过程,让观众近距离感受海参捕捞的艰辛与乐趣,并前往加工厂参观学习海参的加工过程,深入了解海参的加工流程和技术。在节目的尾声,画面从繁忙的加工厂切换至温馨的演播室,节目组特别邀请了一位知名大厨,为观众讲解海参的泡发技巧及多样化的烹饪方法,让观众在了解海参捕捞与加工的同时,也能学到实用的烹饪

知识。

(二)联合媒体平台,建设融媒矩阵

在传统媒体时代,节目的播出受限于固定的时段,而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使得观众在接收信息时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观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访问并观看节目。在融媒传播层面,《从农场到餐桌》除了在传统媒体播出,还积极拥抱新媒体,形成跨屏融合的传播模式。节目以长、短视频的形式对接央视频、触电新闻、荔枝网等新媒体平台,实现多渠道矩阵传播。同时,节目还在学习强国、人民网等政务资讯平台播放,进一步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融媒体矩阵的构建与完善使得《从农场到餐桌》这一节目跨越了时空界限,实现了多平台和多维度的传播,触达更为广泛的年轻受众群体。

丰富的“三农”内容生产以及逐渐完善的融媒体矩阵建设,让节目实现了从传统媒体至新媒体的多渠道、立体化的传播,覆盖了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以及信息触达场景,让消费者对“三农”产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形式为“术”:平衡节目的吸睛与吸金

(一)融合大屏小屏,助力网络销售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屏与小屏的紧密结合是以现代媒体技术为基石来对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进行融合的一次创新尝试,此举在于构建更为先进高效的媒体架构,呈现更为丰富鲜活的媒体内容,进而推动传统电视媒体机构向数字化、现代化方向转型。大屏与小屏的融合既是新时代媒体行业积极响应创新号召的具体体现,也是适应社会发展潮流、构建新型传播生态的关键一环。

《从农场到餐桌》这档节目也结合了大屏和小屏,共同促进品牌打造和产品营销。电视大屏端的模式是“户外记者寻访+演播室美食制作”。户外记者寻访的任务线中,一般会采用纪录片的方式拍摄农产品“生活”的场景,电视节目记者作为农村体验官深入田间地头发掘优质农产品,以第一视角探索这其中关于乡村振兴的故事。节目播出的过程中,电视大屏端会展示节目公众号的二维码来实现短视频与电商平台同步直播带货,这一举措让观众在享受观看体验的同时,也能够即时选购心仪的产品,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同时实现助农惠民目标。演播室美食制作则由专业大厨将记者深入田间发掘的农产品巧妙转化为一道道佳肴,他们凭借精湛的烹饪技艺将农产品的自然风味和营养价值完美展现,这一环节在展示农产品独特风味的同时,倡导健康饮食的新理念。

移动小屏上,节目组巧妙地运用网络直播的新型带货方式,此举不仅极大增强了与广大网友之间的实时互动,还为农户开辟出一条全新的增收途径——搭建起一个销售平台来专门推广那些正值时令的优质农产品,让他们的劳动成果能够更直接、更快速地触达消费者。此外,节目还精心打造了网上电商平台来作为线上销售的又一重要阵地,网络主播会特别邀请深入乡村的记者、充满活力的“新农人”嘉宾以及知名大厨一同进入直播间,挖掘每期特色农产品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这样一来消费者不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农产品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还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更为丰富的购买体验。

(二)打通线上线下,推动产品流通

在融合电视大屏与移动小屏的过程中,网络销售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从而为节目组带来了助农的成效和喜悦。然而节目组并未止步于此,他们进一步思考如何在助农道路上走得更远。广东省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地带,这里不仅是我国商贸流通的重要枢纽,更是消费市场的璀璨明珠。节目组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区位优势所蕴含的潜力,主动出击与众多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例如,2021年8月,《从农场到餐桌》节目组和华南最大的果蔬批发市场——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达成战略合作,建立“线上+线下”的助农带货模式,并成功举办了“衔接农场与餐桌 倡导美好生活”的产销对接活动,通过“产销对接”的方式,帮助广东省的优质农产品在全国各地推广,活动现场总采购量1 125吨,总金额近1 200万元。在这之后,节目组又与佛山市中南农产品交易中心合作,双方举办的首场优质农产品推介会,吸引了美菜网、好实惠果品、卜蜂莲花、海盈公司等企业纷纷举牌认购。现场总采购量4 335吨,总金额达1 806万元。

三、传播为“业”:坚守节目的“教”与“乐”

(一)呈现乡村记忆,传递乡村价值

电视作为一种强大的信息传播工具,其构建的文化记忆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根植于大众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之中,它将历史现实中的“形象”和“场景”转换为具有指涉性的“记忆形象”和“记忆场景”,即“将抽象的历史转换为具体可感的形式,最终形塑成具象化加以呈现”。在这一转化过程中,电视影像作为媒介载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电视以独特的视听语言,通过精心编制的物质符号和精神符号,将历史与现实、抽象与具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展现历史面貌和文化内涵的同时,赋予这些元素以新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并且,电视影像作为一种公共媒介,其广泛传播的特性也提升了文化记忆的社会属性。

电视媒介相较于传统的印刷媒介,展现了其独特的视听语言综合性,它在影像空间中重构了现实世界。在这一过程中,物质符号成为连接影像空间与现实世界的桥梁。特别是在助农节目中,这些物质符号,如农民、农田、农具、农舍等,不仅是乡村面貌的写照,也是城乡视角下乡村记忆乃至乡愁的重要载体。例如,《从农场到餐桌》中航拍镜头呈现了从高空俯瞰的乡村全景,潜水镜头展现了水下的农产品世界,特写镜头则精准捕捉了农产品的独特魅力。这些多样化的镜头语言共同构建了一个立体、生动的乡村影像世界,使乡村景观的呈现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加深了观众对乡村影像的感知和记忆。

(二)讲好“新农人”故事,引发情感共鸣

节目组还通过真实的故事,展示人情味和感人故事。例如,在《航天高材生回乡养鸡 鸭稻共生变废为宝》这期节目中,来自深圳的“85后”“新农人”董平天本科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他一直深耕在农业领域第一线,用数年时间走访了国内大部分蛋鸡养殖基地,以广东省为核心持续推动国内蛋鸡养殖业高质量发展。董平天的跨专业、跨领域发展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节目组通过董天平的故事让观众看到一个人为了梦想和信念不断努力的过程,从而引发其产生共鸣。另外,董平天在关注自身事业发展的同时,更是将个人理想融入乡村振兴的大局中。他提到广东鸡蛋供应的缺口,并决定从事相关工作,通过科学养殖和产业链延伸,为当地农业发展作出贡献。这种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让观众感受到“新农人”对土地和家乡的深情厚谊,以及他们为改善生活所付出的努力。观众在观看节目时会唤醒深藏于心的情感共鸣,对以董平天为代表的“新农人”表示由衷的敬佩与赞叹,这份共鸣不仅是对他们个人努力的认可,更是对乡村振兴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与期待。

四、结语

《从农场到餐桌》并不依赖明星效应来博取眼球与提升收视热度,它选择了更加贴近真实且直击心灵的呈现方式——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将观众带入充满生机的农村,使其感受农村的独特风貌和每一份农产品背后所承载的品质与匠心。不仅如此,节目还突破传统节目的框架束缚,构建了一个集信息传播、产销对接和品牌塑造于一体的全新媒体助农产业生态。节目在农产品的生产和市场需求之间搭建起了直接而高效的桥梁,有助于解决困扰农民的产销对接难题,同时也让众多优质的农产品品牌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从农场到餐桌》的成功经验与独特模式为其他“三农”节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有助于推动该类型节目向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