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消费视角下民族音乐的创新与传播

2024-10-02 00:00:00王佳妮
牡丹 2024年16期

安达组合与坡芽歌书合唱团具有不同的音乐风格,是我国民族音乐在全球舞台上演出和推广的生动案例。从符号消费的视角来看,其音乐的“走出去”不仅仅是音乐本身的传播,更是一种文化符号的全球流动。在这一过程中,音乐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其传播和接受不仅受到音乐本身的影响,还深受文化符号的影响。

一、安达组合与坡芽歌书合唱团概况

(一)安达组合

“安达”在蒙古语中是“结拜兄弟”“联盟”的意思,安达组合由9名蒙古族青年组成。他们运用原生态的演奏、演唱方法,展现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他们的音乐大多为蒙古族传统音乐,包含蒙古长调、马头琴、呼麦、冒顿潮尔、萨满鼓、史诗、叙事民歌等表现形式。他们对蒙古族的民歌进行了收集并整理归类,在保持和继承蒙古族传统音乐原始魅力的同时,融合了当代审美标准,创造出新颖的艺术形式,使传统曲目焕发出新的生机。

(二)坡芽歌书合唱团

坡芽歌书合唱团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的农民合唱团,由当地不同行业的非专业演员组成。合唱团的演唱内容基于坡芽歌书——一部以原始的图画文字记录于土布上的壮族情歌集,包含81个代表情歌的图符,它不仅是富宁壮族民歌的典型代表和象征,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刘晓耕老师为代表的作曲家们对原生态的坡芽情歌进行了改编和创作,2012年坡芽歌书合唱团成立,坡芽情歌以无伴奏合唱的形式登上了国家级、世界级的舞台,并在世界合唱比赛中获得金奖,成为富宁县、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乃至云南省的一张文化名片。

二、符号消费视角下的民族音乐创新

符号消费是伴随着消费活动而来的,是消费社会的重要文化现象。法国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提出符号消费理论,他认为在消费社会中,更受吸引的不是物品本身的功能,而是某种被制造出来的象征性符码意义。例如,安达组合以弘扬传播草原音乐文化为己任,他们的音乐中对中国蒙古族符号元素的突出,一方面是为了让蒙古族的音乐走向世界,让更多人欣赏来自内蒙古草原的声音;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消费者们对符号消费的热情。在让·鲍德里亚的观点中,物要想被消费必须先成为符号,因为符号背后的象征意义是消费的重点。在符号消费的过程中,消费者除消费产品本身以外,还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心情、美感、情调和气氛等。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在符号消费视角下可以理解为一种消费产品,对听众而言,吸引他们的除音乐的曲调、旋律外,还包括其中传达出的对大草原和大自然的热爱,对清新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神往,对故乡山水的依恋,以及对婉约细腻的爱情的赞美……

(一)安达组合的创新实践

1.乐器的创新改良

首先,安达组合对传统乐器的改良,目的是使这些乐器能更好地适应现代音乐演出的需求。例如,青格乐开发新型铜质平均五孔等间距的冒顿潮尔,实现自由转调,并解决了传统冒顿潮尔在舞台演出中容易开裂和走音的问题,同时还保留了冒顿潮尔独有的演奏技巧,并赋予其音色更加空灵、纯净的质感,使得演奏更具穿透力和感染力。

其次,安达组合别出心裁地创制新乐器。例如,制作独特的“安达鼓”,获得丰富的音响效果。此外,该组合还独具匠心发明了乐器“噶了哈”,使用羊关节部分的骨头制作而成,乐器不同面之间碰撞会发出不同的音色。

2.展演形态

安达组合的大部分成员都曾是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民乐团的专业演员。他们演奏的部分传统曲目的表演形式原本是独奏、独唱。比如,《万马奔腾》原本是马头琴纯器乐独奏的形式,安达组合将其重新改编成合奏加男女声长调的形式。再如,经典曲目《江格尔英雄赞》原本由一人独唱,但重新编曲后由多人进行呼麦配合,形成多声部演唱、托布秀尔伴奏的表演形式。在巡演中,乐队总会安排每位成员用一段乐器solo表演,完成简短的亮相。在每一首作品表演之前,他们还经常讲述一段简短的故事,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唱家乡的歌。

(二)坡芽歌书合唱团的创新实践

1.传统歌书的现代诠释

坡芽歌书合唱团基于富宁壮族传统音乐文化进行艺术化的传承和创新,他们不仅保留了壮族山歌的传统元素,还通过现代音乐的形式和技术,使得这一传统音乐形式更加生动,更加具有艺术审美性。

(1)合唱作品的创作。传统坡芽情歌主要以男女对唱的形式进行,其原始曲调均为单旋律线条。经过作曲家们的二次创作,在保持原有旋律的基础上加入和声,并采用四声部合唱的方式进行演绎,使得声音效果更加饱满。同时,传统的情歌对唱是男女双方互相试探心意的过程。

传统的曲调有20余种,歌唱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偏好选择不同的曲调,唱词也可以即兴创作,具有极大的自由性。然而,由于曲调和歌词不稳定,每次演唱时都会有所变化。“舞台化”的坡芽情歌则有所不同,每一首都被作曲专家赋予了“爱情标题”,其歌词和曲调也固定了下来,并进行了规范化的处理。来自各行各业的成员也经过了统一的、专业的声乐训练,使得坡芽情歌的舞台演绎更富有艺术性。这种形式不仅保留了传统坡芽情歌的精髓,还通过现代音乐元素的融入,使其更加贴近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2)乐器的运用。传统坡芽情歌一般无乐器伴奏,歌唱者有时会用树叶吹出情歌的曲调来伴唱。而走向舞台的坡芽歌书合唱团,运用鼓、摇铃等打击乐器增加曲调的层次感。在许多歌曲的演绎中,还运用由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具制成的“土乐器”来进行伴奏。例如,在《妹要嫁何方》(《水母鸡》)的表演中,除加入了鼓、拍板、摇铃等乐器外,还使用了编织篮、竹刷、竹筒等当地壮族日常生活中的器具。

2.展演形态

(1)传承人的加入。在坡芽情歌的舞台展演中,通常由两名传承人先上场进行领唱。传承人唱着原生态的情歌曲调,带着画有81个图符的土布歌书,纯真而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在观众的眼前缓缓展开。传承人的加入丰富了舞台展演的形式,传承人通过现场表演加深观众对坡芽情歌的理解,有助于激发人们对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责任感。这不仅丰富了演出的内容,更赋予整场展演深厚的文化意义。

(2)融合其他元素。在一些演出中,坡芽歌书合唱团采用大型LED屏幕和主题背景墙等现代技术手段,以增强舞台效果并营造浪漫或热烈的氛围。例如,演出中放映坡芽歌书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与歌曲内容较为对应的歌书中的图符。根据歌曲的主题,展示山水的自然美,体现歌书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

此外,坡芽歌书合唱团结合《诗经》进行情景表演。例如,在第五届澜湄视听周中《当〈坡芽歌书〉遇见〈诗经·郑风·子矜〉》的演出,将合唱团经典曲目《命好才相会》与《诗经》中《郑风·子矜》完美融合,成员们演唱的壮族情歌同纯真的童声交织在一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与《命好才相会》中同样赤诚热烈又不失细腻的爱恋情感交相辉映。又如,合唱团的《阿妹猜猜看》曲目运用情景表演的方式,将青年男女的智慧对答与竹竿舞结合,突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增强了现场演出的感染力。

(三)符号消费在安达组合与坡芽歌书合唱团中的体现

1.品牌形象的塑造

安达组合在品牌建设中融入了蒙古族及其游牧文化的独特元素,坡芽歌书合唱团将81个图符和男女对歌的曲调转化为生动的多声部合唱,他们突出民族乐器和生活场景,运用民族符号元素进行舞台设计和传播推广,既保留了原生态的歌谣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同时这些文化符号对消费者而言也有特殊的情感。

2.音乐产品的创新

安达组合不拘泥于传统的长调或短调,而是探索包括摇滚、电子音乐在内的多种风格,这种风格的融合是符号消费的体现,使得音乐产品可以吸引不同背景的消费者。坡芽歌书合唱团采用合唱形式展现了音乐的纯粹性和丰富的多声部结构,同时这种形式也易于被现代听众接受,实现了传统与现代艺术形式的完美融合。

3.社交媒体与市场传播

安达组合利用社交媒体讲述乐队成员的背景故事,特别是与蒙古族文化的联系,让消费者在购买音乐产品的同时,也是在购买一个文化故事。同样,坡芽歌书合唱团通过音乐短片(Music Video, MV)、纪录片等形式,以影像手法展现壮族情歌的艺术魅力,使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其合唱作品传达的情感。

三、安达组合与坡芽歌书合唱团的发展带来的经验与启示

安达组合和坡芽歌书合唱团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对乐器、曲调、表演形式等进行创新,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传播推广,取得了热烈反响,为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了经验与启示:

斯图尔特·霍尔认为,“表征的实践”是指把各种概念、观念和情感在一个可被转达和阐释的符号形式中的具体化。这种实践不仅体现在服饰、语言上,也体现在乐器、演奏法、情景演绎等方面。例如,安达组合与坡芽歌书合唱团就通过这些元素积极展现其民族文化特征。因此,为了丰富民族音乐的深度和情感表达,应当坚持并挖掘民族文化符号,将其融入音乐创作与舞台设计中,使作品具有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在音乐创作上,必须根植于传统,深入研究民族历史、传统习俗、神话传说等元素,提炼出独具特色的旋律和节奏,反映民族的精神面貌和审美趣味。在舞台设计方面,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舞台设备,如投影、灯光等,营造独特的视觉效果。设计师可以借鉴传统绘画、建筑艺术,将这些元素抽象化形成舞台上的视觉符号。此外,舞台服装设计亦应体现民族特色,在此基础上加入故事叙述、互动式体验等内容,丰富观众的审美体验。

四、结语

安达组合与坡芽歌书合唱团为民族音乐的创新与传播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民族音乐之所以具有独特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承载的丰富文化特征和地域特色。在全球化背景下,符号消费成为一种趋势,人们对音乐产品的消费不仅仅停留在听觉享受上,更追求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因此,民族音乐的发展应挖掘和展现其独有的文化符号与深厚的文化意蕴,在此基础上积极融入现代审美,并通过技术赋能,探索新的传播路径与空间,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