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策略的探究

2024-09-29 00:00:00邱惠荣
家长·下 2024年8期

新课标的提出与深入实施为小学语文教师带来挑战的同时,亦为教师教学指明了方向。在这一背景下,教师积极创新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策略,一方面能够有效满足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实际需求,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学生未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更新教育思想,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进行教学,助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效落实新课程标准。

一、新课标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虽然为教师指明了教学方向,但是对语文教学效果产生的积极影响却相对较差,依然无法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普遍所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数字媒体技术已然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提高学生专注力和注意力方面,数字媒体技术以多姿多彩的呈现方式与内容,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图片以及视频等,较强地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且节奏较快,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相比之下,现阶段部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较为枯燥和缓慢,即便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也很难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兴趣,无法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此外,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但是在实际开展教学时,部分教师仍单一地传授基础知识,导致课堂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很难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新课标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策略的创新意义

(一)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在新时代背景下,各界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崭新的要求,而新课标的出现则为中小学教学指明了新方向。因此,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在创新教学方式时,应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进行,如此有效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同时,当今社会更加需要复合型人才,要求教师基于新课标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成长,在锻炼并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培养一批有知识、有能力、有担当的人才。如此,为学生的未来以及成长成才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助力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与此同时,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亦有利于学生在当今社会持续发展,进而持续提高学生自身的竞争力以及自信心。

(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创新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方式,会主动增强小学语文的趣味性,以此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如此,借助创新语文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进而促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与此同时,在新课标下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能够根据新课标中的要求创设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有效增强语文课堂的新颖性,增强语文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进而促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更为专注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效率和质量。同时,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以及专注力的增强,亦显示了语文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推进语文教学进入新阶段。

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策略的创新

(一)结合信息技术,构建现代课堂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备与网络教育资源,创新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方式,构建充满现代气息的课堂。信息技术设备具有直观展示图片、立体呈现视频以及声音和画面同步的特点,可供教师进行趣味性教学。例如,将文字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内容,助力学生学习与理解;引入趣味性素材,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较少,部分课文中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距离较远。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图文和视频直观呈现课文中所描述的画面,教师能够拉近学生与语文知识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课文以及生活的认识。与此同时,互联网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特质,能够为师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教师将这些资源融入教学中,可以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语文教学摆脱教材的束缚,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例如,在教学《荷叶圆圆》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有关荷叶的图片和视频进行教学。在正式开展本课教学前,首先利用互联网搜索更多关于信息技术的相关专业知识,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为接下来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打下扎实基础。随后,教师结合教材和学情搜集关于荷叶的真实图片和视频,同时搜集关于本篇课文的动画视频。在整合网络素材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筛选所获取的资源信息,最后将其整理成课件。在正式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以先通过提问的方式,把握学生对荷叶的了解程度,并结合学生的交流内容展示课件中关于荷叶的真实视频和图片。例如,“同学们,你们见过荷叶吗?”“谁能说一说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交流有关荷叶的相关内容,在此节点下教师结合学生所交流的内容播放关于荷叶的相关视频,进而加深学生对荷叶的认识。与此同时,教师利用所获取的相关动画视频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出现的人物以及将要发生的故事,进而驱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下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与探索。如此教师可以结合真实视频和动画视频导入教学内容,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结合真实的视频理解所阅读的课文内容,为提升学生的实际学习效率提供助力。

(二)融合游戏元素,打造趣味课堂

兴趣,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动力来源,而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为感兴趣的内容。因此,在新课标下,教师可以通过融合游戏元素的方式打造趣味课堂,进而加深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兴趣程度,增强学生学习与探索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出发点,融合游戏元素创设多元形式的游戏活动,如扮演类游戏、竞赛类游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大脑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此阶段学生的大脑较为活跃。因此,学生需要相应的外界环境和氛围,使注意力长时间集中于课堂,并保持较为活动的状态。这也是单调、枯燥型语文课堂导致学生注意力和专注力均不持久,很难长时间集中在课堂上的原因所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将游戏元素融入教学中,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游戏,助力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完成学习。

1.扮演类游戏。

扮演类游戏指的是学生在教学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创意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并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例如,在学习《动物王国开大会》这篇课文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开大会”的角色扮演游戏。在开展游戏前,教师根据课文中出现的小动物设计相关卡片,为接下来的角色扮演活动做好铺垫。在正式开展游戏之前,教师先帮助学生明确本次游戏的内容,即:每位学生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动物角色,在大会中依次介绍自己所扮演动物的特征、需求以及为动物王国作出的贡献。在此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所要扮演的动物,引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整理小动物的相关资料,随后与小组成员共同开展小组扮演游戏。在学生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走到学生中间进行巡视,实时掌握每个小组开展游戏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促使每位学生均能参与扮演游戏。与此同时,教师根据学生扮演角色的实际情况,判断他们对动物分类、特征和习性等的实际掌握情况。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选取所喜爱的动物进行角色扮演,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度,既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动物的了解,又可以有效突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2.竞赛类游戏。

竞赛类游戏,指的是教师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开展竞技类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比赛。此类游戏能够有效激活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为学生提供一个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知识的实践平台,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组织朗读比赛,实现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以《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第一课时为例,该课时主要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并且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朗读比赛,要求学生在学习完新字词后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朗读比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助力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同时促使学生了解接下来所要开展的朗读活动,以及朗读活动设置的奖项,以此有效激活学生学习生字词的热情,促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完成学习。其次,当学生掌握本课新字词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赛前的准备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查漏补缺,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最后,在学生准备好之后,正式开展小组朗读比赛,选出最为标准且富有感情的两个小组为获胜小组。在实际教学中,借助这样的朗读比赛,教师能够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其中,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的读音发音、阅读节奏等,如此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其朗读水平。

(三)创建多元情境,建设多姿课堂

新课标“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基于此,面向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教学,教师可以创设多元情境,构建多姿课堂。

1.创设生活情境。

语文学科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具有紧密关联性。在新课标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此促使学生感知语文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实际应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小学低年级学生积累的知识相对较少,教师结合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内容创设真实情境,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理解知识,助力学生深度理解语文知识,也为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效果提供帮助。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应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充分发挥生活情境对学生学习的有效作用。

2.创设问题情境。

提问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增强学生探究知识的主动性,并降低学生学习与理解语文知识的难度。在新课标下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具有引导性和探究性的生活内容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主思考与探索知识,如此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例如,在教学《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助力学生学习。《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故事,符合小学二年级学生的个性特点,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对童话故事的浓厚兴趣,供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并助力学生明确故事情节,感知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在正式开展教学前,教师需要在掌握教材内容和二年级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设计与课文有关的问题,以此保证问题与二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相符合,保障问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结合题目提出问题,初步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同学们,我们看本篇课文的题目是《小马过河》,你们知道小马是怎么过河的吗?”“如果你是一匹马,你会如何过河呢?”第一个问题需要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解答,有效激发学生对本篇课文的探究欲望。第二个问题,教师在课件中展示小马在河边的图片,助力学生深入思考,引发学生的激烈讨论,促使学生发散思维进行深度思考。同时,教师也能够活跃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下意识地探究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实现提升学生专注力的目的。与此同时,在学生感悟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以下问题进一步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索课文内容,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在去磨坊的路上遇到了什么困难?”“为什么小松鼠不同意小马过河?”在问题的引导下,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效率,进一步培养并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在明确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意义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教学策略的创新路径,有效推动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此外,在新课标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应结合信息技术打造现代课堂,融合游戏元素等方式构建趣味课堂,借助创设多元情境的策略,建设多姿课堂,助力低年级学生高效学习语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