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竞争力。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关键角色,其专业伦理水平对研究生的学术成长和职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旨在探讨研究生导师专业伦理的内涵、伦理责任及其提升策略,以期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关键词:研究生导师;专业伦理; 高等教育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643;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4)09 — 0153 — 04
21世纪以来,各国综合实力的竞争日益明显,归根到底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竞争[1]。当前,我国正处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征程中,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代教育问题[2]。教育国际化是指在国际教育开放的前提下,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促使教育资源在国际间进行重新配置,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沟通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随着习近平主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必然会推动高等院校培养更高质量的国际化人才,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更深层次的改革[3]。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直接践行者和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对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培养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其专业伦理素养是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的奠基石。
一、 专业伦理的内涵
专业伦理是指“职业群体为更好地履行职业责任,满足社会需要,维护职业声誉而制定的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 一套一致认可的伦理标准”[4]。专业伦理伴随各自的专业身份及有效组合而确立。“在学术语境下,专业伦理可以阐述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所必须共同遵守的、旨在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健康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伦理关系总和与专业规范。它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而形成的一种利益共同体关系”[5]。这一概念不仅体现了教育者在其专业领域内应恪守的行为准则,还蕴含了对其专业素养、道德责任感及职业操守的严格要求。专业伦理涉及多个维度。作为导师行为的内在规范,专业伦理强调在专业层面的意识和行为规范引导,既包括对专业的尊重、热爱与认同,也包括对专业所蕴含的伦理价值的认同,以专业所承载的哲理思想、价值理性和社会责任来实现其德育功能,导师的专业伦理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科技伦理意识和学术诚信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育者应具备强烈的科技伦理意识,引导学生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问题,如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积极参与科技伦理的讨论与研究,将科技伦理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和科研中,培养学生的伦理素养和责任感。
秉承独立思考,认真严谨的态度从事学术研究是教育科研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原则和道德底线。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和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但这也带来了学术不端行为的潜在风险。教育者应坚守学术诚信,确保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和原创性,拒绝任何形式的抄袭、篡改数据等不端行为。这种学术诚信的维护不仅有助于提升教育者的学术声誉和地位,还能够推动学术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二)合作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学术研究需要跨学科的知识融合与创新,教育者应鼓励和支持学生跨学科学习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教育者自身也应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与合作精神,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国际化背景下,教育者还需具备跨文化的沟通能力和全球视野,以适应多元文化环境下的教育需求。
(三)师生伦理和社会责任意识
师生关系除了是一种教育的关系,更是人与人之间特殊的伦理关系,必须基于教育伦理来维系[6]。教育者应以责任为出发点,与学生平等相处,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需求,提供必要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支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引导学生健康、全面成长。教育者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福祉,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二、研究生导师的专业伦理责任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研究生导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专业课教师除了讲授本专业的知识之外,还应该承担起讲授本专业道德伦理、传播国家价值观念的责任。以学科门类为基本对象,对不同学科门类所承载的思政元素和伦理价值进行归纳、提炼和总结,分类阐释研究生专业伦理教育的核心内容,将专业知识与价值塑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人。
(一)专业伦理指导者
研究生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未来的学者和专业人士。“传递知识是师生间最重要的交往”[7],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学术旅程的引路人。教育部在《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中明确提出,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需承担起指导学生的责任,确保学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能力、提升素养,走在学术研究的前沿,成为遵守学术伦理的典范。
在国际化背景下,研究生导师不仅需要对研究生的学业进行专业化的指导,还需要具备全球视野,能够指导学生进行跨学科、跨国界的研究,帮助他们掌握国际前沿的学术知识和研究方法,并将专业伦理教育融于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在学术和职业生涯中承担责任,作出符合伦理标准的决策。
(二)科研诚信守护者
专业伦理是学术诚信的基石。它要求研究生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必须诚实、公正、透明。没有学术诚信,学术成果将失去可信度和价值。在国际学术环境中,学术诚信尤为重要。导师需要教育和监督学生遵守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维护学术界的诚信和声誉。专业伦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如抄袭、剽窃、数据造假等,从而减少这些行为的发生。这对于维护学术界的纯净和公正至关重要。在研究生教育中强调专业伦理,遵守学术规范,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观,有助于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所有学生都在相同的伦理标准下进行学术活动,这有助于确保评价和选拔过程的公正性。
(三)职业发展建议者
专业伦理不仅是学术界的通行准则,也是许多行业和职业的基本要求。研究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无论是学术界、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需要遵循专业伦理。导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术成长,还要关心他们的职业发展。在全球知识快速更新的背景下,导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全球就业市场,提供职业规划建议;鼓励学生在国际化环境中探索创新思维和创业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国际竞赛、创业项目或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和职业需求;尊重学生个性并促进学生个人发展,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职业操守,为学生的长期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国际交流倡导者
在全球化的学术环境中,专业伦理是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基础。具备良好专业伦理的研究生更容易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和尊重,从而在国际舞台上更具竞争力。导师在国际合作项目中起到关键作用。他们可以与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研究项目,促进学术资源的共享和科研成果的国际传播。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导师将成为不同文化背景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研究生导师需要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促进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创造一个包容和多元的学习环境。
研究生导师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他们的专业知识、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合作经验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至关重要。因此,提升导师的国际化素养和能力,是高等教育国际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它不仅是学术研究和职业实践的道德指南,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维护学术诚信和促进国际交流的关键因素。
三、研究生导师专业伦理提升策略
研究生教育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根本任务。硕士生导师的专业伦理水平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生导师应致力于提升专业伦理素养,为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良好学术素养、具有全球视野的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积极应对国际化带来的挑战。
(一)提高专业伦理意识
教师的专业伦理是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需求,也是高校教师作为专业教育者必须具备的伦理素养[8]。导师的专业伦理体现在教学、科研、生活等各个方面。加强硕士生导师的专业伦理研究并与专业课教学有机结合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力和竞争力最有效的途径。研究生导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专业伦理意识。
1.持续学习与自我反思。研究生导师应该时刻关注国际高等教育和科技伦理的最新动态,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伦理问题。通过阅读专业文献、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导师应定期进行自我反思,审视自己在科研、教学和管理中的行为是否符合伦理规范,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伦理问题。
2.加强伦理教育与研究。研究生导师可以积极参与或主持与科技伦理相关的研究项目,深入研究伦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自己的伦理素养,还能为学术界和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在教学过程中,导师应将伦理教育融入课程内容中 ,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技伦理的基本原则与规范。
3.强化责任与担当意识。研究生导师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将培养学生的伦理素养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导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在学术上给予指导,还要在伦理道德上给予引导。当学生面临伦理困境时,导师应积极提供支持和帮助,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选择。
4.倡导良好的学术风气。研究生导师应成为学术诚信的楷模,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导师应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的纯洁性和尊严。在学院或学校层面,导师可以积极参与制定和宣传学术诚信规范,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和文化氛围。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伦理关系
教育是精神生产活动,它以师生的伦理关系为结构基础,目的在于教人成“人”[9]。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师生伦理关系是高等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这种关系基于学术指导、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也涉及到权力、责任和信任等多个层面。师生关系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1.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成长。研究生阶段是学生心灵成长和学术进步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蓝图、确立人生价值和信念。与此同时,由于面临诸多压力和挑战,这一时期也是他们容易陷入迷茫和焦虑的特殊阶段。研究生导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作为首要宗旨,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并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导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科研和生活中的挑战;同时,研究生导师还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健全人格的重担,其在日常生活和学术指导过程中的一言一行、观点原则对学生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因此,导师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需要将专业伦理融于教学和学术指导的全过程,用严谨的学术态度、深厚的内在素质、顽强的拼搏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引导学生,使学生提升对科学研究和自我价值的认识,坚定信念,明确未来的努力方向。
2.营造和谐公正的学术氛围。研究生导师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主体,作为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参与人和学生学习成绩、学术成果的评价人,其公平、公正的专业伦理素养是主导整个研究生教育领域风气的重要因素。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后,在学习理论课程的同时,导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本领域前沿的热点,培养问题意识和学术敏感性,循序渐进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由于学生的个性和理解力不同,可能进入状态的时间和专注度会出现明显的差异,对学术问题的理解千差万别,导师应营造和谐公正的学术氛围,尊重每一位学生,以培养和引导学生为职责,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倾听学生不同的见解,激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他们客观、理性的思维品质,表达独到的学术观点。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保障学生的权益,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一个公正、公平的环境中完成学业,健康成长。这不仅是对个体的保护,也是对整个学术界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的保障。
3. 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是先进思想的碰撞、学术研究和灵感的来源,能够推动学术进步,掌握学术研究趋势和动态。研究生导师有责任、有义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本领域及相关学科的文化交流及科研合作项目,与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交流思想,在学术交流和互鉴中拓宽学术视野,提升研究能力,规范专业伦理;同时,研究生导师也必须意识到,当今世界,各个国家的竞争已经进入以信念、理想和价值观为支点的文化竞争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新型的国际型人才培养需要以国家意识为重,坚持文化自信。如何在纷繁复杂、多元文化竞争的环境中凝聚中国精神、弘扬中国文化是高等教育的使命。导师应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术指导中,时刻提醒学生科学研究的使命是为了推动学科的发展,造福人类,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建设。
高等教育国际化为研究生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对研究生导师的专业伦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研究生导师专业伦理建设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及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工程里起到关键和保障作用。本文聚焦于研究生导师专业伦理的培养和建设上,通过深入探讨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研究生导师专业伦理的内涵、伦理责任和提升策略,将专业教育与伦理教育相融合,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自觉接受行业规范和伦理道德教育,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作为未来职业人所担负的行业责任和使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参 考 文 献〕
[1] 张春红,徐晓冬,刘立佳等.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06):18.
[2]杨舒.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及启示[J].煤炭高等教育, 2008(04):60.
[3]陈玥,翟月.21 世纪以来世界高水平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 以哈佛、剑桥、伯克利和墨尔本四所大学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 ,2016(07):104.
[4]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62.
[5]班建武.师生关系中的伦理张力及教育应对[J].教育科学研究,2016(10):10-14.
[6]陈小尘.高校教师专业伦理内涵与建设途径[J]. 科技风, 2013(11):188.
[7]刘霞.人工智能时代师生关系的伦理审视[J].教师教育研究,2020(02):7.
[8]郭苏豫.高校教师专业伦理问题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6(11):146.
[9]张世昌,张博.当代研究生师生伦理关系异化之追问[J].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1(02):30.
〔责任编辑:丁 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