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童化教育遇到民间体育游戏

2024-09-29 00:00:00顾阗豪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4年8期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挖掘民间传统游戏的精髓,不仅有助于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童化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儿童化的教育,这里的儿童特指3—6岁的儿童。童化教育是用儿童文化,发展儿童文化的教育。其中,儿童、童年、教育、发展是童化教育的四个要素。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童化教育,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提高幼儿体能,增强幼儿体质,对幼儿的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

童化教育,简而言之,即为面向儿童,特别是3—6岁学龄前儿童的一种教育方式。其核心理念在于通过儿童文化的融入,推动儿童教育的深入与发展。童化教育的核心要素包括儿童、童年、教育与发展。

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结合童化教育的理念,积极组织并开展民间体育游戏,对于有效提升幼儿体能、全面增强幼儿体质具有显著作用,并且对幼儿的整体成长与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以幼儿发展为本,开展民间体育游戏

3—6岁正是幼儿身体快速发育的时期,然而,由于个体差异,部分幼儿可能表现出身体灵活度不足、投掷能力有限、弹跳力较弱或跑跳能力有待提高等现象。在传统的民间游戏中,有许多游戏不仅趣味性和娱乐性强,而且能针对性地锻炼幼儿的身体肌肉,提升身体的协调性,并进一步增强幼儿体质,对幼儿身体发展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提高幼儿身体协调性。童化教育秉持以幼儿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积极挖掘传统游戏中蕴含的体育元素,并引导幼儿参与多样化的体育游戏,旨在全面提升幼儿走、跑、跳、投掷、平衡、钻爬等多方面的能力,以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比如在传统游戏“推铁环”活动中,孩子们看到圆圆的铁环在杆子的推动下转动起来,他们兴奋地跟着奔跑。推铁环的成功,让孩子们内心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这种成功的情感体验不仅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更能激励他们持续进步。同时,推铁环还需要手、眼睛、手臂肌肉的协调配合,幼儿边推铁环边奔跑,锻炼腿部肌肉的同时,身体的协调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开展合作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兴趣。幼儿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其社交互动是不可避免的。针对部分幼儿天生内向的特点,我们积极利用体育民间游戏,为他们创造与他人互动合作的机会,这既锻炼了幼儿的身体素质,又推动其社会性的健康发展。比如体育民间游戏“两人三足走”,该游戏主要锻炼幼儿的腿部肌肉以及平衡力,培养幼儿与他人的协作能力。在游戏初期,参与者难免会遇到步调不一致的情况。此时,幼儿需要相互协作,通过调整步伐和动作,逐步提高协调度,实现步调一致。这一过程不仅让幼儿感受到合作游戏的快乐,而且有效促进了其平衡力与协调性的发展。

以童化教育为突破点,开展民间体育游戏课程

童化教育理念下的幼儿课程开发,是以幼儿的发展为基础的,洋溢着一种快乐的气息,充盈着“童味”。将童化教育与体育民间游戏进行有机融合,此举不仅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核心理念相契合,而且具备显著的教育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开展投壶游戏活动,让幼儿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以“童化教育”为突破点,开展民间体育游戏的课程研究,让幼儿在体育活动中,不断增强体质,展现自我。民间游戏富含深厚的文化因素,孩子们在探索学习中,能够自然而然地传承民族文化,从而增强民族自信。比如在开展“投掷”游戏课程时,孩子们通过视频学习,了解到了古代箭艺的高超,知道了民间游戏中的投壶游戏、套圈游戏和扔沙包游戏能锻炼臂力,不过这也需要身体的协调,特别是臂力与腕力的配合,以准确投掷、命中目标。为营造良好的游戏环境,教师巧妙地利用废旧瓶子、罐子等材料制作“壶”,同时,将树枝和用过的旧筷子涂上颜料,制作成“投掷器”,在地面上画上不同距离的线,由近及远,逐渐加大挑战难度。为了调动幼儿对投壶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开展投壶比赛,在固定距离内,以规定的投掷物数量为限,谁投中得多,谁就赢。孩子们为了取得好成绩,积极利用户外、室内活动时间,加强自我练习,呈现出浓厚的主动学习氛围。此举不仅弘扬了传统民间游戏,更以“传承文化”为视角,通过“童化”教育,深化课程研究。

开展蹴鞠游戏活动,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蹴鞠就是现在的足球运动。足球运动是一项锻炼幼儿意志力,提高幼儿走、跑、跳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运动。蹴鞠运动自古就有,至今已传承几千余年。它在汉代是兵家练兵之法,到了现代已然成为一项全民运动。在足球运动中,幼儿不仅需要学习用脚运球、点踏球,还要学会与同伴协作配合,是一项合作性较强的集体民间游戏。足球游戏,作为一种民间传统活动,具备固定的游戏规则,仅需配备场地和足球即可进行。其简单易学的特性,使得它深受儿童群体的喜爱。教师们可以通过组织班级足球队的方式,有效激发幼儿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和掌握运球、传球、带球跑、点射等基本技能。通过参与丰富多样的足球活动,幼儿的身体素质得到显著提升,进而达到强身健体的教育目标。

借助民间体育游戏,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

“童化教育”强调以幼儿为中心,倡导所有教育策略均需围绕幼儿的需求展开。我们鼓励幼儿积极融入民间体育游戏中,致力于突显其个性特征与童真童趣,同时体现民间传统文化的精髓。民间游戏最大的特点是简单易学,孩子们参加民间体育游戏往往仅需简单的场地或少量器材。它虽简单,但充满趣味性,深受大众的喜爱。教师可以借助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展,有效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借助民间体育游戏,培养幼儿良好身体素质

民间体育游戏种类繁多,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通过参与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间体育游戏,幼儿的身体素质得以显著提升,并在游戏中感受到无尽的乐趣。比如放风筝可以锻炼幼儿的奔跑能力,骑竹马、荡秋千能够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捉迷藏、捉尾巴可以锻炼幼儿的灵活闪躲能力,拔河、赛龙舟能够锻炼幼儿的合作能力,跳高、跳远能够锻炼幼儿的弹跳能力,摔跤可以锻炼幼儿的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韧性等。

民间游戏的材料极其简单。比如拔河,只需要一根绳子,没有绳子的情况下,一根树藤也可以;跳格子,只需要一块瓦片或石头,在地上画上相应的格子,这些格子可由幼儿自行设计绘画,也可以是幼儿先在纸上设计好,再由教师依图在地上画出来。有了格子,孩子们可以练习双脚跳、单脚跳、长距离跳、短距离跳,或者与同伴合作轮流跳。跳格子游戏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腿部肌肉,增强身体的协调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幼儿参与民间游戏的积极性,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将童化教育与民间体育游戏相融合,旨在为幼儿营造一个富有活力和文化意蕴的游戏环境。教师们将文化精髓融入日常的体育教学之中,积极营造游戏氛围,确保幼儿在游戏中得到身体各方面的锻炼,从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还注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同时,教师还要借助民间游戏,促使幼儿养成分享、合作、助人和谦让等亲社会行为,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责任心,这些品质会让幼儿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