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么是“苏式教育”吗?

2024-09-29 00:00:00王晓红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4年8期

苏式教学的核心是“以生为本”,就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恰到好处地设立问题情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构建学生自主探索、自由创新和团结协作的教学新样式。苏式课堂的特色在于“不教之教”,其主体在于学生,同时又深植于苏州文化的丰富内涵之中。在当前课程游戏化的时代趋势下,苏式教学与苏式课堂为全面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动力。在当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我们更应立足于当下,深度挖掘并拓展“苏式教育”品牌,致力于发展具有鲜明苏州特色的教育模式。

苏式课程的优势

苏式课堂与苏州特色文化相互交融,互为补充。苏州文化以其独特的教育特质而著称,其中涵盖了苏州园林文化的独特魅力、苏州民间工艺的精湛技艺以及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苏州地区的教育事业素来发达,历史上涌现出众多杰出的文化名人,积累了丰富的人文资源。基于这一深厚的文化底蕴,苏州教育局郑重地将“苏式课堂教学”列为义务教育的重要改革项目。此举不仅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发展,更是对现代苏州教育特色的弘扬与追求,展现了我们持续提升教育质量的坚定决心。

从“点”到“面”,形成课程游戏化的宝贵资源

小桥流水、古镇弄堂和太湖鱼米,这些文化特色浇灌着苏州的文化之根,它们既有共通之处,又各有风采,是幼儿园课程开发的不竭源泉。震泽幼儿园李敏娟园长曾通过微型讲座“蚕桑特色课程育人:一项古镇资源开发的行动”,向大家展示了幼儿对于蚕丝文化的实践与探索,让我们也感受到幼儿在古镇文化资源的熏陶下勃勃生长的传统文化品质与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本地资源的优势只有在遇到真实问题时才能体现出来。利用本地课程资源,激发并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也是课程改革的目的。

从“量”到“质”,推进游戏化课程的更好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到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并将一日活动融入游戏元素,以游戏的趣味性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以游戏的魅力吸引幼儿自主、自愿地走进课堂,而苏式教学中“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也是与游戏化精神高度契合的。它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局面,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游戏为载体,创设学生自己思考、创造和感悟的活动,解放束缚,挖掘智慧潜能。从“无”到“有”,从“有”到“好”,课程游戏化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走向,苏式教育也会成为课程游戏化改革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聚”到“散”,促进教师团队的多样发展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深入,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已经能够把握游戏化的特质,带领幼儿自由自主地探索学习的乐趣。苏州有很多特级教师,虽然讲课风格各异,但是他们上课始终能让孩子处于一种全情关注的状态。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姿态使教师也能展现风采,不断探索和形成适合自身的教学模式,从而服务于教育,服务于幼儿。同时,也激发了教师团队的多样性,从聚到散,犹如百花齐放,形成了许多优秀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促进了苏式课堂的多姿多彩、生生不息。

继承和发扬苏式文化资源

在苏派教学文化里,有许多耳熟能详的先辈们,经过历史的沉淀,他们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已然成为一座座鲜明的基石。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范仲淹、叶圣陶、惠栋等人。通过学习他们的教育思想和相关著述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苏式教育的内涵和文化底蕴。同时,我们也要与时俱进,积极学习近现代各流派的优秀教育理论和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给苏式教育注入新的生命力,将这些淳朴、深厚的文化元素带给孩子。幼儿教学课程主题也可以从苏州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提取,例如“桥”“弄堂”“蚕丝”“吴语”“石头记”“运河”等都是丰富宝贵的文化资源。

以生为本,促进资源开发的有效性。“以生为本”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最近发展区,精心挑选优质的苏式文化资源,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幼儿日常生活之中,以确保幼儿能够充分接触并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个过程一定要尊重幼儿,把选择权放给孩子,课程资源的选择一定要是幼儿感兴趣,而不是教师感兴趣的。当我们选择这些苏式课程资源的时候,也要思考一下:课程内容是否真正符合幼儿的兴趣点?幼儿对于此类课程存在哪些方面的兴趣倾向?通过精心的课程规划,我们期望幼儿能在哪些方面获得全面而均衡的发展?

例如,在室内区域游戏中,学习了“桥”这一课程内容,孩子们对苏州的小桥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储备。在美工区域,孩子们巧妙地利用报纸卷成各种形状,再以画笔添色点缀,创作出多种形态各异的桥。而在建构区域,孩子们则自由选取低结构材料,自主搭建桥身与扶手,并为各自的作品赋予了富有创意的名称,如“城堡桥”“月湾小桥”“爱国桥”等。此外,孩子们在运动过程中,还创造性地利用身体构造出弯曲的桥梁,与同伴共同搭建8512e76c53b68d5f6d9f798543781ce6出“身体桥”。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乐趣,更在玩乐中深化了体验,促进了彼此间的分享与交流。通过这些富有趣味性的课程和游戏,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主动性、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推动了他们在多方面的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扬苏式教育中文化的精髓,将姑苏文化植入幼儿内心深处,丰富实践活动,引导幼儿在问题的引领下,不断思考、探究,使幼儿生成新的知识、新的技能。

内化思想,加速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苏式课堂教学中,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受教育者自有发掘探讨的能力,这种能力只待培养,只待启发,教育事业并非旁的,就只是做那培养和启发的工作。”例如,在学习“蜗牛”这一课程中,孩子们发现了一种没有壳的“蜗牛”。它是不是蜗牛呢?作为活动的观察者,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答案,而是抓住这个点,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寻找答案。鼓励孩子们像小学者一样去查阅资料、看视频、询问父母,这样的手段更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促进其语言、社会交往、动手操作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引导幼儿自主、独立,富有个性地成长。

同时,苏州的教师对于课堂中出现的新挑战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思考态度,这也是一种苏式教育的继承与发展。作为新时期的教师,他们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力量,以引领和宣传教育的方式,展现了苏式教学的新气象。教师们积极运用当前流行的新媒体平台,如公众号和苏州教育平台App,分享幼儿课程游戏中的亮点和闪光点,让更多人感悟我们苏式教育的美好。

作为教师,我们是青年一代未来发展的领路人,肩负着伟大的使命。目前,通过“姑苏教育云”智慧教育体系等改革举措的创新探索,以及苏式课堂在中小学乃至幼儿园的广泛实践,姑苏教育事业已取得显著成效。我们致力于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进一步推动游戏化课程的优化发展;从“聚合”状态向“分散”发展转变,以促进教师团队的多元化成长。我们秉承苏式文化的精髓,与时俱进,为苏式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致力于提升资源开发的有效性,并通过深化理念,加快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苏式教育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