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班级管理好幼儿和家长少不了

2024-09-29 00:00:00黄双平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4年8期

幼儿班级管理是一项涉及幼儿、教师、家长等多方因素的复杂工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幼儿的独特性和具体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日常行为准则。同时,教师需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及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灵活调整管理策略,以适应幼儿的成长变化。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应避免固守陈规,僵化执行管理方案。相反,教师应积极寻求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确保三方关系的和谐与顺畅。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促进幼儿自我约束能力和责任感的提升。

重视常规管理,引导幼儿参与管理制定

《孟子》有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在幼儿的园所学习生活中,构建合理的规章制度对于培养其良好习惯至关重要。常规管理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生活常规、学习常规以及幼儿日常生活中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园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等,教师要根据幼儿在园的生活内容,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鉴于幼儿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教师在常规管理中需将重心置于每一个细节之处,从日常点滴抓起。比如,小班幼儿往往缺乏秩序和卫生意识,需要教师在诸如用餐、如厕等活动中给予必要的协助和引导。特别是洗手这一环节,教师应及时引导幼儿在相关活动后进行,并教授他们使用肥皂和流水洗手的正确方法,以培养其良好的卫生习惯。

需要注意的是,幼儿的习惯是建立在日复一日教导的基础之上的,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弱,教师需要不断地重复并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他们。通过这种强化记忆的方式,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常规管理的实施。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参与制度的修订与完善。管理制度的遵守是集体责任,幼儿的参与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还能提升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比如,早晨在门口和所有小朋友打招呼时,教师可以挑选几名幼儿担任小小接待员,协助完成水杯和毛巾的规范摆放。我班原来有几个小朋友总是不记得养成这个习惯,我就将他们安排到接待员的岗位上,让他们负责这项工作。当他们自己担任了这个职务,就意识到了自己原先的行为是不对的。这时教师再从旁指导和鼓励,幼儿很容易产生好好遵守规章制度的想法。教师还可以在制定规则时询问幼儿的意见或建议作为参考,以确保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推动班级管理的持续优化与完善。

以情动人,让班级管理变得趣味化

班级管理制度的推行,需要全体幼儿的配合。若班级管理方式过于刻板且带有强制性,则难以获得幼儿的认同。作为班级的核心引导者,教师应当展现出爱心与同理心,营造一个充满关爱与友爱的班级氛围。在此基础上,还应深入了解每位幼儿的个性,使班级管理工作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得以实施。当幼儿感受到教师的亲近与支持时,他们会更愿意与教师交流,分享心声。

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种形式让制度执行变得有趣。比如,听觉与视觉结合,利用音乐和视频互动引导幼儿遵守规章。在班级区角活动的管理中,一个关键的环节是活动后教具的恢复工作。幼儿在玩耍后,区角的教具往往出现混乱无序的情况。面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利用有节奏的音乐和奖励机制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鼓励幼儿收拾弄乱的玩具、书籍等。音乐结束,最快收拾完的幼儿会得到小奖励。这样,幼儿会在音乐的引导下迅速整理,使制度执行变得有趣而高效,幼儿也乐于遵守,更重要的是逐渐养成了游戏后整理的良好习惯。

除此之外,角色故事扮演也有助于孩子们学会遵守制度,配合班级管理。比如,我观察到班级中有一部分幼儿对特定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有浓厚兴趣,特别是水獭宝宝这个角色。这个故事的最后,水獭宝宝成为一个懂礼貌、讲卫生的好孩子。我利用幼儿这一心理倾向,引导幼儿思考并实践:“如果你是水獭宝宝,你会怎么做?”很多幼儿因此开始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

班上部分男孩子对汪汪队动画及其英雄形象有着极高的认同感。针对这一点,我巧妙地将动画人物特质融入角色扮演中,鼓励幼儿想象自己成为这些角色时应该如何行事。比如,很多小班幼儿在午餐的时候表现不太好,总是挑食或者吃得到处都是,我就会让幼儿扮演他们喜爱的动画人物,以这些人物为榜样,让幼儿学习他们的良好行为,从而逐步培养幼儿的纪律意识和遵守规章的能力。

与家长建立信任关系,共创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的主体是由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构成的。三者合力,劲往一处使,形成教育的良性闭环,班级管理才会更加高效。幼儿在园一天学习到的知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在家里也得到巩固。如果教师和家长没有站在统一战线上,那么教育的效果必将大打折扣。因此,教师首先要和家长们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彼此多多交流沟通,才能对幼儿的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很多家长想知道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所以会经常给教师打电话或发消息。教师一方面要及时回复,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家校沟通的微信群里主动发送一些日常照片、视频等,方便家长们知晓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做了什么。部分幼儿在园期间表现出的错误行为虽经教师纠正后有所改善,但返园后,这些行为又会反复出现,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也对幼儿的成长造成了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经常和家长保持良性互动,引导家长发挥作用,促使幼儿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

教师作为班级管理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在充分摸索出班级幼儿特性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幼儿参与管理规则的制定和完善,同时赋予他们责任感与使命感,进而促使幼儿自觉遵守班级制度。教师还应摒弃幼儿缺乏自我意识的传统观念,以富有趣味性的活动形式,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习自我约束,间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教师还要搭建好班级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建立互信机制,充分采纳家长的合理建议,通力合作,完善班级管理,确保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全面长远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