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赋能科学探究

2024-09-29 00:00:00李倩 许冬云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4年8期

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教育教学的发展构筑了坚实的平台。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更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信息技术环境的构建,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与多媒体技术实现了深度融合,从而丰富了教学资源,优化了教学手段。此外,信息技术环境使得科学探究内容可以被直观地展示,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感官体验,进一步提升了幼儿园的教学效果。

形成应用模式,激发参与兴趣

科学探究应用模式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以科学教育活动为例,我们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科学现象生动而形象地呈现出来,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热情,并有效提升科学探究氛围的活跃度。在实践探索中,我们成功构建了“科学探究活动应用七步走”的教育模式,并以“根的秘密”教学活动为例进行展示。

内容选择:“根的秘密”是省编教参大班下学期的一次实践活动,考虑到传统教学中教师集体展示植物时孩子观察不便,以及每个孩子分发植物材料带来的时间和资源消耗问题,课题组决定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优化这一教学实践环节,以期解决现有难题。

活动设计:教研组利用屏幕共享和投屏等信息技术手段,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进行了深入回顾与分析,共同总结了适宜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科学探究方法,并针对教师的支持策略进行了深入研讨。为了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帮助他们准确区分直根与须根,并理解根的功能,课题组进行了专题研讨,并且根据年级组别进行了相应的教学设计。

课件制作: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巧妙地运用了放大镜功能,引导幼儿观察菠菜与洋葱的根部,发现它们之间的不同,随后,借助动画及卡通配音技术,让直根和须根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自我介绍,帮助幼儿更直观地区分两者的特征。接着,教师设计了一系列互动小游戏,如按直根、须根进行分类,以巩固幼儿对植物根部的认知,增强学习效果。

集体备课:课题组利用屏幕共享技术,对各年级的教案文稿与课件进行大屏展示。教师们根据各自年级组的特点进行深入研讨,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经过修订与完善,形成了高质量的教案和精美的课件。例如,在课堂游戏环节中,关于直根与须根的分类,我们巧妙地运用了动画与配音,创设了农民伯伯按直根、须根特征分类播种的情境,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实验推理:教师借助一体机展示课件,通过模拟无生上课的形式进行教学,针对课件中的活动内容及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进行深入的研讨与修订。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普遍认为当前活动缺少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环节,因此提出建议,让幼儿在观察后将观察到的植物根部进行绘画记录,并通过现场投屏的方式展示他们的作品。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引导他们得出结论:不同植物的根部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

设疑探究:在直根与须根的教学环节中,教师采用动画这一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以精准地展示根的形态特征。这种逼真且富有吸引力的动画形式能迅速吸引幼儿的注意。随着课堂活动的逐步深入,幼儿们纷纷展现出高度的参与热情,积极表达个人的观点和见解,从而快速融入教学活动中。

展示评价:每次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会先进行自评,然后课题组对教学设计、组织、实施以及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记录进行集体评价。在实践研究中,教师的教案设计、课件制作、微课制作以及教学评价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升,也初步形成了稳定且有效的科学探究教学活动应用模式。

生成科学探究活动资源库,为教师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

经过实践探索,我们致力于构建信息技术科学活动资源库,为园内教师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提升的专业平台。初期,资源库包含课件、教学设计以及科学探究活动视频等基础资源。随着课题研究深入,我们进一步建设了涵盖小、中、大各年级的微课、课件及教学设计资源库,并将其储存在园内的公共电脑上供教师使用。同时,我们通过微信公众号,定期更新科学探究课程的素材,方便教师随时下载所需材料。这不仅便利了教师的日常教学,也促进了不同年级和班级教师之间的交流,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与优化。

形成典型的微课集、课件集、课例集。我们间接引导并支持了“各年龄段科学小实验”的视频制作。在这一过程中,各班级的科学探究活动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进行精心选择,既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又要满足他们的兴趣需求,并确保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团队依托儿童的生活经验,对各年龄段科学探究的培养方法进行了明确的区分,并提炼出“各年龄段科学小实验”的微视频资源。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教师进行了深入的观摩和研讨,最终形成了优秀的课件和课例。这些成果的操作策略和关键操作要点详细且明确,为教师提供了易于理解、学习和应用的教学资源。

建立微信公众号专栏。信息技术与科学探究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信息技术在科学探究领域的服务效能,为幼儿带来了更为丰富和优质的学习资源。我们深入解析儿童立场的核心要义,明确了教师的新型教育角色定位,以信息技术为基石,科学探究为主线,精心组织了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并成功开发了一系列具有鲜明园本特色的科学探究课程案例,从而形成了我园鲜明的信息技术教学特色。

开展丰富的科学探究活动,提升幼儿科学探究能力

信息化技术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支撑。在幼儿园中实施多媒体信息化教学,能拓展幼儿的思维,促使幼儿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题组成员依托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结合园所及班级内各项科学探究活动,深化幼儿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我园幼儿在自制教玩具大赛中荣获安徽省一等奖,在合肥市探究性自主游戏中获一等奖,这些荣誉充分证明了我园在信息化技术支持下的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借助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及教研水平的提升

经过深入的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在教学模式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一方面,他们通过更新教育理念,优化了教学方法,实现了教育模式的创新。另一方面,本课题成功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科学探究模式,即“内容选择——活动设计——课件制作——集体备课——实验推理——设疑探究——展示评价”。在这一模式的指导下,教师们开展科学活动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能够灵活地运用多媒体信息媒体对科学活动进行资源提取与整合。这种转变不仅确保了科学探究活动效果的稳定性,同时也显著提升了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为了适应当前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全面普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已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基于时代需求,以及我们作为幼儿教育者肩负的教育责任,我们必须秉持“构想远大、实施精细、步伐稳健”的原则,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将科学探究活动推向更高的层次。我们将持续不懈地探索与实践,以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稳健发展。

注:本文系合肥市教育信息研究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实践研究》(立项号:HDJ2001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