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是幼儿园日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学前教育教学提出的要求。幼儿园高度重视对幼儿劳动意识及习惯的培育,在日常活动中持续渗透相关教育,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劳动的热爱并珍视劳动成果,培养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使幼儿的成长更健康、更全面。
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幼儿天生具备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应鼓励他们自主探索、积极尝试力所能及的事务。此举不仅顺应了幼儿爱玩爱动的天性,满足了其生长发育的需求,而且通过参加劳动活动,能有效促进幼儿身体肌肉组织的运动。这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小肌肉群,提升手、眼、脑的协调能力,还有助于发展大肌肉动作,从而全面提高幼儿的身体机能。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幼儿园通过让幼儿自己穿衣、洗手、整理床铺等自我服务活动,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帮助他们逐渐摆脱对大人的依赖,获得成长的满足感,并形成独立自主的品质。此外,我们鼓励幼儿参与植树、种菜、制作手工艺品等集体劳动,以培育其良好的集体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社会实践,幼儿能够亲身体验在田间地头劳作的艰辛,学会珍惜他人及自身的劳动成果。同时,参与家务劳动和社会劳动的过程,也促使幼儿学会关心家庭、关心社会,进一步培养其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途径
幼儿园作为幼儿集体生活与游戏的核心场所,应当在日常生活情境中持续加强对幼儿劳动品质的培育,提高幼儿对劳动的认同感,深化其对劳动价值的认识,并进一步强化他们的劳动光荣感和责任感。
打破形式主义,实现劳动教育常态化。在秉持生活化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应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和构建一系列全新的活动项目。让幼儿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体验,逐步掌握并丰富劳动技能,奠定未来成长的坚实基础。
服务自我是一个人独立生活的基石,也是幼儿园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应紧密结合《指南》等文件精神,梳理适合园所各年龄段幼儿的劳动教育目标,并设计相应的劳动教育活动,渗透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做到有针对性地提升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而服务集体作为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步骤,同样是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在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应坚持幼儿为本的原则,激发幼儿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开设种植活动,让劳动教育有体验、有获得。种植活动作为引导幼儿接触自然、回归自然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这种教育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其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作为一所城市园,如何让幼儿在充满钢筋混凝土的环境下感受劳动种植的乐趣和成就感呢?我园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打造一片约400平方米的种植园,为幼儿开辟适合饲养和种植的劳动实践区域,旨在培养幼儿的耐心和责任感。此外我们创设植物角,制作标识牌让植物和幼儿之间产生“一对一”的情感链接,让幼儿更有兴趣、更有感情地照料、观察植物的生长。
基于幼儿的年龄特性,我们应当积极倡导他们依据个人兴趣和实际条件,自主选择适宜的劳动工具并踊跃投身于幼儿园组织的劳动实践活动中。幼儿园所举办的种植活动,其成果显著且直观,特别是“采摘日”活动,不仅让幼儿亲身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与乐趣,更深刻地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深远意义。
开展节气活动,让劳动教育富有仪式感。我园一直秉持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依据二十四节气,均会精心策划并组织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活动,让幼儿在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的循环中,深刻体会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及其与自然节律的紧密关联。通过这些活动,幼儿们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观察自然、感悟播种与收获的意义,从而更加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智慧。
整合多方资源,贯彻劳动教育实践性。幼儿教育从不是幼儿园或家庭单方面的事情,劳动教育亦然。为了全面深化劳动教育,我们倡导家、校、社三方联动,共同构建培养体系。这一模式不仅促使劳动教育与生活化课程深度融合,形成了既有趣又富有价值的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内容与实施途径。通过这种联动,幼儿的劳动教育不再局限于有限的校园空间,而是扩展到更广阔的社区和农田,实现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发展。
在家庭中培育幼儿的劳动习惯时,所有家庭成员应保持立场一致,共同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积极向上、愿意并有能力参与劳动的良好环境,以促使幼儿逐步形成热爱劳动、主动劳动的良好习惯。但是好习惯的培养贵在坚持,不能一蹴而就。家长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尊重其成长规律,给幼儿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多鼓励、多奖励,少斥责、少惩罚,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
在班级的种植活动中,我们常常依赖于具备丰富经验的家长,他们在时令节气、物种选择以及幼苗培育等方面为班级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与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潜移默化地关注生活、关注劳动,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每逢节假日,幼儿园都会结合传统文化,设计相关劳动课程。例如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参观农具体验馆,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独轮车、脱粒机、连枷等传统农具,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我们认为孩子的每一个想法都值得被尊重,每一次探索都值得被重视。在参观后,孩子们回到班级来分享自己的见识和感悟,家园再度携手参加实地劳作的生活化课程。在做做玩玩中,幼儿充分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精神,了解民族传统科技文化。通过这一系列的劳动课程,我们希望幼儿在玩耍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充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髓。
我们还与社区积极合作,为幼儿争取实地观摩的机会。通过观察农民伯伯实地劳作的过程,幼儿们初步学习了左手持禾、右手握镰的收割技巧,深刻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辛勤与付出。此外,他们观察到黄瓜苗虽生长迅速,但其柔软的藤蔓需借助木棍和塑料绳固定才能稳定生长。对于西瓜,幼儿们好奇地发现,除了常见的躺卧式种植外,还有部分西瓜被绳子系起,吊挂生长,这体现了西瓜品种的多样性和种植方式的差异性,为他们带来了一次富有启发性的农业体验活动。
在社区活动中,幼儿们不仅学习并掌握了全新的劳动技能和知识,而且逐步树立起“尊重劳动者、爱戴劳动者”的深刻意识。这种实践劳动的体验不仅促进了幼儿们的全面发展,还最大化地展现了劳动教育的价值。
劳动创造生活,教育成就人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坚持“一日生活皆教育,一日活动皆课程”的原则,积极倡导家园社三方携手合作,共同策划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成为班级、家庭乃至社会的小主人。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劳动的魅力和价值,为后续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素质基础。
注:本文系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22年度立项课题《基于传统农具的幼儿劳动素养培养途径研究》(立项编号:HJG2212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