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底,在重庆市涪陵区青羊镇人大的档案室里,青羊镇人大代表、迎龙村党支部副书记杨永贵认真擦拭着与他相识近40年的“老伙计”。
“老伙计”是一个老票箱,从“诞生”至今,已参与过10余次基层民主选举工作。
2021年,杨永贵擦拭老票箱的照片被广泛传播,让他“小火”了一把。
“他们开玩笑说我是名人了,我自己感觉没啥不一样。其实,第一次见到‘老伙计’的时候,我的人生就已经发生了改变。”杨永贵说,老票箱见证了他人生的新起点,更见证了迎龙村乃至青羊镇的基层民主发展进程。
老票箱“诞生”记
由几块平常的松木板拼接而成,正面有手书的“投票箱”三个大字……从外观看,老票箱非常简朴。
看着如今清漆已脱落、字迹也有些模糊的老票箱,杨永贵的思绪一下被拉回到1987年。
“那是我第一次投选票,也是老票箱第一次亮相。”杨永贵说,那时候老票箱是崭新的,凑近一点还能嗅到油漆的味道,“每一个见到它的人都有些意外。”
对杨永贵来说,老票箱的“诞生”,是一段不寻常的故事。
在没有这个票箱之前,迎龙村每逢选举投票时,就是用一个简单的竹背篼或箩筐当作投票箱。选民投完票后,工作人员将“投票箱”抬到附近迎龙小学的教室里,在黑板上画正字计票。
彼时,迎龙村的老书记杜宪还是生产大队副大队长,每天精神头十足。木匠出身的他决定自己制作一个票箱。
“我记得老书记说过,投票选举应该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做人大代表也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一张又一张的选票是老百姓给予的信任。”杨永贵说,虽然每次选举都秉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但老书记始终觉得用箩筐装选票不正式,“或许,这就是老书记制作票箱的初衷。”
“常年的木工劳作下,老书记的双手变得非常粗糙。正是这双粗糙的手,让迎龙村有了真正的投票箱。”杨永贵说,老书记从家里留着做家具的松木里匀出来几块,做了一个木箱,又用黄色油漆一笔一划在木箱的正面写下“投票箱”三个大字。
当年,包括杨永贵在内,迎龙村的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个崭新的票箱会陪伴着迎龙村每一次人大代表选举。
从选举到被选举
1993年,杨永贵再一次站到老票箱前。
这时,距离杨永贵第一次作为选民投下自己的选票,已过去6年。而在这一次选举中,29岁的他,身份发生了变化。
“从选民变成了参选青羊镇人大代表的人。”杨永贵直言,当时的心情只能用紧张来形容。
“那时候年轻嘛,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当选镇人大代表后,杨永贵开始规划起自己的履职蓝图。
“我就在想,能马上为老百姓做点什么呢?”经过一天的思考,杨永贵想到,村里用电非常困难,“线路老化带来安全隐患,加上电力不稳定导致经常停电,老百姓对此怨言不少。”
杨永贵当机立断——带领大家对村里的农用电进行改造。
经过小半年时间,村里的电网改造好了,村民不再为停电所困扰,一户一表,电费也一目了然。
经过这件事,村民们更加相信,杨永贵能为村里的发展带来新希望。而杨永贵也更加坚信,人大代表的身份,能让他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1999年,青羊镇30000多亩耕地出现病虫灾害,急得村民团团转,纷纷找到杨永贵。
“那时候没有专业人员指导,也不像现在有系统的种植技术、有高科技辅助,老百姓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种地,对病虫害所知甚少。”杨永贵得知这个情况后,马上打电话联系当地农业技术站,而农业技术站也是一问三不知。
农业技术站的态度,让杨永贵气不打一处来:“他们是专业的,他们都不知道,那老百姓该怎么办?”
回到家,冷静下来的杨永贵迅速撰写了一件代表建议。建议提交给镇人大不久,镇里来了专业人员,不仅为村民们解决了土地病虫灾害问题,还组织开展了相关讲座会,为村民科普病虫灾害防治知识。与此同时,农业技术站也作出承诺,将进一步优化自身建设,以后每年定期预警并帮助村民预防病虫害。
时至今日,杨永贵陆续担任过七届镇人大代表,倾听老百姓的心声、为老百姓的事情奔走,已经成为他的“肌肉记忆”。
每一次选举都很隆重
2021年12月11日,冬日寒风凛冽,迎龙村的村民们却热情高涨。这一天是青羊镇第八届人大代表选举的日子,大家早早就来到了现场。
“他们自发扛着长板凳过来,有些还是用拖车拖着板凳过来的,现场大概有150人左右。”杨永贵回想起2021年换届选举,现场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就在这一天,杨永贵和老票箱一起,拍下了那张让他“走红”的照片。照片里,他手拿抹布为老票箱做清洁,脸上是抑制不住的笑容。
这一天,也是在青羊镇当宣传委员多年的吴金炉,第一次参选人大代表。
“他看起来很紧张,让我仿佛看到了第一次参选人大代表时的自己。”杨永贵说。
80岁的张天碧已是一名老选民,每一次选举时,她都会步行40多分钟来到现场,投下自己的那一张选票。
“张婆婆的出现让吴金炉更加紧张。她说,选票代表着百分之百的信任,这也让吴金炉下定决心,要做一名对得起选民、对得起选票的人大代表,为群众发声。”杨永贵回忆道,当天来现场的选民大多数是“老面孔”,对老票箱都有着很深的感情;那些参选人大代表的,因为自己曾作为选举人与老票箱有过多次接触,看到它也倍感亲切。
“其实每一次换届选举都很隆重。”杨永贵说,尽管如今迎龙村的居民大多是老年人,但一听说要投票了,依旧很积极,“老人不懂专业术语,只知道人大代表就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不知不觉间,老票箱已成为了迎龙村的一份子,承载着全村人的深厚情感。
一如当年杨永贵在接受采访时说的:“老票箱是我们的一员,全村的群众对它也很有感情。迎龙村近40年的历届干部,均由这个票箱投票产生,可以说是基层民主的标志。老票箱就是我们迎龙村的‘传家宝’,鼓励着我们奋发向上、积极作为。”
特殊的传承
2023年,为迎龙村服务了近40年的老票箱,被交由镇人大保管。
“以前存放在村办公室的时候,我时不时会去看一眼,如果有空闲时间,我还会拿出来擦一擦。村里怕这个老物件损坏,就交给镇人大保管了。”回忆起老票箱被送到镇人大档案室那天,杨永贵眼睛里多了几分惆怅,可一想到老票箱被如此重视,又不自觉地笑了起来。
现在,老票箱就放在镇人大的档案室里,有档案室工作人员负责,会在固定的时间进行清理和保养。
每个月初,是档案室工作人员小王为老票箱涂干燥剂的日子。
“他很年轻,还没见过用老票箱投票。我怕他对老票箱没啥感情,弄不好,只要有空就会去帮忙。”杨永贵说。
几番“考察”下来,杨永贵很快发现小王是一个心思细腻的年轻人,每次涂干燥剂的时候都是慢慢地擦拭票箱的每一处,生怕哪里没涂到。
“其实他听说过不少关于老票箱的故事,心里早有莫名的敬畏。看他打理老票箱时,就像在照顾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总是非常仔细。”打消顾虑的杨永贵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小王对杨永贵说,他觉得从接手保管老票箱的那一刻开始,就与老票箱结下了不解之缘,“希望下次选举的时候,我也能用老票箱投一次票,和老票箱一起成为民主选举的见证人。”
其实在今年初,小王差一点就有了这样的机会。
老票箱伴随着迎龙村的故事在涪陵区“走红”,有不少人对其产生了好奇,想在区人代会投票时感受一次用老票箱投选票的氛围。
于是,区人大在今年初找到青羊镇,表达了借用老票箱的想法。
“听说最后还是婉拒了。”杨永贵找到青羊镇人大主席潘世全打听。潘世全告诉他,为了这个事,镇上专门开了一次讨论会,但考虑到老票箱的情况,在运送过程中可能因颠簸而发生损坏,最终决定不让老票箱受这次“奔波之苦”。
“虽然有些遗憾,但也是为了保护好老票箱的无奈之举。”在杨永贵看来,大家守护着老票箱,老票箱也陪伴着他们,它早已是一个亲密无间的“老伙计”,投票选举的重要时刻都有这个“老伙计”的身影。
它一步一步陪着迎龙村从山封水闭走向车水马龙,和杨永贵等“守护人”一起,见证了基层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点点滴滴。
“我相信它还会见证更多迎龙村的历史,也相信会有一代又一代的‘守护人’出现。”杨永贵拍了拍“老伙计”说,他们会在守护这份特殊传承的同时,一起书写迎龙村的民主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