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立足立德树人,重新审视体育和立德树人二者间的关系,以及立德树人理念在体育中的内涵和价值,论证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该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措施,以期将体育教学改革落到实处,为体育教学方式提供优化措施和创新建议。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立德树人;渗透路径
作者简介:白春燕(1996—),女,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苏州湾实验小学。
韩 翼(1998—),男,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苏州湾实验小学。
一、体育与立德树人的关系
“立德”二字的内涵为以德育人,培养学生优良品德,提高学生思想境界。“树人”强调以人为本,通过教育塑造人、发展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让学生在学校体育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并明确了学校体育事业的新方向[1]。体育的内涵为以体育人,强调体为手段、育为根本,这与当下提出的立德树人目标具有一致性。
(一)体育是实施立德树人的前提
体育与健康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和社会功能,是促进青少年全面成长的重要途径。教育家蔡元培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理念[2],认为体育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体育运动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观念和育人价值。这与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阐述:“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3]这从唯物辩证主义角度阐述了体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强调体育的物质第一性和无可替代性,直抵体育的真义。“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是指体魄强壮才可以做学问、修道德,并且效果更长久。这表明身体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前提,体育在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体育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亦是一种社会现象,体育课程的开展充分彰显了体育是根植体育精神、孕育思想品质的土壤,体育道德的弘扬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是相辅相成的。
(二)体育中蕴含着立德树人的思想
把“立德树人”纳入体育的目标,是顺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体现了国家对人才培养方向的转变,为立德树人理念纳入教育教学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而“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新课程标准的最大特色之一,从过去的注重学科逻辑到现在的注重发展逻辑,是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抓手,也是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还显示了体育学科育人的独特功能。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包括课程教学本身所要达到的目的,要求学生在课程中学习和应用,也包括课程教学之外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思想品质要求,彰显了体育与健康教育与德育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关系,体现了体育学科在德育方面的教育价值和功能。
二、立德树人在体育中的内涵和时代价值
(一)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提升教学质量
指导思想的转变牢牢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将“立德”摆在“树人”的前面,先做人后育人,足以说明德育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在体育课程中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4]。具体内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统领学科核心素养。(1)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首要目标,也是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提升综合水平的体现。学生参与体育运动,能锻炼跑、跳等基本体能素质和运动能力,掌握运动的方法和要领,并能将所学的运动知识运用在比赛中。(2)学习运用健康安全知识,规范健康行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锻炼意识,掌握健康饮食、保护帮助、运动损伤和预防知识等,逐步适应外界环境,做到知行合一。(3)塑造体育精神、体育品德。这是体育的灵魂和支柱,也是立德树人理念渗透到体育教学中的关键,通过体育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坚持不懈、不畏艰险的美好品质,形成文明礼貌、有爱国意识、勇于承担责任的良好社会风貌。体育品德是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主要评价指标,新课程标准中有完善的诠释。总之,立德树人理念为体育课程教学提供了育人导向,使核心素养培养有了具体的抓手和实施路径,为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保障,能切实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二)推动体育教育教学实践改革与落地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后,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推进其落地和实施。传统的教学中,智育、体育地位不平等,体育不受重视。在新时代背景下,体育的地位逐步上升,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还存在唯分数论的问题,部分学生虽喜欢体育运动却不喜欢上体育课这一现状直击体育教学的痛点。坚持立德树人理念,将这一理念融入体育教学中,可助力教师从课程理念、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五大核心要素进行教育实施和创新[5]。同时,还能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养,促使教师紧跟体育教学改革制订大单元教学计划,在教学设计、知识传授、行为引导等教学环节中依次融入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概念,形成系统性的课程内容体系,根据体育的实践性和教育性的本质特征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开展交流互动与实践应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运动技能,提升综合素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落实“教会、常练、勤赛”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考试标准和评价体系具有指导性意义。
(三)为国家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跨上了新征程,立德树人这一指导思想阐述了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根本原则,也确立了体育的价值导向,使学生先成人后成才。随着体育强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持续推进,国家推出一系列政策,将学校体育建设推到了新高度[6],学校体育教学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遥相呼应。立德树人理念融入体育与健康课程,能打破学科界限,充分发挥育人功能。通过设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深入学习的意识,促进多项能力发展,做到融会贯通,实现五育并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高质量人才的支撑,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如何培养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成为当下的重要议题。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策略
(一)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立德树人思想
体育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也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学校体育教学一方面常常受到场地、设施、师资力量的限制,这使得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与实际存在偏差;另一方面还受限于传统的教育观念,部分教师对体育课不重视,使得体育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较少。教师应充分意识到体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紧随教育风向标,根据课标和大纲的变化随时进行课程研修,将核心素养培养贯穿在教学的各个流程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设计适合的运动项目,深挖体育内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尤其要打破学科边界,结合课程目标体系,设计跨学科主题活动和案例,譬如体育与爱国教育、体育与生命安全相结合的跨主题教育。日常教学中,提高评课、议课质量,创新体育考核、评价机制,尤其关注体育与健康课程育人成效与知、情、意、行的统一。完善教研体系,提升教研水平,参与体育课程设计以及教案撰写、实施、评价等方面的培训和教研,落实“学、练、赛”一体化,提升自身认知,加强课后研讨和反思,推动体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有较强的信念感,注重人文关怀,明确自身定位,在教学中牢记育人先育己,坚持以身作则,时刻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影响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展示自我,充分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
(二)创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载体,拓宽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融合趋势日趋明显,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手段在不断创新。传统的体育教学手段较为单一,随着线上教学、直播视频等逐渐兴起,体育课程资源变得愈加丰富。除了可在室外的操场进行体育教学,网络直播、影视、体育赛事、体育博物馆、运动明星等都能融入体育教学中,使得体育教学更加鲜活和立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体育的社会影响力。教师要结合时代要求和学生学情变化,通过情境教学法构建体育课堂,采用故事、视频导入等方法增强教学趣味性,充分开发、利用场地设施、器械资源,为学生直观地展示动作要领,通过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体育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形成轻松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体育技能,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意识,把握主导者的身份,尊重学生个性与差异,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地方与学校特色,发掘中国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新兴体育运动,融入时代特点,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运动元素和体育素材,提高学生的运动热情。此外,鼓励家长课后带领孩子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并引导孩子利用所学的体育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促进学生与社会接轨。
(三)梳理课程思政元素,强化渗透式体育教学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丰富多彩,教师应深入课堂教学,梳理思政元素,细化培养目标与教学任务,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中,养成尊重体育课堂、遵守体育规则的习惯[7]。通过比赛和游戏,培育学生规则意识,提高学生比赛能力,培养学生尊重比赛、公平竞争、坚持不懈的体育道德[8]。针对不同的教学项目进行思政教育,在走跑类项目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形成坚韧不拔的品质;在技巧类项目中,教师要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融合其他学科知识,譬如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感悟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增强学生求知意识,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提高学生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和素质,提升学生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在生命安全教育和健康教育中,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可贵及健康的重要性,养成科学锻炼的习惯。响应国家号召,鼓励学生与家长一同锻炼,增强学生运动意识。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在当前仍然面临诸多问题,立德树人理念的提出是破除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矛盾的突破点,凸显了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与内涵,为体育课程改革实践指明了方向。立德树人理念的贯彻和实施不仅需要学校层面的大力支持和体育教师的正确施教,也离不开社会、家长等多方力量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正确认识,只有把立德树人当作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并牢牢把握这一点,将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教育工作的依据,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立德树人理念贯穿了学生教育阶段的全过程,也融入了各科教学中,是一项漫长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教师、家长一同努力方可达成。
[参考文献]
王晓燕.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20,39(11):20-22.
邵伟德,邵天逸,李启迪.学校体育价值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7):83-88.
范国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成就和问题[J].怀化学院学报,2005(2):111-114.
尹志华,刘皓晖,侯士瑞,等.核心素养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与应对:基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分析[J].体育教育学刊,2022,38(4):1-9,95.
惠兰.“苏式课程”建设样态探析:基于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体制的考察[J].江苏教育,2021(87):24-27.
李超.“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践行向度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16):132-134.
张弓,杨帆.浅析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有效教学[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7(5):43-44,47.
邵天逸.“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体育的育人价值[J].体育学刊,2017,24(4):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