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父亲

2024-09-29 00:00:00肖华辉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4年9期

由于工作比较繁忙,我已经好久没有回老家看望父亲了。自从父亲离开讲台后,他就和母亲一直在老家安度晚年。昨天刚要下班时,父亲打电话来问我:“明天是中秋节,要回家不?”这答案是肯定的,今年中秋节我一定要回家。挂断父亲的来电后,整天忙于工作的我陷入一种深深的沉思,两行眼泪轻轻地沾湿了回忆。说句良心话,我这些年欠父母的东西太多了,真是太对不起他们一生的养育之恩。

1980年9月10日,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教师家庭。从1976年秋天开始,父亲就在我老家的黄坪小学当一名代课教师,直到1998年秋季学期才转正成公办教师。在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工作岗位上,父亲一干就是35年,并将自己一生的满腔热血奉献给了乡村教育。父亲的正直善良和对教育工作的那种热爱,值得我用一生的时光求索。

人生的成长旅程中,父亲对我的影响无处不在。当我懵懵懂懂一天只知道疯玩的时候,父亲就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那是1985年夏天的某个晚上,父亲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用地地道道的镇雄方言,教我诵读《边疆文学》上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当时,我还不知道父亲给我诵读的这一本书是云南省的一本大型文学期刊。在父亲耐心的指引和感染下,我渐渐地喜欢上文学,进而变成我一生的热爱。

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润己泽人”的光辉事业,有爱才有责任。当我走上教书育人这条道路后,才深刻地理解父亲那种对教育的坚守和奉献。父亲是一个有着高尚情怀的人,对自己的名利看得很淡泊。自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父亲始终没有忘记自己选择这一条道路的初心。记得父亲退休那一天,在谈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感受时,他很自豪地说:“我这一辈子虽然学历不高,但还是尽其所能地教自己的学生。在我所教过的这些学生中,有不少人走上从政的道路,也有跟我一样光荣地走上三尺讲台……”此后,父亲每一次回忆起教书的荣光时刻,心里就流淌着一种满满的幸福。我知道,父亲数十年如一日在这最平凡而伟大的讲台上,将希望的种子和无私的爱播撒在学生干涸的心田。父亲的这一种奉献,又何尝不是一种“老黄牛精神”呢?时至今日,我也在乡村当了20多年的一线老师,并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那就是对乡村教育的坚守和对学生无私的爱。对于我而言,当好一名乡村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从父亲那里继承的一种荣耀。

父亲,你知道吗!在教师节这个与众不同的日子,我们有着一样的师生情、一样的初心。我们都是乡村教师,都在默默无闻地扎根于山村讲台——静静地守望着满园花开。我一直想对父亲说:“父亲,跟你一样选择当老师,我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