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要做好包括养老金融在内的“五篇大文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加深趋势,社会养老负担不断加重,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社会养老资源不足的问题,大力发展养老金融势在必行,在此过程中银行养老金理财肩负重要历史使命,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银行养老理财业务的发展历程
银行养老理财业务的制度建设。2021年,银行养老理财的大幕正式拉开。2021年8月发布的《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规定:单家试点机构的银行养老理财产品的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0亿元(后续扩大至500亿元);实施非母行第三方独立托管;由四家理财子在四个城市试点。2021年,银行理财公司发行养老理财产品4只。2022年2月发布的《关于扩大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的通知》要求,单家机构的银行养老理财产品的募资总额由不超过100亿元提高至不超过500 亿元。同期,对养老理财产品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在产品设计、投资范围、风险策略、投资经理选择、产品费率、信息披露、净资本计提及退出机制等方面作出明确要求;同时要求其投资于非标资产的比例不得超过该理财产品净资产的10%。另外,封闭式养老理财产品的期限应当至少为5年,鼓励科学合理设计发行10年期以上产品;开放式养老理财产品可以采用定期开放和按月定期定额投资的运作方式,定期开放的养老理财产品封闭运作期至少1年,投资者自首次购买之日起应当至少持有5年。同年,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由“四地四机构”扩展至“十地十机构”,养老理财业务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截至2024年6月末,共11家银行理财公司发行51只养老理财产品,合计发行规模1005.59 亿元。
银行养老理财产品的交易要素。总结已经发行的51只产品,银行养老理财产品交易要素主要包括七个方面。一是产品开放类型。以封闭式为主,有3只理财产品为开放式,但对持有或赎回设限,如招银理财招智无忧1号混合类养老理财产品对每笔有效认/申购设置60月最短持有期限,其余均为封闭式理财产品。二是投资性质。以固定收益产品为主,固定收益类产品39只,混合类产品为12只。三是风险等级。2只为R3等级,其余均为R2等级,总体风险等级水平较低。四是产品期限。产品期限较长,均5年期及以上。五是费率水平。51只养老理财产品平均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分别为0.08%和0.02%,远低于普通的银行理财产品的收费水平。六是认购起点。认购起点大多为1元,少数低至0.01元。七是投资标的。从投向来看,银行养老理财的主要配置标的为非标资产、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以及券商资管、信托、基金等资管产品。非标资产大多为互联网平台小额贷款、城投公司融资等,融资期限通常接近1年或超过1年。
银行养老理财业务的优势和市场空间
银行养老理财业务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特有的经营优势以及特有的产品优势,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经营优势。一是客户优势,银行理财公司依托母行天然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且客户对母行以及银行理财公司已建立深厚的信任。二是银行理财公司借助于母行的分支机构,可以第一时间获得非标资产、一级债券等资产,相对于其他资管机构在资产的获取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三是在客户偏好方面,银行理财在长期向个人发行理财产品的过程中,能够较好地对客户进行画像,了解客户需求和投资风格,从而在产品设计方面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四是在金融同业资源方面,银行理财公司作为投资方,与同业金融产品及服务的供给方, 如公私募基金、证券公司资管、信托公司等各类机构建立了较为长久的合作关系,从而拥有较为丰富的可投资标的以及投研资源,可以为客户提供不同类型的投资产品及投资服务。五是在风险控制方面,银行理财公司延续了母行审慎稳健的风控理念以及合法合规的经营理念,在进行投资标的审批时能够较好地设置风控指标和风控措施,设置风险限额,从而能较好地把控近期信用风险和投资风险。同时,依托母行的分支机构,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投资标的在运营情况、区域经济、市场和政策等方面的变动,从而能够快速调整投资头寸,有利于减小风险敞口。
产品优势。在政策支持方面,银行养老理财获得了特殊政策优惠,从而形成其专属的优势特色。一是产品净值波动较低、净值更加稳定。银行养老理财产品设置了收益平滑机制,可在超额收益中设置一定比例进行收益平滑;同时银行养老理财产品可优先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而其他银行理财产品、券商资管以及信托产品等资管产品均须采用市值法估值。这两个措施对于平滑银行养老理财产品的净值具有重要意义,在二级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大幅调整时作用尤其显著。二是风险覆盖能力增强。产品按照管理费用的20%的比例计提风险准备金,高于其他银行理财产品10%的计提比例,对风险的覆盖倍数更高①。三是普惠程度更高。银行养老理财产品收取的托管费、管理费费率远低于普通银行理财产品,且认购门槛较低,认购起点金额低至1元,有的甚至为0.01元。四是资产配置优势明显。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广泛,理论上可以配置标准化的固收产品、非标资产、未上市公司股权、二级市场股票、期货等各类资产,相比仅仅可进行标准化投资的券商资管以及公募基金,具有很强的大类资产配置优势,尤其是非标资产的配置,有利于降低产品波动、提高产品收益,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五是分红机制较明确。银行养老理财产品的现金分红机制较为明确。六是兼具灵活性。即使是封闭式产品,在重大疾病等特殊情况下可提前赎回,在产品设计上兼顾了养老需求的特殊灵活性。
市场空间。目前我国老龄人口加速增长,2021— 2023年平均增长5.37%,2023年达到了2.97亿人,占总人口比重21.1%。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22年的统计数据,我国老龄人口比重较世界老龄人口比重高出了3.9%。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我国积极探索并建立了以三大支柱为主体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截至2022年末,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规模分别9.6万亿元和5万亿元②,第三支柱目前起步时间较短,规模也远小于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但居民的养老需求也对第三支柱的发展壮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养老理财作为第三支柱的主力军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银行养老理财业务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银行养老理财产品规模仍然较小。截至2024年6月末,银行养老理财产品规模仅为1005亿元,同期银行理财规模为28.09万亿元,银行养老理财产品占比约为0.36%。主要原因一是银行养老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较长,均在5年期以上,流动性较弱,因而注重短期投资或流动性管理的客户被排除在外;二是该类产品在投资策略、投资标的等方面和普通银行理财产品相比同质性较强,也和普通银行理财产品区别不大,难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投资需求,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有限;三是银行养老理财产品为封闭式,并不是实时发行,且发行窗口期较短,难以实现规模的持续增加。
我国居民的主动积极养老意识和投资者教育有待加强。一方面我国居民的主动养老意识不足,依然停留在被动养老层面,大部分居民仍主要依靠家庭积蓄,或者单位提供的退休金进行养老,缺乏主动的养老规划。上投摩根联合蚂蚁理财智库的调查显示,虽然有超过90.3%的中国青年认同养老要越早准备越好,但只有16.6%的受访者配置了相关资产③。另一方面,不少投资者自身的风险承受意识和能力欠缺,仍然坚定地认为银行理财可以达到预期收益,不lU7cweroN+9xTw59PkH/ZV4WvxjoyZtxPlDL6PVI4T8=知道也不接受银行理财出现投资亏损。在资管产品打破刚兑以及净值化管理背景下,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已成为重要的行业规则,投资者投资理念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产品开发设计时可以进一步丰富交易要素,针对不同偏好设计相应的产品结构。例如,针对客户不同的生命阶段,开发不同的投资策略和期限结构的产品,形成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体系;丰富认购方式,设计长期定投、零投整取、整投零取等认购方式,满足客户不同的认购习惯;优化分红和赎回条款,更加频繁地定期分红或根据客户分红转投,提高投资人在重疾、教育支出等特定场景下的大额提前支取的灵活性④。
在投资理念的基础上提供增值服务。银行理财公司在产品设计时还可以考虑为客户订制具有养老色彩的增值服务,比如提供健康咨询、健康体检、旅游拼团、线下交流和活动平台等增值服务。
在投资策略上应紧扣养老需求设计产品策略。相比于普通银行理财,银行养老理财产品的稳健性和安全性需要是第一考量要素,因而在投资标的的风险等级、抵质押等风控抓手、风险敞口暴露等方面,需要制定更高更严的标准。同时,考虑到银行养老理财产品的长期限特征,在产品配置时也可以配置较高比例的长期限资产,比如配置较长期限的非标资产,提升产品的收益水平;同时考虑到银行养老理财可能的定期分红等需求,可以考虑认购高分红性质的投资品种,比如每年有4% 的固定分红比率要求的REITs类产品。
加强银行养老理财产品的宣传与投资者教育。与母行有效联动,借助母行的渠道和理财经理向客户推广健康养老理念和银行养老理财产品。
进一步完善产品的滚动发行机制。确保客户在需要的时候能够随时认购,满足客户对银行养老理财产品的配置需求。
(作者单位:信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法律合规部)
责任编辑:杨生恒
①王语嫣.我国养老理财试点情况及未来发展建议[J].金融博览,2022(7):18—19.
②数据来源于人社部《2022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社保基金年度报告(2022年度)》.
③刘能华,唐成千,吴娜.个人养老金理财市场发展趋势[J].中国金融,2023(2):71—72.
④姚惟佳,赵浩宇,王飞宇.养老理财市场发展大有可为[J].中国金融,2024(10):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