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传承绽芳华

2024-09-28 00:00:00宋丽群
北京支部生活 2024年9期

中国戏曲学院京昆系党总支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书写新一代国戏人的精彩华章。

高亢低回皆有韵,清音绕梁入心扉。2024年6月5日下午,中国戏曲学院大剧场不时地传出阵阵热烈的掌声,京昆系师生在这里联袂演绎了一场以“廉”为主题的党纪学习教育专场演出《正气歌》。演出荟萃了传统戏《赤桑镇》《罢宴》、现代戏《智取威虎山》《江姐》的经典唱段,以戏说德、以曲唱纪、以艺促廉,赢得全场观众满堂喝彩。一位观众说:“演员唱得好,表演精彩,而且这台戏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排演《正气歌》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对新时代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和忠诚担当的生动诠释。京昆系党总支在学院党委的指导下,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紧密结合戏曲专业特点,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将一堂正气凛然、感人至深的大思政课送到师生身边。”京昆系党总支书记王媛在现场向记者介绍演出情况。

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

京剧传统戏《空城计》《宇宙锋》《艳阳楼》《伍子胥》、昆曲传统剧目《连环计·梳妆掷戟》、传统骨子老戏《得意缘》《春秋笔》、中国戏曲学院经典校戏《白蛇传》……2023年10月至12月,多场好戏在梅兰芳大剧院上演。

时值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回信三周年之际,“国戏风华”中国戏曲学院2023年展演季系列演出拉开大幕。京昆系师生给观众带来了“京昆系折子戏专场”“京昆系教师展演”“京昆系昆曲折子戏专场”等精彩演出,剧目行当齐全、流派纷呈。

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回信,对传承发展好戏曲艺术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为向社会公众充分展示京昆系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成果,京昆系党总支充分动员,周密组织,党员教师带头坚守教学实践一线。灯火通明的大排练厅,是国戏校园的一道风景。

深秋时节,学校二号排练厅弦索之声不绝于耳,一出鲜见于舞台的荀派传统老戏《得意缘》正在排练中。刘长瑜、孙元喜两位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居中坐定,认真地观看中青年教师的排练,不时下场指导,从眼神到念白,一一讲解,细致入微。排完戏,京昆系副主任张威、青年教师李艳艳和学生们围上来,仔细聆听两位艺术家的教诲。

2020级本科生曹德乐兴奋地说:“能近距离聆听老艺术家教诲,太幸福了。前辈艺术家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精准独到的艺术掌控、执着求索和守正创新的艺术精神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

梅兰芳大剧院的舞台上,担任《伍子胥》艺术指导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叶蓬先生正在与教师贾劲松、刘维复盘演出情况。一幕幕场景充分体现着国戏京昆人爱戏成痴,扎根戏曲沃土,始终不渝践行“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的信念与追求。

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李必友说,京昆系党总支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师生重要回信精神为根本遵循,扎实推动回信精神的研究阐释和深化落实,一批批高质量戏曲人才的培养、一场场高质量文艺作品的产出,都是对“学回信、践初心、担使命、作贡献”的致知力行。

在守正创新中赓续中华文脉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互联网上流传的这句话,很受当下年轻人的喜欢。苏轼宦海浮沉,几经贬谪,依然乐观生活,成就一代文学和书画大家。京昆系师生创作了新编小剧场京剧《一蓑烟雨》,将互联网上的热门IP人物苏轼搬上了京剧舞台,用京剧艺术来表现苏轼乐观豁达的诗意人生。

京剧《一蓑烟雨》运用“平行蒙太奇”手法,让传统京剧舞台的时空维度大大延展,观众“穿越”回宋朝,看到了苏轼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和他“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坚定和从容。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文化学者赵冬梅在观剧后写道:“这是真正的创作,是作者(当代人)携所面临的人生难题,向苏轼寻求答案的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王媛介绍。苏东坡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但是京剧舞台上还没有以他为题材的戏。京昆系通过创新京剧艺术表现手法,努力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目前,我们系的师生遵循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积极投身数字京剧《白蛇传》的排练。今年10月,数字京剧《白蛇传》将在国家大剧院精彩亮相。”王媛介绍。系党总支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成立京昆系《白蛇传》创排演出临时党支部,确保高质量完成驻场演出,为观众奉上一部制作精良的艺术精品。

“此次与国家大剧院合作创作数字京剧《白蛇传》,是一次将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手段融合的实践。我们要抓住这次展示人才培养成果和艺术创作成就的好机会,用好培育锻造优质人才的平台。”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尹晓东说。

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

“真舍不得洗脸,今天晚上我要带着这个妆睡。”一个画着孙悟空脸谱的小朋友稚气的话逗笑了现场的人。3月18日,怀柔区九渡河镇四渡河村的文化广场上一派热闹的场景。京昆系的学生现场为小朋友们化妆勾脸,关胜、孙悟空、张飞……生旦净末丑,一张张惟妙惟肖的脸谱和孩子们天真的笑颜,成为春光里最美的风景。

京昆系师生送戏下乡,为村民们带来10多出传统经典京剧折子戏。老戏迷村民张大爷对演出连连点赞:“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精彩的演出,让我过足了戏瘾。”举办联合演出、普及戏曲文化、捐赠戏曲图书、体验农事劳动……京昆系师生与四渡河村开展联学联建主题党日和交流学习活动,将课堂搬到京郊大地上。

“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杂、武、流等行当……”4月26日至6月18日,京昆系在北京城市图书馆开展了“程式之美——浅谈戏曲表演中的文化符号”等9场公益讲座。京昆系师生以讲、演结合的方式,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不同行当、流派的特点,了解戏曲表演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技法,感知戏曲艺术的魅力。讲座生动形象传播了戏曲文化,让戏曲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

唱念做打,彰显戏曲魅力;薪火传承,绽放时代芳华。参与“‘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书香行、开展“古韵今赏·梨园清音”系列戏曲知识普及讲座……京昆系师生牢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以实际行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发挥戏曲艺术成风化人功能,扎实做好为人民服务大文章,用戏曲讲好中国故事。

(责任编辑:闫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