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设想
1.教材依据
议论文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写作文体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面临社会的复杂性,教师更要着重提高学生的思辨性思考能力。议论文写作既是必备知识,也是时代之需。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单元导语中,明确提出“学会发现问题,从合适的角度以恰当的方式阐述自己的看法”的要求,以此开启学生高中生涯的议论文写作。
2.学情分析
高一新生虽然已在初中接触过议论文,但大多停留在“摆观点”“举事例”的阶段。对于如何进行有效辩证,学生是一头雾水。万丈高楼平地起,建立议论文框架,可从小切口进行,如核心段落结构。于是,笔者以“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五个句子为框架进行了第一次议论文授课,并让学生完成以“勤出成果”为论点的核心段落写作。
第一次的议论文片段写作效果不佳,学生的习作中出现了“结构不清”“阐述不明”“针对性不强”“偷换概念”等问题。因此,列举范例进行具象化教学迫在眉睫。
所谓具象化,是指将抽象的事物或概念通过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过程。而具象化教学则通过把学生的写作片段具体拿来分析对比,让学生在具体的范例中感知正确的写作模式。高一新生初学议论文,教师以核心段落结构框架为切入口完成了第一次作文授课。在学生以“勤出成果”为论点的核心段落写作后,教师进行具象化作文讲评,强化议论文核心段落结构。
二、课堂实录
1.课前准备
(1)将自己的作文按核心段落五个句子的层次结构划分,并确认打钩。
议论文核心段落结构:
观点句( )阐释句( )材料句( )分析句
( )结论句( )
(2)对比身边同学的作文,找找差距,进行小结。
小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议论文核心段落的结构化写作,还记得由哪五个层次组成的吗?
生:记得。分别是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师:是的。有同学在对比了自己和同学的作文后,马上向我提出了疑惑:“似乎写得差不多,为何分数相距这么大?”我想,不止他一人有这个疑惑。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疑惑。同学们,你们有吃过汉堡包吧?市场上各个门店的汉堡包价格不一,知道为何吗?同样是鸡肉汉堡,为何有些昂贵、有些便宜?
生:因为用料不同,有些多,有些少;有些材质好,有些材质劣。
师:对的,同学们,其实议论文核心段落写作正如汉堡包制作,需要有完整的用料、新鲜的食材,这样制作出来的汉堡包才好吃,写出来的议论文才有说服力。
(投影展示不同的汉堡包图片)
3.问题、方法具象化
(1)聚焦阐释句,准确诠释论点
(投影展示)
以下阐释句是否恰当?
①“勤出成果”四个字常被人挂在嘴边,或许可以将其看成俗语“笨鸟先飞”。这两者之间都在于“勤”。当一个人想要获得成果,就不可避免地要付出“勤”。
②勤劳是每个人所能拥有的优秀品质……勤劳不一定能得到什么,但一定有所结果。
③俗话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只有确立目标,并朝着目标的方向去努力,才得以收获成果。
④努力,是勤出成果的引力棒。很多人在现实中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做到勤出成果。
师:阐释句的作用是?
生:准确诠释论点。
师:以上阐释句是否准确诠释了“勤出成果”?
生1:似乎第一句本身的表述就存在问题,“勤出成果”与“笨鸟先飞”两个强调的重点并不同。
生2:第二句的观点恰好与论点相背离。
生3:第三句似乎在阐述“目标”的重要性。
生4:是的,第四句也是如此,在阐述“目标”“努力”。
……
师:想必同学们已经发现问题了,那怎么写才可称为“准确诠释论点”?
生:紧扣“勤”和“成果”。
师:很好。那是否可以稍作修改,让它准确诠释论点?
生1:当一个人想要获取成果,就不可避免地要付出“勤”。
生2:俗话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只有勤快,才能收获成果。
师:优秀,阐释句不在多,而在于精准扣住核心词进行诠释,望同学们能扫清迷雾,准确诠释。
(2)聚焦材料句,准确对接论点
(投影展示)
以下材料句是否恰当?
①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刚入行时,体能不如女运动员,甚至被安排到女队做陪练,这大大打击了他的自尊心。为了夺回尊严,武大靖狠下心来,每天比别人多练几倍,最终在冬奥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②在那个饥寒交迫的年代,“肥甘不足于口,轻暖不足于体”。年轻的袁隆平就有着一个想要人民过个幸福日子的梦想。于是他投身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中,最终研究出杂交水稻,使无数的人免除饥饿。
师:材料句的作用是?
生:准确对接论点,作为论据支撑观点。
师:以上材料是否能支撑观点“勤出成果”?
生:不能。
师:那怎么修改?
生1:第一段材料并没写出武大靖的“勤”,反而在写他的自尊。
生2:第二段材料在写袁隆平的梦想。
师:选取材料应该注意表述方式,成功必然需要诸多要素,但此刻需要注重哪个点,就应该往重点靠拢。在这个论点统筹下,我们选取的材料应该注重突出“勤”。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根据观点来组织材料的表述。如“勤出成果”,我们可以表述为“什么人,怎么勤,获得了什么成果”。如以下示例:
(投影展示)
①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刚入行时,体能不如女运动员,甚至被安排到女队做陪练。但他狠下心来,每天比别人多练几倍,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使他的手磨出泡,双脚变形,但他在所不惜,最终在冬奥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②在那个饥寒交迫的年代,袁隆平投身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中。他在水稻里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废寝忘食地观察着水稻的发展趋势,最终研究出新型杂交水稻,使无数的人免除饥饿。
(3)聚焦分析句,准确分析论点
(投影展示)
以下分析句是否恰当?
①这充分体现了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体育精神。勤加练习为的不只是我们一时的目标,更是我们积累经验、磨炼意志的漫长过程。
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更是收获成果,弥补缺漏,让自己刻苦琢磨,并让自己磨砺精进而卓然,驱赶内心妄自尊大的“猛兽”。
师:分析句的作用是?
生:把材料与论点结合起来,准确分析论点。
师:那以上材料是否结合观点“勤出成果”?
生:没有。
师:优秀的品质带来的肯定不仅是成果,还有很多作用。但我们没必要一一论述,过多论述,这会模糊我们的论点。简单来说,围绕论点去进行假设论证或因果论证,就能很好地论证观点。
(4)聚焦结论句,准确概括论点
(投影展示)
以下结论句是否恰当?
①学会坚持不懈,学会脚踏实地,学会无论面对何状况,都怀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观与豁然。
②愿广大青少年能够化压力为动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向目标前进。
师:我想,已经不需要多言,大家都明白这些属于无效结论。
生:是的,这些都没有概括论点。
师:紧扣论点,紧扣核心词,进一步强化论点,这才是结论句的正确打开方式。
4.范例具象化
师:初次写作,大家或多或少遇到疑惑之处,希望通过具体对比后,大家都能围绕论点,紧扣论点进行论证。在这次习作中,也涌现了很多优秀作品,现提供给大家作参考。
(投影展示)
①勤出成果。(观点句)多勤则有成效,成效日积月累则变为了成果,只有勤,才有果。(阐释句)我国乒乓球运动,之所以名扬海外,都因为有“勤”。乒乓球运动员张怡宁曾在低谷时期,早出晚归,每日都沉浸在枯燥而又反复的训练中。最勤时曾一天只睡几小时。她在这样高强度训练之下,最后在一次次比赛中击败王楠等冠军选手,成为战无不胜的大魔王。(材料句)因此,勤奋刻苦地练习,在勤中磨炼出意志,训练出技艺,才能结出一次次成功之果,所以勤是成果之因,有勤才有果。(分析句)。通过一次次勤,我们在各方面的造诣也会逐渐提升,在勤的作用下,才能不断成就自我,展现一次次完美的成果。(结论句)
②勤出成果。(观点句)当一个人足够勤奋的时候,才能不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成果。(阐释句)伟大的诗仙李白,小时因看到老奶奶让铁杵成针而大悟,开始勤奋好学,阅览万卷书,最终成为一代诗人;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从小开始坚持练字,日复一日从不停歇,也正是“勤”让他成为一名书圣,所写的作品被后人熟知。(材料句)这些事例无一不体现出只有勤奋,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成就也要通过勤于努力去获取。(分析句)通过勤奋,我们不仅获得其带来的成果,也可以从勤的过程中学习到经验,使我们进一步成长,因此我们应多勤才能获得成长,获得成果。(结论句)
5.课后作业
师:同学们,紧扣论点,准确诠释论点、对接论点、分析论点、概括论点。紧扣核心词,准确表述尤为重要。希望大家通过这节课,通过各个具象的范例,能拨开迷雾,看到议论文核心段落的正确表述。
(投影展示课后作业)
(1)请确认自己作文的核心段落结构是否完整,并修改自己的习作。
(2)拓展阅读,积累相关素材。
三、课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学生基本能够明确议论文核心段落的结构以及紧扣论点的重要性,但从课堂效果以及课后作业的反馈来看,依旧需要进一步改进。
首先,笔者想通过具象化教学,让学生在具体范例中感知、感悟。但由于课堂时间紧迫,课件翻转得快,学生所获取的瞬时知识并不能很好地转为长时知识。若在课前能将课件内容形成学案,让学生先思考,效果会更好。学生也能手握具象化的例子去修正,形成个性化认知。
其次,由于时间无法压缩,学生缺乏当堂训练,甚至有个别学生仍处于懵懂状态,未及时解决疑惑,课后再次修改的习作仍未达到理想效果。接下来应该要进行个别面授,确认同学们的议论文入门课堂顺利通关。
课堂本就环环相扣,某一个环节没做好,接下来的环节都会被牵连。但毋庸置疑,具象化教学解决了学生大部分的疑惑,能很好地完成课堂目标,提升学生的思辨意识。笔者相信,在其他知识板块,具象化教学依旧是上乘之选。
[作者通联:广东佛山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