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没有硝烟但我们绝不能输的战争(连载之三)

2024-09-27 00:00:00陈先义
雷锋·强军号 2024年9期

据说,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多年,美国一群军事家聚集西点军校用电脑推演上甘岭战役。他们怎么也弄不明白,上甘岭不过是两座海拔分别为597.9米、537.7米的小山包,为什么被美国称为战神的老将范佛里特,在43天里、动用7万兵力就是屡攻不下?战役的第一天,美军就向这片4平方公里高地发射30万发炮弹和500余枚航弹,上甘岭主峰被削低两米,却没能“啃动”这块由中国士兵脊梁骨堆成的“硬骨头”。

对西方军人来说,这成了永远的不解之谜。原因何在?就在于范佛里特等将军们,无法把美国军人身上永远没有的“元素”输入到电脑里,这个“元素”就是中国军人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这位美国悍将无法懂得,也不可能听到和理解志愿军15军军长秦基伟对上甘岭战役的回答:“好吧,抬着棺材我们上上甘岭!”也没听到45师师长崔建功的回答:“打剩下一个营我当营长,打剩下一个连我当连长,死也要守卫上甘岭。”他们更不理解,黄继光这样的一个普通士兵,可以挺上胸膛去堵喷着火舌的枪眼,那该是怎样的一种英勇和豪迈!中国军人这样的精气神,西点军校的将军们通过电脑怎么可能模拟呢?

同样也是发生在朝鲜战场,一个美军师长曾为一个中国士兵流泪。那是1951年夏,我军一名叫谭秉云的士兵,自己1个人、1支枪、3颗手雷,整整把美军第二师堵截了8小时,创造世界战争的奇迹。后来,这个美军师长听说他的敌人不过是一个中国士兵时,当场为这个创造奇迹的士兵掉下眼泪。

这个士兵来自重庆江津。1999年,北京举行国庆大阅兵,这位当年的战斗英雄被请上天安门城楼,面对我坦克、装甲战车威风凛凛地驶过天安门,76岁的这位老英雄泪水涟涟。朝鲜战场,他就是靠接连炸毁敌人4辆坦克堵在道上,生生地把敌人堵了8小时,掩护了我大部队安全撤退。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英雄主义精神,不仅意味着流血牺牲,更昭示着人间罕见的艰苦。现如今的华盛顿有一座朝鲜战争纪念公园,大草坪上立着一群身着白色战袍的军人雕像。据说,这个雕像依据的素材和要表达的内容是长津湖之战。这是惊动美国总统的一次作战,因为这次作战,美军现代化装备的王牌第一师,险些被我全歼。当时,我志愿军九兵团把这个师包围,只部署一个连在一个敌人插翅难飞的险要隘口堵截残敌。然而,关键时刻,在一股残敌从这个隘口逃跑时,奉命堵击残敌的连队竟一枪未发,少数残敌竟逃出包围圈。怒火万丈的团长来到隘口,准备狠狠惩罚这个连长,但到现场他发现,整个连队百多号人依然在阻击的位置据枪伏地,保持着瞄准射击的姿势。再仔细一看,一百多号人在极寒的雪地上都早已停止了呼吸,他们被活活冻成了披着雪花的冰雕。

望着如此惨烈的一幕,团长跪伏雪地嚎啕痛哭。这些来自江南水乡的年轻战士们,没有牺牲在美军枪口下,却被严寒、饥饿夺去了生命。他们中的多数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雪,甚至还来不及等到发下棉装就上了战场,身上穿的衣服远远不能御寒,有的战士怕冻坏双脚,只能用朝鲜老乡玉米地里的玉米须填在鞋里。可就是在这样极度恶劣的环境下,他们与敌人殊死决战,让不可一世的美军在具有优势装备和充足供给的情况下,付出了伤亡1万余人的惨重代价。据说,骄横的美国悍将李奇微听说这事后感慨万千,在他的办公桌上,他写下一行大字:“向中国军人致敬!”而也在此时,著名军事家英国元帅蒙哥马利以坚定无比的口气告诫全世界的军人:“只有傻瓜,才会选择在地面上跟中国军队交手。中国军人的英勇精神可以说是世界奇迹,他们永远都是东方之谜。解读这个东方之谜的答案,只有两个字:信仰。”

是的,蒙哥马利说对了,英雄精神源于信仰。有了信仰,便可视死如归;有了信仰,便可无所畏惧;有了信仰,便能催生无穷的勇敢和智慧;有了信仰,便可爬雪山过草地、吃草根嚼皮带,可以用双脚丈量二万五千里漫漫征途;有了信仰,便可用小米加步枪血雨腥风苦战八年,打败日本强盗;有了信仰,便可三年消灭八百万美制装备的国民党军的余威,凭一把炒面一把雪,最终打败武装到牙齿的美国等十六国联合国军。

为了理想和信仰,英雄们慷慨赴死,正是有了这一以贯之的英雄气概,我们的队伍才一往无前、所向披靡。人民军队97年的历史,就是一部英雄史。狼牙山五壮士的壮举,人们并不陌生,但是,类似的故事,在当年我们的队伍里,可以说是寻常故事。就在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发生的同年,在河北涉县,也有一个七壮士的故事。几乎与董存瑞故事发生的同时,也是在河北,离隆化不远的密云,那年也出现过相似的一幕。1948年,密云县城是国民党号称固若金汤之地,四野某部八连负责攻打城门前的一座碉堡,八连组成12名爆破组负责攻打。12名爆破手一个倒下去,接下去另一个上来,眼看11名爆破手相继牺牲在碉堡前,第12名爆破手王挺发奋起向前,背起炸药包冲向敌人碉堡,在与董存瑞炸碉堡的同样时间——1948年,同样的地点——冀东,王挺发演绎了与董存瑞同样的壮举,为解放密云开辟了道路。(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陈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