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视听资源的运用

2024-09-26 00:00:00黄英涛
高考·上 2024年9期

摘 要:地理学科课堂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教学能提高课堂效果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高中地理教学多依赖教师讲授,然后让学生自己理解,这种方法可能会阻碍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合理利用视听资源。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视听资源;应用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设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图表、图像和视频等丰富的视听资源,不仅丰富了地理教学内容,还增强了课堂趣味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这些资源帮助学生更真实、直观地理解地理过程、现象和原理,使其更加投入地理学习中。地理新课标强调了多种教学材料的使用,包括文字、地图、图像、图表和模型等,以提供生动、直观、启发性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因此,视听资源的运用在地理教学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高中地理课堂应用教学视听资源的意义

(一)增强课堂吸引力,提升学习兴趣

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视听教学资源,主要目的是显著提高课程的吸引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常规的地理课程教授过程中,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师的直接讲授,这种缺乏变化的教授方法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丰富的视听资源,通过生动的图像、音效和动态展示,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将地理领域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且易于感知的图像,并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在享受学习的过程中吸收和理解知识。多元化的视听资料及其趣味性,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他们更积极地投身于地理学科的学习中,进而优化其学习成果[1]。

(二)丰富教学内容,拓宽知识视野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视听资料能够显著增加教学的多样性,同时还有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地理学是一个涉猎广泛的学科领域,其研究内容涵盖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地理现象,具体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以及区域地理学等多个研究分支。借助视听资料,教师能将多样的地理现象、独特的地理景观及丰富的地理文化,生动地呈现于学生面前,帮助他们深入地认识地理学科的广度与深度。

(三)促进自主学习,提高思维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视听资料辅助,能够有效推动学生独立学习,并增强其思维技巧,利用具有直观性与形象性的视听材料,能有效辅助学生深入地理知识的学习,进而降低其学习过程中的难度。同时,视听资料能提供众多学习素材及多种学习途径,学生得以依据个人喜好与能力自主地进行学习及探索。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须主动进行思考,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寻找解决策略,此过程对提升其思维能力及激发创新精神大有裨益。视听材料通过形象化的展示和情境再现,能够唤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有助于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四)适应信息化时代,提升教学质量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时代,视觉与听觉教学材料对于教学活动至关重要。在高中阶段地理教学过程中,利用视听媒体资料,不仅与当下信息化教学潮流相契合,而且有助于优化教学成果。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具有大量信息、快速传播和更新换代特点的视听资料,可以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全面且即时的地理学科知识,同时,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展示视听资源,能够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直观。通过此方法,学生对地理领域的认知和记忆能力得以加强,进而有效提升其学业表现。

二、高中地理课堂应用教学视听资源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选择不当,缺乏针对性

在高中阶段地理教学过程中,利用视听材料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时,常出现选择教学资源的误区,表现为缺乏针对具体教学目标与内容的适宜性考量。在挑选视听教学资料的过程中,教师们未能全面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能力以及学科的特殊性,结果是所选资料并未有效对应学生的真实需求。有一些教师,为了打造一个热闹且充满新意的课堂环境,不加选择地引入众多视听资料,却忽略了这些资源是否具备真正的教学意义及其实际应用效果。这种缺乏针对性的资源选择,无法有效地辅助教学活动,反而有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二)过度依赖视听资源,忽视传统教学手段

尽管视听资料以其形象性和直观性,能够在地理学习中辅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但是,过分依赖这些资料可能会导致教师忽略传统的教学工具,例如黑板书写、口头讲解和互动提问等。在塑造学生思维、表达及问题解决的本领方面,传统教学方法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功能,学生若过分依赖视觉及听觉资料,将可能养成被动接受其中信息的习惯,进而缺失主动思考与深入研究的能力。若忽略了对传统教学手段的运用,可能会使学生在地理思维训练与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缺失。

(三)视听资源更新不及时,内容陈旧

在高中阶段,针对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部分教师所使用的视听教学资料未能保持更新,导致教学内容过时。教师在挑选及运用视听资料时,往往因为对新资料的不熟悉或受限于时间与精力,未能有效更新资源,目前所采用的教学素材未能体现地理学科前沿的研究发现与进展趋势,未能迎合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追求与需要。在此环境下,学生或许无法把握地理学科的前沿信息与进展,这可能会限制他们的知识框架与认知范围。老旧的教学素材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其积极参与,因而可能削弱他们的学习动力与最终的学习成效。最终,教师可能会在缺乏新颖资源支持的情况下,难以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进而导致教学成效不尽如人意[2]。

(四)视听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影响教学效果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视听资料质量不一,这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现象,网络资源的极大丰富及类型的多样化,使得确保资源的品质变得相当困难。一些品质不佳的视听资料具有信息失实、图像不清、声音扭曲等缺陷,这些缺陷将对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课堂教学效果产生显著不利影响。由于所使用的教学资源品质不佳,学生可能无法精确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质量较低的视听资料可能会让学生注意力分散,从而对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成果产生不利影响。最终,教师可能会因为采用了品质低下的教学资料,进而对其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名誉产生不利影响。

三、高中地理课堂应用教学视听资源的有效策略

(一)精准筛选与定制教学资源

教师须对教学视听资源进行精确的挑选与个性化定制,以保障其得到有效的运用。首先,教师需深入探究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以及他们所学科目的特点,基于此,挑选与之相契合的视听教学材料。教师还需注重教育资源的时效性和更新频率,确保及时整合最新的地理学科研究成果及实例,从而维持教学素材的前沿性和符合时代特征。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根据具体教学需求,自行创建或专门定制与课程标准相契合的视听资料,以此确保所使用的资源具备明确的目标指向性和实际的效

用性。

在探讨地质灾害课题之前,教师需确立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灾害的种类、成因、影响及预防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与地质灾害相关的视听资料,例如通过网络搜索、查阅专业书籍、访问科普网站以及检索纪录片库等。在教学资源挑选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着重审视其科学性、准确性与时效性,以保证选出的材料能够真实并客观地呈现地质灾害的实际状态。在搜寻有关地震的视听资料时,教师须仔细甄别并选取那些能够展现地震发生机制、地震波动传递过程,以及地震对建筑物与地形造成破坏情况的视频段落。同时,教师还须关注近期地震的相关新闻报道,从而确保所掌握资源的时效性。在挑选适宜的视听资料之后,教师需依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特性进行个性化资源制作,例如剪辑视频片段、制作幻灯片、设计习题等。以本节课程内容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运用视频编辑软件,将多个视频片段进行拼接与剪辑,从而制作出一个关于地震的完整教学视频,在视频媒体中,教师可以加入文字解释及动画视觉辅助,这样能够协助学生深入掌握地震的起因与进展历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制作一份幻灯片演示文稿,内含全球地震带的分布信息,学生在观看相关视频的同时,能够掌握地震发生的全球地理分布情况。在练习题设计方面,教师可以结合视听资源的内容,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针对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规律,可以涉及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两种题型;而针对地震的预防措施,可以设计案例分析题目或讨论题目等,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地震预防的有效方法。

(二)平衡视听资源与传统教学手段

在高中阶段地理的教学环境中,教师需恰当协调多媒体视听材料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视听资料可作为辅助教学媒介,用以呈现地理现象和阐释地理原理,然而,它们不应全面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黑板书写、口头解释、主动发问等常规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和研讨地理领域的疑问。同时,考虑到视听资源的独特性,策划一系列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以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之初,教师可以采取播放与地质灾害相关的短片或图像的方式,以迅速捕获学生的关注焦点并点燃其学习热情。这些影像资料生动展现了地质灾害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与破坏力,同时揭示了人类在遭遇此类灾害时所展现出的勇敢与智慧,借助视频及图片资料,学生得以对地质灾害领域的基本概念获得初步认识。在阐释地震相关知识时,教师则可以通过播放预先编排的地震教学短片,并结合幻灯片演示文稿,进行详细的教学解读。在视频与PPT联合呈现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操控着播放节奏,通过适时的中断来发问,借此启发学生的思考。借助视觉和听觉材料,加之教师的引导讲解,学生能够对地震的起因、地震发生的过程以及如何进行预防等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当视听资料展示完毕后,教师可以采用如板书和讲解等传统教学方法,对学习材料进行汇总和整理,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及认知规律,提出一些特定的问题与实例,供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思索。在此基础之上,可以指导学生对特定地震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剖析其发生的原因及伴随的危害,并就潜在的防范手段进行探讨。同时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针对地震等自然灾害,探讨各自如何实施自救以及相互救助的方法,借助传统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从而加强其对知识的掌握,并提升他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的技能。

(三)注重资源的质量与效果评估

在运用教学视听材料的过程中,教师需重视材料的品质以及其实际成效的评定。首先,教师在选择视听教学资源时,必须确保其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以及制作的优良性,这样可以保障所使用资源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此外,教师须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观察学生的学习成效与反应,以此为依据对教学资源的运用策略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最终,教师还需要周期性地对教学资源的有效性进行评定,并对结果进行深思总结,此步骤对于指导后续的教学活动至关

重要。

在进行教学材料的挑选与个性化制定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材料品质进行严格评审,资金来源的多样性、内容丰富性以及制作质量的高标准,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针对本节课程内容,教师必须保证其能准确无误地呈现地质灾害的实际状况,同时满足教学目的和学生学习的具体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资源时,还需关注其时效性,以确保所选资源能够体现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动态。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持续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与学习成果的反馈信息,可以通过提出问题以及开展讨论等手段,来掌握学生对教学资源的吸收及领悟程度。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测试、作业等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细致评定,在实施评估的过程中,教师应密切留意多个关键点。比如先评估学生对地质灾害成因、潜在危害及其预防策略等方面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判断其能否准确把握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之上,检验学生是否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对其进行运用和分析,进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能够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资源的使用方案,进而更有效地应对学生的学习需求,优化教学成果。

(四)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与资源整合能力

为了高效利用教学视听资料,教师需不断提高自己在信息科技领域的修养,以及加强整合各类教学资源的能力。教师必须精通并能熟练运用各类信息化教学工具及平台,以便更有效地整合与运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此外,教师需关注教育信息化的进展及其最新动向,以便及时刷新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教师若要增强对信息化资源整合的能力,就必须持续地进行学习,熟练掌握多种信息化教学工具及平台的使用技巧。教师可以通过参与专业培训或研讨会,学习掌握视频编辑工具、PPT演示制作工具和地图创建软件等,以便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编辑和处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视听资源运用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这种方法通过图像、视频和音乐等多媒体形式,使学生以更真实、具体的方式理解地理现象的多样性。它不仅让学生深入领会地理知识的核心含义,而且让他们的地理素养也可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杨舟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视听资源的运用[J].文理导航(上旬),2024(6):46-48.

[2]汤恩嫔.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4(5):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