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引领背景下工匠班建设与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

2024-09-26 00:00申玉强
职业 2024年16期

■摘 要:本文围绕竞赛引领背景下,职业院校竞赛梯队建设与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进行实践探索。通过对竞赛引领背景与政策研究,结合职业院校实际分析技能大赛对提升学生竞赛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影响,结合实际,重点阐述了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背景下竞赛梯队建设的路径、工匠班建设的典型做法、竞赛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实施路径,探讨学生助教、教学练赛评、以赛代考等。旨在为职业院校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竞赛引领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培育更多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关键词:竞赛引领;工匠班建设;教学练赛评

职业技能竞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对壮大技术工人队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如何让职业院校学生有“获得感、自豪感、荣誉感”,如何培养出更多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如何将技能竞赛与技能人才的培育相结合;如何将备赛参赛与工学一体化教学相结合,实现“岗课赛证融通”;如何将技能竞赛与工学一体化课程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实现“以赛代考”新模式?带着这些问题,笔者以青岛市技师学院轨道交通专业群为例,提出了“六步推进法”,打造“竞赛引领 岗课赛证融通”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政策扶持层面的分析与阐述

近年来,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意见、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并对世赛引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为龙头、行业赛为主体、院校赛为基础做了定位,对赛事成果转化、办赛模式和奖励机制进行了明确。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全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是对上级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细化。山东省提出全面建设“技能山东”,构筑技能人才培育聚集的“新高地”总目标,明确了培育工匠、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发挥竞赛引领作用等具体的建设任务。

青岛市政府也配套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并且成立了竞赛管理部,青岛市技工教育委员会也成立了竞赛组织与技术指导委员会。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文件,进一步突显了政府对技能竞赛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竞赛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二、关键行动举措的研究与实践

“竞赛引领 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是青岛市技师学院2023年提出的,轨道交通专业群围绕这一目标,以世赛轨道车辆技术项目为引领,依托世赛国家集训基地,全面实施“竞赛引领 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努力擦亮“星育匠心 技行四方”育人品牌;通过工匠班梯队建设、“教学练赛评”“学生助理”等模式,育专家、育教练、育匠星、育雏鹰;试点“以赛代考”,助力工学一体化改革。

“竞赛引领 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建设采用“六步推进法”,即明任务知路线、定计划科学分层培养、做决策提高实战能力、重实施做好成果转化、抓控制“红星工匠”助力教学、看评价创新以赛代考来实现总目标。

(一)明任务——从兴趣到“红星工匠”,打造青技工匠的成长之路

规划工匠班建设路径与学生成长路径。建设路径为兴趣班—青苗班—工匠班—“红星工匠”班;其中,兴趣班主要是培养兴趣、了解专业、了解大赛、扩大工匠班的影响力,同时也是为了对标职业能力发展的新手阶段和技能等级的初级工阶段,队伍建设采用“不主动淘汰”的模式,营造“想学就可以来学”“学习就有收获”的氛围;青苗班、工匠班、“红星工匠”班分别对应技能等级的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阶段。成长路径为从兴趣班学员、青苗班学员到工匠班学员、“红星工匠”再到学生助教(内训师、小先生),每一层级的晋升采用考核闯关形式。通过成长路径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打破目前技能竞赛梯队培养多为精英培训的现状,面向全体学生,最终实现“人人出彩、人人成才”。

(二)定计划——工匠班的“岗课赛证融合”之道

分层建模将各层级与技能等级以及技能人才成长科学对应,打通“三纵四横”的工匠全面成长之路。每个层级都有考核模型和具体的考核任务。如轨道车辆检修专业青苗班技能成长模型,对应的是中级工培养层级,在考核任务的设计上,有本专业中级工阶段工学一体化课程的全部学习任务,将未转化的企业岗位代表性工作任务转为拓展学习任务,还增加了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任务,同时加入相关专业技能竞赛中涉及的部分考核任务,从专业基础课程到工学一体化课程、从本专业到复合培养专业、从单一赛项到相关赛项,真正实现复合培养,全面提升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做决策——“教学练赛评”模式提升学生实战能力

轨道交通专业群教学团队积极开展基于“教学练赛评”一体化课程改革研究。为服务于教学改革,特别是在一体化课程开发中,将如何将世赛、国赛项目体系与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进行相互转化,作为课程改革实践、课程标准制定的重点。完善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课程名称对标世赛轨道车辆技术项目竞赛模块,以世赛标准完善了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初步形成了科学、合理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

通过“教学练赛评”的模式,将竞赛与教学融为一体,优化了工学一体化任务实施的各环节。从领取竞赛任务到研究规程、制订竞赛计划、实施任务到功能调试与检验,再到最后的评价,努力营造了“竞赛中学习、学习中竞赛”的氛围,不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竞赛能力和竞赛素养。

每一阶段还将以“赛展演会”形式,配合做好宣传活动。第一步为“限时揭秘”,即如何在校园里打造你的个人品牌?加入青苗班,让你的才华不再埋没;第二步为“成长秘籍”,即从学会学习到主动学习,工匠班带你体验真正的自我管理;第三步为“升级通知”,即走在成功的轨道上,如何通过“教学练赛评”模式全面提升你的竞赛实力;第四步为“校园新星”,即你也可以是“学生助教”!大赛、授课、就业,一举三得的秘诀在这里;第五步为“校园人气王”,即你是下一个轨道学院工匠班的明星吗?展现你的专业技能,让全校师生为你点赞。

(四)重实施——用赛场智慧培养未来工匠

赛场智慧更多体现在世赛、国赛成果转化方面,学院从竞赛技术文件到课程教学标准的转化;从竞赛模块到课程学习任务的转化;从评分标准到课程任务考核标准的转化;从竞赛场地到工学一体化学习工作站的建设;从教练团队建设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实现了多方面转化,多角度融合。

组建各专业教练团队,发挥校企合作优势,采用“双岗位练内功、双渠道建智库”的模式,加速教练队伍专业能力的提升,教练团队深入研究大赛的项目设置、技术标准、安全规范、质量要求、技术发展趋势,对选手培养与选拔全员参与、全过程把关、全方位提升。充分发挥团队中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裁判等优秀师资的作用,通过“一核引领多点带动”,在师资水平、专业建设、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对标发力,在数字素养培养方面和赛事成果转化方面,实现百花齐放,培育未来工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五)抓控制——“红星工匠”的成长秘籍

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依赖教师的专业指导,还需要学生自身的积极参与和实践。因此,学院充分发挥学生助教团队优势,从工匠班选拔培养学生担任学生助教,让他们以“小导师、小先生”的教师助教身份去带兴趣班和青苗班的学生,这样既壮大了教练团的队伍,也有效提高了工匠班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一系列培训和实践锻炼,这些学生逐渐成长为合格的学生助教。学生助教参与工学一体化课程的各个环节,能够发挥“领着学、带着学、示范学”的作用。他们在课前热身、课中学习、课后练习等教学过程中,从六大方面解决了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中的难点与痛点:课前预习、课上互动、任务评价、师生同频、梯队建设、人人成才。通过实践,学生助教已经成为学院工学一体化育人模式改革的“加速器”。

(六)看评价——“以赛代考”新模式全解析

任务实施过程中评价方式和评价质量是关键。学院通过组织“周赛、月赛、季度赛、学期赛”,将工学一体化课程中每一个学习任务的过程性考核与周赛、月赛相结合,终结性考核与各层级晋级赛、每学期的期末考试相结合;将技能大赛的竞赛任务融入工学一体化课程学习任务的考核中,将工匠班各梯队日常训练的任务融入各级竞赛中;将技能等级鉴定考核的内容融入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任务中,将世赛、国赛考核项目的评分标准转化为工学一体化课程学习任务的考核评价标准,打造了“岗赛、课赛、赛证”三位一体新体系。为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学院还通过工学一体化课程费用加系数、工匠班授课课时认定、竞赛学习任务开发与竞赛评分标准开发的成果认定,多措并举在制度上给予保障,努力实现人人参与、人人过关的“以赛代考”的新模式人才培养目标。

三、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青岛技师学院采用“六步推进法”,以世赛轨道车辆技术项目为引领,依托世赛国家集训基地进行重点探索创新,为职业院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作者:申玉强,青岛市技师学院轨道交通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