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导游服务赛项)是教育部发起的全国旅游类职业院校学生综合技能竞赛活动。但在开展技能大赛的过程,出现了教学与备赛脱离,比赛与专业建设脱离,优秀获奖选手毕业后人才流失等问题,一定程度暴露了大赛资源成果转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探索可行性的“赛—教—岗”成果转化应用路径,开展了以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为试点的转化应用实践推广研究,构建了“赛—教—岗”一贯式育人机制等实践路径。
关键词:高职技能大赛;转化应用;高职院校育人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导游服务赛项)是教育部发起的全国旅游类职业院校学生综合技能竞赛活动,由于规格高、含金量足而备受瞩目,除了为旅游类职业院校提供技能竞赛的平台,还展现了当前我国导游服务人才培养的成果。大赛既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又是提升人才技能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但在开展技能大赛的过程中出现了教学与备赛脱离、比赛与专业建设脱离、优秀获奖选手毕业后人才流失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大赛资源成果转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很难形成“备赛—参赛—大赛成果转化—教学改革—常规教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大赛水平提升”的良性循环。因此,诊断出大赛成果转化应用中的问题环节所在,探索可行性的“赛—教—岗”成果转化应用路径,构建一种可普遍适用、可推广的大赛成果转化应用模式,提高大赛各项资源、成果利用的高效能,成为“赛—教—岗”互促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导游服务技能大赛成果转化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国内旅游职业院校中的五星联盟院校和七星联合体院校中的14所中高职院校、河南省内52家旅行社进行了走访,重点调研了各参赛院校选手及辅导教师选拔机制、“备赛”团队培养模式、“赛教互动”方式、已有的赛后成果转化路径及应用、选手毕业后的就业领域等信息,了解了旅游企业对大赛的认可度,旅游企业在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参与意愿和参与形式,旅游企业对大赛成果转化的满意度以及对院校人才培养的建议等内容。
在对参赛院校、相关旅游企业的调研数据分析时发现,大赛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有效对接产业的目标,大赛的成果更多地以辅导教师个人、辅导团队个体的价值形式实现,由于辐射面较小,对教学改革、师资建设、学生素质提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无法提供有效的引领。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结合“导游服务技能大赛成果转换应用过程模型”,我们判断出问题环节存在于“大赛成果二次、三次转化应用阶段”(如下图1),通过过程模型我们了解到该阶段的主要转化任务是:以教学改革、产业合作为主要形式的教学应用型研究开发,因此,将大赛成果转化主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进行大赛成果“赛—教—岗”转化应用,实现三者融合互促。
二、大赛成果转化应用试点探索及实施路径构建
(一)以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为试点进行大赛成果转化应用路径探索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于2012年首次参加导游服务技能大赛,于2013年正式加入“中国旅游院校五星联盟”组织,除了每年参与并承办地方高校导游服务技能大赛以外,也主办过2012年“神州视景杯第四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技能)大赛”,连续十余年承办全国导游服务技能大赛河南省选拔赛、郑州市教育局导游服务技能大赛等重要赛事,参加每年教育部和行业协会组织的全国性导游服务技能大赛,不仅屡获佳绩,同时培养了一批一线优秀的导游服务人才,积累了丰富的参赛经验和研究素材。2018年开始,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重点开展了导游服务技能大赛成果转化应用试点工作,通过分析研究发现“赛—教—岗”之间的相似点,筛选可以转化的内容进行嫁接,确定具体的转化点。在转化应用过程中首先通过小范围的试验运行,确定了可行性和优越性,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以后,以直接、间接或调整后的形式全面普及到常规教学班级中去,以提高成果转化的有效性、广泛性。
(二)构建大赛成果转化应用实施路径
在构建成果转化应用的实施路径中,我们按先后顺序和任务内容将整个转化过程划分为“准备、转化、应用、反馈”4个阶段(如下图2),转化阶段的工作思路为:详细梳理“大赛、教学、岗位”三个主体间相似点,确定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选择有效的相似点进行转化,筛选可以建立互通模式的嫁接点;一一对照,确定可以转化的内容,确定具体的转化点,完成整个转化过程。应用阶段是将转化点采取“精英试点——普教推广”的模式分阶段应用到一定数量的人才培养试点中,反馈后分析选择,确定普教推广的可行性,进行二次反馈,完成反馈阶段。
大赛、教学、企业的共同目标是培养优秀的导游服务人才,具有相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最大程度地将高效的培养模式、优质的教育资源等普及到日常教学中,探索出科学实用的“赛—教—岗”贯通式成果转化应用模式,并运用到日常学生人才培养中去,这是探索大赛成果转化应用的主要目标。
三、大赛成果转化应用推广实践
(一)建立“多元协同”的“赛—教—岗”一贯式育人机制
在“多元协同”理念引领下,融合大赛资源、校内资源和校外行业企业力量,推进旅游类专业与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旅游行业指导委员会、旅游技能大赛委员会和其他高校、企业、行业、媒体的合作,建立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共同开发、师资互培互聘、实训教学平台共建共产、教学评价共定共评德才共育机制。
1.“多元协同”开发与共享课程资源。依托河南省旅游骨干职业教育集团、集团理事会单位、五星联盟校、青岛酒店管理学院、四川省旅游学校、杭州市旅游学校,联合旅游行业企业开发高质量的教材,共建信息量丰富的网络共享资源;与河南省教育厅、河南旅游行业协会导游分会、济源市文旅局、林州旅游局、信阳旅游局、红旗渠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上海携程旅游学院、迪士尼旅游度假区、云台山景区等单位共同开发旅游项目,研制“导游实务”“旅游线路设计”“现场导游”等多门模拟项目课程,保障旅游类专业教学有效实施。
2.“多元协同”建设优质“双导师”队伍。校企联合,优化大赛教师团队、旅游专业群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互培互聘打造了一支拥有校外导师21人、校内导师23人的集大赛辅导集训、日常专业教学于一体的“双导师”师资队伍。通过专兼职教师协同成长、产学研项目协同研究、经费政策机制协同保障等多元协同创新路径,实现师资结构优化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能力与角色的转化转型,提升旅游人才培养教学质量。
3.“多元协同”旅游服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调研大赛委员会、行业、企业、学校、学生、公众多方用人需求与反馈,选取各方典型对象,组成赛、校、行、企、生多元协同评价主体,构建大赛、专业能力培养评价指标体系,设定了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以此反映相关专业群育人水平。
(二)将“赛—教—岗”一贯式培养模式“全程融入”人才培养过程
将“赛—教—岗”一贯式培养模式全程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整个教学过程(见图3)。
引入“1-3”转化应用互通目标体系模型,以大赛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岗位职业要求为目标导向、以教学任务为驱动,分析旅游企业岗位对人才需求、产业链人才结构,吸取大赛、行业、企业、教育界各方意见,结合大赛、旅游行业文化和学生个体发展要素,明晰旅游专业群人才旅游服务能力培养定位。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块中融入大赛能力培养内容,开设模拟导游、线路设计、旅游产品策划等基础课程;专业类课程内容用于讲授新规划、新技术、新方法,将大赛培养教育与专业技能融合,充分利用企业场所、实训室、产业学院等开展模拟导游、线路设计、旅游产品策划等实践。
学生在第一课堂掌握通识能力,在旅游基础知识、导游实务与原理、模拟导游、旅游线路设计等各专业核心课程中融入导游职业精神、旅游文化、导游技巧与方法等内容。然后再注重专业化的大赛素质能力的培养,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形成浓厚的竞赛文化。在第二课堂根据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喜好及需求,在社会实践、旅游社团、旅游文化节、技能竞赛、志愿者服务等活动项目中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化发展的素质能力模块,拓展学习实践。
(三)构建“三能四模”递进式“赛—教—岗”一贯式课程体系
依据学生“认知—适应—实践—升华”学习规律,提出了培养旅游类专业学生“学习能力、比赛能力、就业能力”的“赛—教—岗”一贯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旅游类基础课程认知、旅游岗位服务模拟、技能大赛实训、旅游企业顶岗实战”课程体系,运用“体验—模拟—实训—实战”教学手段实现对学生三种能力的递进式培养。
1.通过“旅游基础知识”“导游实务与原理”
“旅游线路设计”等课程和校外社会实践的体验培养学生旅游专业学习能力及岗位基本实操能力。旅游管理、导游专业学生每年参与认知实习、社会实践项目10余项,如少林寺、云台山、龙门石窟、殷墟等经典景点的认知实习,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政务讲解服务,河南博物院、郑州市博物馆等志愿者讲解服务。
2.通过模拟实训、第二课堂、资格证书获取、技能大赛等实战手段实施多元教学实践体验,培养学生高标准专业服务的能力,为各级大赛培养优秀参赛选手,为企业岗位提供专业供给保证,为旅游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1)以训获证。通过专业教学、实训室模拟实训培训学生通识化技能,通过专业化双导师制实训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导游、研学、定制旅游等专业学生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2023年旅游管理学院开展导游资格证考试100%通过率试点工程项目,配套学分考核体系构建,项目试点22级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专业,最终21级、22级研学EEPM中级认证考试通过率均为100%。
(2)以赛促学。组织学生参加国、省、市、校各级导游服务技能大赛、红色旅游线路设计大赛、兄弟院校服务技能邀请赛、院系专业技能展示竞技比拼、挑战杯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作为五行联盟成员校,积极参与专业、行业技能大赛的组织承办,积极组织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等。2020年至今,学生斩获90余项市级以上竞赛奖励,提升了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3)以实促岗。将企业真实项目引进校园,或者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参与真实项目实践学习。项目组将“红旅纵横智能红色旅游网络平台建设项目”借鉴“赛—教—岗”一贯式人才培养模式引入“旅游线路设计”和“模拟导游”课程中,通过“学中赛,赛中做,做中学”培养学生岗位实操能力。
3.旅游管理学院建有旅行社服务中心、清明上河园产业学院、云台山人才培养基地等实战教学平台,只有河南、河南博物院、郑州市博物馆、新郑黄帝故里、万仙山景区等一大批合作单位,2020年成立的“豫见美好”讲解服务队,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循环参与志愿服务进行实践,提升了学生上岗就业能力。
结 语
大赛成果转化应用推广实践研究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未来将继续推动多元协同,精准对接产业、精准育人,以举办“多元协同、全程融入、能力递进”的 “赛—教—岗”一贯式育人模式改革发布会和师资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向国内兄弟院校推广,同时依托郑州旅游职业学院牵头成立的河南省级骨干职业教育集团,促进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 姜丽萍,贾清水,池云霞,等.搭建平台 共铸舞台 躬身讲台——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评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08):29-37.
[2] 何曙光,李君俐.教学诊改视域下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及实现路径[J].教育科学论坛,2023(36):34-38.
[3] 随国栋,罗生全.高等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的价值逻辑、质量管理及评价机制[J].职教论坛,2023,39(01):35-42.
[4] 刘毅豪,任永祥.职教本科“双师型”教师顶岗实践评价机制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2):63-66.
[5] 许晓晓.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1+X”课证融通教育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1):161-163.
[6] 李凯.新时代下职业院校教师应对教学能力比赛的研究——以湖北省高职组为例[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5(04):13-17.
[7] 王学东,马晓琨.职业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与体系建设[J].教育与职业,2022(05):21-27.
[8] 张慧青,王海英,刘晓.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现实问题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 2021(21):27-34.
[9] 陶军明,庞学光.多重制度逻辑下现代学徒制的实践困境与路径选择[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2(09):206-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