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杨迅名师工作室成员,四川省教育学会会员。从事一线美术教育19年,曾多次荣获美术、书法类省级竞教一等奖,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指导上百名学生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衣冠王国的美称,服饰文化更是体现了东方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信息化、全球化的潮流中,青年一代的穿着打扮受到西方审美的影响,如何在青少年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文化自信,成为美育工作的题中之义。
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我尝试跨学科整合资源,让古诗词、历史和美术教育创新结合,开设《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课程——从古诗词中找寻各朝代关于服饰的描述;带学生走进博物馆查阅资料,主讲服饰主要特征和文化背景,详细介绍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特色。西周服饰凝重有序、礼法之上;春秋战国服饰创新多变、严峻狞厉;秦汉服饰古朴庄重、等级森严;南北朝服饰褒衣博带、飘逸洒脱;唐代服饰尚美开放、雍容贵气;宋元服饰质朴保守、清新自然;明代服饰庄严传统、华美艳丽;清代服饰精美繁复、独树一帜……
我运用多样化的艺术手法和形式诠释中国传统服饰的款式以及纹样之美,创造性地将美术技法融入浩瀚的历史海洋中,让学生们既了解中国传统服饰,又学习服饰文化的多种艺术呈现形式,深刻领会传统文化的美,最后把传统服饰之美运用到现代着装上,展示中华文化之美,潜移默化改变学生的审美观和世界观。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分学期、分学段地讲解汉代、唐代传统服饰之美的同时,我还积极推动成果展示——把学生的汉服主题美术作品在校园展示;用汉代服饰秀的方式把学生推上广安大剧院舞台;用服饰加舞蹈还原《捣练图》;打造烙艺汉坊,带学生参加广安市学生艺术工作坊展评活动;让学生穿戴传统服饰在校内举行中秋游园活动等,让学生在家长老师面前,展示集体创意、个人风采。
纵观历代的服饰改革,体现了中国服饰艺术上一个又一个的高峰,它们就像活化石一样,反映着特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和民俗,一部服饰艺术史,即一部华夏民族的物质文明发展史,一部炎黄儿女共同生活记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