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在新课标引领下,眉山市彭山区实验小学倡导小学音乐教学应注重美育渗透,引导学生发现美、评价美、表现美、创造美,要求教师应善于从乐曲本身出发,指导学生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对音乐展开探究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促进美育的有效落实。
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发现美。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发现和感受音乐的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歌曲赏析,引导学生评价美。指导学生评价音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发表对音乐的看法和学习感受,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提升。
歌曲演绎,鼓励学生表现美。演绎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和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完成歌曲演唱,从而培养其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音乐创作,锻炼学生创造美。创作是学生表达想法和情感的最好方式,通过创编歌词、节奏等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创造美,从而实现美育的渗透。
学生在完成歌曲基础学习后,还要提高歌唱技巧,如在唱顿音时要短促有弹性,在唱重音时要有力量等。之后再安排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表演,激发表演潜力,让他们能在实践中充分理解音乐。
除音乐技术基础教育外。“应水而生”的眉山市彭山区实验小学借用坐落于人杰地灵的彭溪河流域及寿乡水岸的地理优势,设立“海豚文化”教育核心,将景观、墙体、校服等设计为“海豚校园”主题。在海豚校园里,海豚音乐文化如同灵动的音符,跳跃在每一个角落。音乐课堂上,老师以校长陈庆作词的原创校歌《海豚之歌》为载体,教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理解旋律中的情感表达;学校的海豚合唱团将校歌演绎得淋漓尽致,用和谐美妙的歌声,传递着海洋生命蓝色彩文化博怀、沉静、勇为、美丽的生命成色和尊崇“善”育的海豚精神。海豚音乐文化深深融入学校的血脉之中,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寄托和追求。就像校歌中唱的那样:要做勇敢的自己,自由翱翔,奔向梦想。
眉山市彭山区实验小学
眉山市彭山区实验小学始建于1951年,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学校以“海豚文化”为教育核心,以“善德”立人、“善思”启智、“善练”强体、“善养”涵美、“善劳”培能,唱响海豚之声。依托海豚“善育”文化,学校培养“一生一体育技能、一生一艺术特长”,充分利用课后服务,建立班级、年级、校级“三级社团”,学生每周参加三天班级和年级社团活动,两天参加学校社团活动,一月开展一次海豚校园节日活动,实施特色课程,融合发展,五育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