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为将“立德树人”贯穿教学育人的全过程,实现融合育人,弘扬和继承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成都市龙泉驿区土桥小学校课程工作小组通过对艺术和劳动课程的梳理和整合,确立了“绳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创编为学校特色课程,开设普及常态课、社团特色课、传承人指导课、亲子共编课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渠道,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丰富审美体验。
绳结既是上古时期结绳记事的载体,又是当今千家万户的中国结,还是大大小小的实用结、装饰结。学校在非遗绳结传承人文艺老师的指导下,以普及加提高的形式开展绳结课程,学生通过了解生活中的基本结,学习蝴蝶结、领结等常见结的编法,学习基本技法,再进行反复练习,将结的花纹、力度的均匀、结的寓意等融入作品中。在观察与实践的过程中,技法和想法碰撞出新的火花,一件件具有现代意义的作品,在学生手下创编而出。
绳结社团课是在普及常态课的基础上进行更深的探索和实践。孩子们学每一个基础结,不断练习,推陈出新,总能呈现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比如,学习编双绕结后,用双绕结编手链、项链、挂件等饰品。结合老师的网格像素画,学生们可以将喜欢的图画、文字制作成像素图后编结。图案和文字自创,既有自身心意和美好寓意,又是原创原作;将字、画、绳结相融合,又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非遗文化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艺术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熔炉。将非遗绳结艺术引入小学艺术教育是一场有意义的教育革新,也为小学艺术教育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展望未来,期待更多的学校能够重视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将非遗绳结艺术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艺术教育中,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充满传统文化氛围的艺术课堂,领会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精髓,增强艺术素养和文化自信。同时,也希望孩子们能够在非遗艺术的课堂中茁壮成长,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成都市龙泉驿区土桥小学校
成都市龙泉驿区土桥小学校创建于2003年,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为落实素质教育整体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新时代全面育人的核心思想,学校立足于学校办学理念与学生五育并举核心素养的发展,在与时俱进的课程发展中注重融合国际教育理念,确立了“绳结”创编非遗项目特色课程。将非遗文化与学校课程有机结合,既是对非遗文化的最好传承,又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更是整体育人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