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观念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六项重要原则之一,强调以系统理论的科学思维认识、分析、解决问题,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立场观点方法。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系统观念的内涵与方法,对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有重要意义。
全面理解系统观念的内涵。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没有孤立的事物,任何事物都与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在一起。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构成了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系统。对系统的整体认识和基本观点就是系统观念。坚持系统观念就是要将事物和构成事物的要素放在相互联系的整体生态中来认识和看待,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处理问题。人们依据系统观念认识事物、分析矛盾、解决问题就是系统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在事物与事物、要素与要素、事物与要素的关系中揭示其中的规律,并解决制约发展的矛盾。
系统观念要求用系统的方法来认识和处理问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一是经济和社会的关系。发展经济是富强的前提,但不能只看经济增长速度,更不能只盯着硬指标,而是要立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将经济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结合起来,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统一、微观感受和宏观数据的一致,使社会民生在经济发展中得到改善。二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轨而来的。这就要求中国实行双向改革。一方面要深化市场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要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既“有为”又“有效”。三是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效率就是要把“蛋糕做大”,公平就是要把“蛋糕分好”。“蛋糕做不大”就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而“蛋糕分不好”就会导致贪污腐败、权力异化等问题。这些恰恰是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要避免出现的问题。四是活力和秩序的关系。活力是指社会发展旺盛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和社会各个体创造力、潜力的竞相迸发和充分发挥。秩序是指社会有条不紊的约束力,主要体现在党和政府通过“法律、制度和道德”对社会各主体的活动进行必要的规范和监管、调控和治理,也包括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居民个人等的自我管理,表现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现代社会应该是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活力和秩序有机统一的社会。五是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攻克了一系列“卡脖子”难题,奠定了新型工业化的基础。同时,一些新的、更高层次的安全摆在了我们面前:发展伴随着粮食需求量的增加,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警惕国外敌对势力无孔不入的渗透和破坏。因此,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国土安全等都需要得到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次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各个领域改革的联动和集成。只有坚持系统观念,才能够全局性谋划和整体性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