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中有一类题比较常见,那就是心理分析题。这类题一般会要求学生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分析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所采用的写作手法、分析心理描写的作用等。这类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人物形象等的解读能力和共情能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指导他们解答这类题呢?下面,笔者就分两个步骤来谈。
一、介绍题型
仔细研究语文试卷中的心理分析题,我们可以发现其大致有三种类型。在教学时,我们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下常见的几种题型,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解答。
根据考查的内容来分,心理分析题主要有这样三种类型:
一是要求学生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在……过程中,某个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作品谈一谈” “请简要分析某一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动”等,都是常见的提问方式。
例题:
1.两个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文本: 《越野滑雪》)
2.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文本: 《秦琼卖马》)
3.在探望过程中,聂赫留朵夫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文本: 《复活》)
4.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的相关部分简要分析。(文本: 《江上》)
二是要求学生分析作者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 “在文章中,作者是如何描写XX的心理活动的” “这几段文字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等都是常见的提问方式。
例题:
1.请你谈一谈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在《再塑生命的人》中是如何进行心理描写的。(文本: 《再塑生命的人》)
2.这几段文字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文本: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三是要求学生分析心理描写的作用。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某段文字起到了什么作用”等都是常见的提问方式。
例题:
1.卡夫卡善用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用人物的喜怒哀乐表现人物异常复杂的心理活动,进而表达创作的意图。请找出本文中的两处心理描写加以分析说明。(文本: 《变形记》)
2. “内心独白”是小说中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方法。文中除了描写有关老渔夫与鲨鱼搏斗的场面,还有大量的老人的内心独白,请简要分析其作用。(文本: 《老人与海》)
二、讲解方法
带领学生了解了常见的题型,我们还需为他们指出解答各类题目的思路。
如果题目要求学生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我们就可以让他们注意分析人物在不同时段的心理活动。这里的时间节点很重要。因为人物的心理活动一般是变化着的,刚刚是一种心理,过了一会心理可能就发生了变化。
比如,针对“在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这道题,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文章中勾画出描写杨成岳言行的语句,然后结合这些语句去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在小说的开端部分,杨成岳凑近仔细地看了瓷盘片刻,然后冲王超杰点头微笑。这一处细节说明杨成岳此刻已经看出了端倪,知道瓷盘是赝品了。于是,他说他做的是小本生意,不好给价。这其实是在委婉地拒绝对方。然而,发现对方确实缺这一笔钱,他又松了口,说容他再想想。 “请说一句落底的话吧” “我们当面钱货两讫”,他决定帮助王超杰。在小说的高潮部分,他将手一挥,摔碎了这些瓷盘。原来这些赝品其实只值几吊钱。他花三千大洋并不是为了买这些盘子,而是为了帮助王超杰。这样一来,学生就不难总结出答案:杨成岳一开始就看出瓷器是赝品,不想买瓷器,但是他并没有把话说死,只是婉拒了对方;之后他有意帮忙,表明自己还可以再想一想;最后,他决定帮助对方,知假买假,慷慨解囊。
如果题目要求学生分析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采用了哪些方法,我们就可以让他们思考作者是借助人物的内心独白还是言行举止等来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的,然后再引导他们详细地分析。
比如,《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就在这一刹那,一想到自己在做什么,她吓得毛骨悚然。 ‘我这是在哪里?我这是在做什么?为了什么呀?’她想站起来,闪开身子,但是什么巨大的无情的东西撞在她的头上,从她的背上碾过去了。 ‘上帝,饶恕我的一切’”就是借助人物的内心独白来展现安娜的心理活动的。
又如, 《复活》中的“‘对,我在做我该做的事,我在认罪。’聂赫留朵夫想。他一想到这里,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感情,免得哭出声来”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来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的。鲁迅在《故乡》中通过描写闰土的神情,在《祝福》中通过描写祥林嫂的神态,都很好地展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再如,《平凡的世界》中的“天开始模模糊糊地黑起来了。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已经闪闪烁烁。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多么好呀,春夜”,是通过描写周围的环境来展现孙少平的心理活动的。下午的经历让他感到喘不过气来。现在,他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因此,这普通夜晚中的泥土和青草的味道竟然也变得不再普通了,而是如此的美好。这里的环境暗示了人物的心情开始转好。
之后,我们可以指导他们将这些方法梳理出来。
示例:
1.直接描写
(1)内心独白
例句: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 “哎!我再也不打游戏了,再也不看电视了!哎!老天保佑!这次千万要及格啊!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
(2)梦境幻觉
例句:我好像看见一张张画满红叉的试卷向我飞扑而来。我动弹不得,也无法呼吸。我仿佛看见父母在怒气冲天地指责我,仿佛听见了同学们的叹息声。
2.间接描写
(1)动作暗示
例句:她低下头,双手紧紧拽着衣角,眼睛不知道该看向哪里。
(2)神态暗示
例句:他慢慢地走到窗前,静静地凝视着窗外,双手轻轻交叠在胸前,像是在思考什么。
(3)环境烘托
例句: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我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战。
如果题目要求学生分析心理描写的作用,我们就可以让他们结合前后文的内容以及作品的主题去思考问题。一般来说,心理描写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比如,针对“‘内心独白’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方法。文中除了描写有关老渔夫与鲨鱼搏斗的场面,还有大量的老人的内心独白,请简要分析其作用”这道题,我们可以要求学生阅读《老人与海》,勾画出其中描写老人内心独白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通过阅读,有的学生表示,描写内心独白有利于揭示人物最隐秘的内心世界,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有的学生表示,内心独白让老人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了,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坚强不屈;有的学生表示,老人的内心独白正好照应了作品的主题 ——人的精神永远不会被打败;有的学生表示,老人的内心独白具有深刻的哲理,丰富了小说的内涵,增加了作品的深度。
综上所述,在指导学生解答心理分析题的时候,我们要先让他们看一看题目属于哪一种类型,再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结合作品的内容去分析。
(作者单位:宁夏固原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