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被调研的排不上,不想被调研的推不掉?

2024-09-24 00:00:00李浩瑄
廉政瞭望 2024年9期

李浩瑄

7月的时候,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计划到陵水黎族自治县某企业开展调研,结果遭到了该企业的拒绝。企业说“不”的底气,源自海南提出的“无事不扰”企业服务原则。

今年2月,海南省涉企活动统筹监测系统正式上线,省直各单位、各市县区及其部门、乡镇街道开展涉企活动需预约或登记。5个月后的统计数据显示,通过该系统共开展活动6090次,发起活动被拒67次,统筹活动57次。

不过,不久前,记者与一名在某市两办工作过的领导交流得知,想被有关单位关注、调研的企业在现实中其实颇多。他告诉记者,自己在政府办工作期间,就经常有企业相关负责人找到他寻求“帮助”。“对于一些没有门路向市领导直接反映问题的企业来说,倘若能获得一次请到领导现场调研的机会,或许能解决他们的一些燃眉之急。”该干部坦言。可现实是,领导去调研的大多是当地的龙头企业,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并不缺少与领导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往往也是这些企业,“苦过度调研久矣”。

一名某地方国企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他们来说,有领导来调研喜的是可能有政策或财政支持,忧的是可能影响企业员工正常工作,而且企业一般都要高水平准备迎检工作,这容易增加企业员工的焦虑感。

到优秀企业学习先进经验、到生产一线摸排具体需求、到问题企业开展检查,是政企互动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但之前却出现了“安徽某企业一年被执法检查超百次”的荒唐事。

当调研被搞成了某种形式,迎来送往自然会给企业增加负担,有时甚至会因为违反安全生产规定或泄露商业秘密,而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损失,但一般情况下企业都“敢怒不敢言”。

想被调研的排不上,不想被调研的推不掉,其背后的原因都是政企沟通机制还不够完善,某些地方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理念还未完全树立起来。

“无事不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再认识,那么如何让“有事”“有需求”的企业能够对接到政府的调研工作,则需政府这方多做功课。在确定调研对象时,广开门路多听听各方意见,收集充分的企业信息,避免眼睛只盯着龙头企业、标杆企业。在调研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企业的实际问题和需求,?制定符合现实的调研计划和访谈提纲,减少调研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确保调研结果能够真正为企业带来实惠和帮助。

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事实证明,营商环境越好的地方,民营企业的活力就越强。加强制度建设,疏通沟通渠道,把领导们的企业调研安排到真正有需求的企业中去,才能免于形式主义,免于只调不研的无效功。

关键是还有上级部门要求电话响三声内必须接听,不然就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