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作为和美国全球竞争战略的一部分,苏联积极向英美传统势力范围的中东地区渗透扩张。与此同时,独立不久的地区大国埃及也雄心勃勃,意欲凭借其幅员和人口成为阿拉伯世界的“带头大哥”。在这个大环境下,苏联从1955年6月开始向埃及提供各种经济军事援助,并协助其建立生产基地,制造各种轻武器,其中就有AKM突击步枪,埃及称之为Misr自动步枪(Misr是阿拉伯语“埃及”的读音)。Misr自动步枪由位于开罗附近的马迪(Maadi)公司下属的54号工厂生产。苏联提供全套技术资料,对埃及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还派出大量专家直接负责54号工厂的生产管理。初期的Misr自动步枪完全使用进口的AK47零部件组装而成。在苏联专家手把手的帮助下,埃及生产的AK47突击步枪完全达到原厂质量水平。
1972年,埃苏关系恶化,苏联专家撤出工厂,但此时54号工厂已经“羽翼丰满”,拥有完整的生产流程和制造设备,埃及技术人员也已经掌握全套技术,完全可以独立生产Misr自动步枪。这在当时的阿拉伯国家中还是仅此一家。西方收藏家甚至发现,54号工厂生产的Misr自动步枪属于性能最好的AKM仿制品之一,其枪管质量尤为过硬。
埃及生产的钢质30发AK47弹匣属于第一代欧洲肋条型,最初进口到美国市场的弹匣左侧抱弹口加固板上有“MADE IN EGYPT”(埃及制造)铭文。弹匣体和底板上的黑色珐琅涂层加工比较粗糙,有肉眼可见的漆滴,但托弹板保留了烤蓝涂层。埃及生产的弹匣与其他国家的第一代欧洲肋条型弹匣的区别在于两个弹匣半体的焊接工艺不同,弹匣后锁定凸笋采用异常的泪滴形点焊,而前锁定凸笋和弹匣体的前部为圆形点焊,后脊焊接既非泪滴形也非圆形,而是连绵一片。
后来,埃及又开发出新款的5发和30发AK47弹匣打入美国市场,其表面为黑色哑光珐琅涂层,托弹板和弹匣底板则采用烤蓝处理。这些弹匣的托弹板图案略有不同,并且前锁定凸笋更大,但焊接工艺保持不变。迄今为止从未在埃及生产的AK47弹匣上发现任何工厂标记。
作为华约组织的主要成员国之一,波兰在1957年就获得AK47第3型突击步枪的全套技术资料,开始制造波兰版AK47,称为 Pistolet Masyzynowy Kalasznikowa,即“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手枪”,其更广为人知的名称是 PMK突击步枪,主要装备机械化步兵。还有一种仿制折叠托型AKS47的产品,波兰称为PMKS突击步枪。
波兰军队也是华约组织中第一个大量装备专门发射枪榴弹用步枪的国家,其以PMK为基础研制一款专门用于发射枪榴弹的步枪,称为PMK-PGN-60,即“M1960卡宾枪榴弹发射器”。枪榴弹发射器名为UNM wz.43/60,外径20mm,螺接在枪口上,还在枪托外加装橡胶缓冲套以配合发射枪榴弹,并配用10发容弹量的弹匣(发射空包弹)。这种专门发射枪榴弹的AK47步枪生产500支,装备波兰空降兵。
最早的波兰产30发钢质AK47弹匣属于第一代欧洲肋条型,与最早期的苏联和保加利亚同类型弹匣非常相似,其中托弹板上的凸起更接近保加利亚弹匣。而且这些弹匣上找不到任何工厂标记,验收标记却有很多种。最早期的弹匣上经常可以看到圆形的检验员钢印,里面有数字和字母,最常见的有K1和S/59、PW和3、K1和1/055等数字与字母组合,或者单纯的数字,比如2或4等。弹匣后脊也经常会发现相似铭文,后期产品常常在后脊上印有三角形中的数字11或12标志,据推测数字应该是工厂编号。弹匣分解后通常会在托弹板的侧面找到检验员钢印,这是苏联或保加利亚弹匣上所没有的。波兰产AK47弹匣的焊痕通常很小或者没有,而苏联和保加利亚弹匣的前锁定凸笋上有明显的大块焊痕。
后期的波兰AK47弹匣属于第二代欧洲肋条型,表面经过黑色磷化涂层处理,使用新的托弹板,特征是表面没有圆孔,有个更长的药丸状凸起。有些弹匣也会在后脊上印有三角形中的数字11或12。这种后期的波兰弹匣表面同样没有工厂标记。总的来说,波兰制造的钢质AK47弹匣的焊痕并不明显,制作更加精细,并且托弹板略有不同,其表面的药丸状凸起的前端切口更短,斜度较小。弹匣底板后部到后脊的过渡部分更为圆滑。
1990 年代末, 波兰私营武器公司WBP 制造一款30 发黑色聚合物弹匣。弹匣的主体、托弹板和分解钮由聚合物制成,而弹匣底板仍是钢质冲压件。弹匣的前后锁定凸笋也是钢质,嵌入聚合物主体。弹匣的左侧上方印有“7.62×39”铭文,下方都标有一个数字1 或2 的模具编号。但美国用户反映这款聚合物弹匣的抱弹口经常出现严重的裂纹。
罗马尼亚军队最初装备的AK47 突击步枪是直接从苏联进口的。1950 年代后期,在苏联的帮助下,罗马尼亚开始仿制AKM 突击步枪,生产工厂为奥尔巴县的库吉尔武器工厂( Cugir Arms Factory)。首批产品于1963 年问世, 称为“Pistol Mitralieră model 1963”, 意为“1963 式自动手枪”, 简称PMmd.63。其还有一种半自动型号供罗马尼亚民兵组织爱国卫队使用。最初的PM md.63 与AKM 突击步枪在外观上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在1960 年代中期,为了控制全自动射击时枪口上扬,罗马尼亚人在下护手上增加一个稍向前倾斜的木制前握把。
1965 年,折叠枪托型号的PMmd.63 突击步枪问世,称为“PistolMitralieră model 1965”, 简称为PMmd.65。由于下护手上的前握把影响枪托向前下方折叠,所以罗马尼亚工程师为PM md.65 设计了一个较短的、角度稍微向后倾斜的小握把,枪托向前下方折叠时抵肩板刚好卡在前握把上,枪托折叠时也有足够的空间拔出或插入弹匣。
下翻式枪托的转轴位于机匣后部两侧, 这导致PM md.65 和PMmd.63 使用不同的机匣,从而带来生产上的负担。为了简化生产,库吉尔武器工厂干脆直接照搬东德Mpi-KMS 突击步枪使用的右侧折叠三角形枪托。这款折叠托可以通过机匣尾部的枪托转轴安装,这样既可以通用PM md.63 步枪的机匣,也不用修改前握把。这种改进版PM md.65 被命名为PM md.90。一直到1980 年代末期,这些步枪都是罗马尼亚军队的制式步枪,之后逐渐被其自行开发的小口径突击步枪AI-74 所取代。
在弹匣方面,由于开始制造的时间较晚,所有罗马尼亚生产的AK47弹匣都属于第二代欧洲肋条型。早期生产的弹匣采用烤蓝处理,而后期生产的弹匣改为黑色磷化处理。一些早期的30发弹匣上会印有库吉尔武器工厂厂标,即一个三角形内的箭头,很容易与伊热夫斯克厂的厂标混淆。大多数早期弹匣只在后脊下方印有表示验收的字母和数字。库吉尔武器工厂采用一个明显刻印在弹匣后脊下部的字母O作为标准的验收标志,许多这些刻印有字母O的弹匣也会在后脊上刻印数字2。
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罗马尼亚产AK47弹匣的结构基本没变化。后期生产使用的模具也和早期的模具一样,连焊痕都如出一辙。罗马尼亚产AK47弹匣有时会因为明显的焊痕和粗糙的表面处理而受到差评,但这些只是外观问题,其产品质量不亚于任何其他国家的钢质弹匣。
进口到美国的罗马尼亚半自动AK47步枪通常配备5发或10发短弹匣,弹匣长度根据容量而略有不同。有趣的是,5发弹匣有个余弹观察孔但10发弹匣却没有。但用户诟病的是这些短弹匣只是将原来的30发标准弹匣截短而成,抱弹口位置加工比较粗糙。这些弹匣保留了30发军用弹匣上常见的黑色磷化处理,显然,库吉尔武器工厂在为美国商业市场生产弹匣时并不在意民品和军品弹匣的区别。
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之后,朝鲜与苏联正式结盟,在冷战期间获得苏联和华约组织成员国大量军事和经济援助。朝鲜仿制的AK47突击步枪于 1958 年首次生产,所以被称为58式突击步枪,其仿制对象是AK47第3型。与此同时,朝鲜还仿制苏联的波波沙冲锋枪(PPSh-41),称为49式冲锋枪。这些仿制品都是在朝鲜东部沿海的工业城市清津的61号和65号工厂生产的。58式突击步枪最初用苏联进口零部件制造,直到朝鲜能够独立制造零部件生产整枪。
58式突击步枪的外形特征和性能与AK47第3型基本相同,而仿制折叠托AKS47突击步枪的型号为58-1式,其理论射速为600~650发/分。枪身烤蓝处理略显粗糙,早期型号未配备刺刀卡笋。58式突击步枪的辨识度很高,机匣左侧前方有一个圆圈中的五角星,快慢机用朝鲜文标注。
据报道,58式突击步枪的总产量约为80万支。由于制造 58 式突击步枪需要花费太多时间,朝鲜最终于1968年停止其生产,并转产68式突击步枪。68式突击步枪和折叠托的68-1式仿制于采用冲压机匣的AKM和AKMS突击步枪。这些步枪基本继承了58式的特点,如木制枪托、手枪握把、护手和光滑的钢制机匣盖。68式在机匣后部左侧点焊有一个旋转式背带环。68-1式的折叠枪托采用苏系风格的向下折叠设计,配有冲压钢支架和抵肩板。照门分划最远距离800m,有效射程300~400m。68式的枪管长415mm,枪口初速715m/s。68式突击步枪的快慢机仍然使用朝鲜文标注,但出口型号使用数字标注,“1”表示半自动,无穷大符号表示全自动。机匣左侧前部刻印有圆圈中的五角星标志和和朝鲜文“68式”铭文。
西方国家对于朝鲜生产的AK47弹匣知之甚少,因为这些弹匣从未直接进口到美欧等国。奇怪的是,虽然朝鲜和美国完全没有经贸往来,更不用说军品贸易,但美国市场上仍然有少量朝鲜生产的钢质30发弹匣,其原因应该是58式和68式步枪都曾经支援过古巴和越南,还有非洲、中东和南美地区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市场上的朝鲜弹匣应该来源于上述国家,特别是美军在越南战场的战利品。朝鲜AK47弹匣基本仿照中国造“中苏型”的样式,甚至连表面处理都一样,很可能是在中国的技术援助下完成的。但朝鲜弹匣在后脊上有个独特的标志,一个圆圈内的五角星。
二战结束后,虽然同为社会主义国家,但南斯拉夫和苏联的关系相当紧张,一直到1955年5月才实现关系正常化。在这种大环境下,南斯拉夫是唯一一个没有获得苏联授权,而是通过逆向工程仿制AK47突击步枪的欧洲社会主义国家。
1959年,两名阿尔巴尼亚士兵携带苏制AK47突击步枪叛逃到南斯拉夫,这两支步枪马上被交给国营扎斯塔瓦武器(Zastava Arms)公司进行分析检查。虽然有了样枪,但扎斯塔瓦武器公司还是缺乏足够的技术数据对AK47进行复制。同年底,南斯拉夫从另一个接受苏联军事援助的第三世界国家获得更多AK47第3型突击步枪,扎斯塔瓦武器公司终于有了足够多的参照原型。1964年,南斯拉夫终于成功仿制出AK47,并正式命名为M64突击步枪,进入军队试用。
M64突击步枪使用仿制于AK47第3型的铣削机匣,但外观上与AK47还是有一些差异。比如右侧机匣和AK47几乎没有区别,都是一个光滑平面,但左侧机匣从下护手往后却逐渐变厚。M64的枪管尾部加工有螺纹,与AK47的类似,但管壁更厚,并且没有镀铬。该枪还配备一个用于发射枪榴弹的片状瞄准器,不用时可以折叠在导气箍上。这个瞄准器还能起到关闭导气装置的作用,在打开并锁定到位时能关闭导气系统,安全发射枪榴弹。这种设计后来也被用于扎斯塔瓦武器公司仿制苏联SKS半自动步枪的M59/66步枪中。M64的枪托在抵肩位置还配备一块厚重的橡胶缓冲垫,以吸收后坐力。M64突击步枪可以直接使用AK47弹匣供弹,有空仓挂机功能。但其护手较长,无法与原版AK47通用。照门离准星更远,从而提供了更长的瞄准基线。尽管南斯拉夫人民军试用后表示满意,但未大量装备。
之后,扎斯塔瓦武器公司又对M64突击步枪做了一些改动,比如取消空仓挂机装置以降低生产成本,空仓挂机功能通过特制的弹匣实现。1970年,南斯拉夫政府终于批准对改进后的M64进行批量生产,命名为AP M70,简称M70。除固定托型外,还有折叠托型M70A突击步枪。M70系列于同年成为南斯拉夫军队的制式步枪。
不久之后,扎斯塔瓦武器公司采用更便宜、更简单的生产技术,改变原来枪管螺接入机匣的固定方式,直接将枪管压入并固定到机匣中。采用这种方式生产的M70命名为M70B,折叠托型命名为M70AB。到了1970年代中期,扎斯塔瓦武器公司开始采用冲压方法生产机匣,以降低生产成本,成品命名为M70B1,折叠托型命名为M70AB2。两种型号都配备使用同位素或者发光涂料的夜视瞄具。部分M70B1和M70AB2出厂时带有光学瞄准镜支架,命名为M70B1N和M70AB2N。M70系列的最后一款变型是M70B2突击步枪,其有厚实加固的冲压机匣,目的是为了顺利发射枪榴弹。
由于M64突击步枪通过弹匣实现空仓挂机,其弹匣和其他AK47弹匣的不同之处在于左侧上方切割了一个槽口,弹匣打空后通过升起的托弹板实现空仓挂机功能,在插入新的弹匣后,按压机匣左侧的一个按钮就会释放枪机。虽然M64解决了AK47没有空仓挂机的缺点,但又造成了一个更大的问题,即使用标准的AK47弹匣无法实现空仓挂机,这既限制了对外出口,也会引起后勤保障问题。
后续的M70突击步枪通过简单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即改进了在弹匣设计上实现空仓挂机功能的方式。扎斯塔瓦武器公司的工程师去掉了M64步枪弹匣内部阻止托弹板完全上升(弹匣被打空时)的小凸起,而用抱弹口阻止托弹板上升,最后一发弹打完后,枪机被特别设计和加固的托弹板顶住。在任何其他AK47突击步枪上使用M70步枪的弹匣也能实现空仓挂机功能。
南斯拉夫M64步枪弹匣很容易与其他国家的AK47弹匣区分开。除了左上方独特的切割槽口外,其侧面底部只有2条水平肋条,而且只在中间位置。相比之下,中国生产的30发钢质弹匣,其侧面底部也有2条水平肋条,但一直贯穿弹匣前后。
南斯拉夫M70步枪弹匣有两种不同的变型,即其后部的余弹观察孔有两种,一种是圆形,一种是三角形,识别起来很容易,托弹板和前锁定凸笋也有显著的区别。由于南斯拉夫弹匣上没有任何厂标或铭文,故其生产时间很难分辨。总体来说,圆形余弹观察孔的弹匣应该是早期生产的,而三角形余弹观察孔的弹匣应该是近年的产品。也有猜测说三角形余弹观察孔弹匣是在伊拉克制造的,提供给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的穆斯林反抗武装。但更靠谱的说法是,三角形余弹观察孔弹匣只是在南斯拉夫境内另一家工厂制造,以满足当时内战的需求。
1992年4月,南斯拉夫联邦正式解体,扎斯塔瓦武器公司成为塞尔维亚共和国的国有军工厂。后来该公司在美国开设分公司,专门销售各种民用枪支、弹药和附件,其中也包括M70 步枪弹匣。美国刑法922 条规定,某些枪支的零部件必须有一定比例在美国本土生产,弹匣也算枪支零部件。因此扎斯塔瓦公司为了合法,M70 步枪弹匣的主体部分在塞尔维亚母公司生产,但托弹板和弹匣底板在美国生产。
扎斯塔瓦武器公司并没有为美国民用市场专门开发低容量弹匣,公司的做法是将标准的30 发弹匣截短改装成只能装5 发弹的弹匣。
作为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的成员国之一,波斯尼亚在南斯拉夫解体后缺乏足够的人员、技术、设备和资金建立自己的武器工厂,其在内战所使用的武器主要来自南斯拉夫和境外走私。尽管如此,由于AK47 弹匣的技术门槛并不高,使用量大,战损率高,所以波斯尼亚还是想办法土法上马制造了一批AK47 弹匣。
2006年,美国市场上出现了两种来自波斯尼亚的AK47 钢质弹匣,这些弹匣也具有上文提到的南斯拉夫M70 步枪弹匣的空仓挂机功能。西方收藏家认为这批弹匣是由当时处于武器禁运状态下的波斯尼亚武装分子制造的,弹匣的冲压和焊接工艺都很粗糙,表面的灰色磷化处理质量也很差。拆开弹匣后会发现,托弹簧使用的是扁平弹簧而非其他国家弹匣使用的螺旋弹簧。这些弹匣的质量也有不少问题,不能在所有其他国家生产的AK47 步枪上使用。可能对于当时的生产者来说,能造出投入战场使用的弹匣才是当务之急,至于质量管理,实在是“臣妾做不到”。
这两种波斯尼亚弹匣基本相同,侧面都只有1 条较宽的纵向肋条。两者唯一的区别是其中一种弹匣的侧面下方有一个大的冲压“百合花”标志。百合花对波斯尼亚人有特殊的意义,也出现在他们的国旗上。因为百合花也是国际童子军组织的标志,所以西方收藏家把这种弹匣戏称为“波斯尼亚童子军”弹匣,另一种被称为“波斯尼亚单肋条”弹匣。
还有一种所谓的“波斯尼亚双肋条”弹匣。2006 年之前,这种钢弹匣在美国还不为人所知。有些收藏家们猜测这种弹匣可能是克罗地亚生产的,其和上面两种弹匣的诞生条件相同,都是南斯拉夫内战时土法上马的产品。大多数这种弹匣的烤蓝处理都很粗糙,托弹板、弹匣底板和托弹簧底板做工低劣,贴合程度很差,缝隙肉眼可见,焊接质量也不好。因为托弹簧底板尺寸问题,弹匣很难拆卸。其中许多还在弹匣后脊下部刻有字母W、X 以及数字2、3、5、6 等。估计这种质量低劣的弹匣在美国市场上只能成为猎奇者的收藏品。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民用武器进口市场。根据美国统计局的数据,2020 年,该国从其他国家进口6831376 件武器,其中步枪就有87万多支。所有生产AK47 突击步枪及弹匣的国家和厂家都希望能够打入这个庞大的市场分一杯羹。这导致美国也成为AK47 及其附件最大的民用销售市场。与此同时,由于上文提到的美国刑法922 条规定,弹匣本身就有具备3 个符合要求的零部件:弹匣体、托弹板和弹匣底板。这样一来,众多美国厂家也加入到生产AK47 弹匣的行列,因此美国也成为AK47弹匣生产厂家最多的国家。如果卡拉什尼科夫泉下有知,看见当年的对手成为最大的粉丝,不知作何感想?
美国National Magazines公司多年来一直主打生产金属AK47弹匣。该公司以“中国全冲压型”弹匣为范本,先单独冲压出弹匣顶部,再将各种长度的弹匣体焊接到这些弹匣顶部上。公司利用这种方式生产出各种容弹量的弹匣,可以装弹10发、20发、30发、40发、50发、75发甚至100发。这些弹匣式样与“中国全冲压型弹匣”非常相似,但采用绿色聚合物托弹板和上下半部的焊接方式,而不是传统的左右半体连接。这些弹匣带有黑色珐琅光泽,没有任何标记。
Pro-Mag公司是美国一家著名的弹匣生产商,该公司最初推出聚合物AK47弹匣只有黑色版30发弹匣,弹匣材料除托弹簧为钢质,其他部分完全是聚合物。这些早期的弹匣采用较薄的19圈托弹簧,明显比俄罗斯AG-4弹匣的22圈弹簧短,因此普遍存在簧力不足导致的供弹不畅问题。后来该公司通过增加托弹簧的厚度和长度解决了这个问题。还有一些用户反映弹匣太长无法插入AK47突击步枪,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对后锁定卡笋进行局部打磨来解决。
2007年之后,Pro-Mag公司改变营销策略,增加了产品种类。目前公司可以生产黑色、土褐色和橄榄绿色的弹匣,容量分别为5发、10发、20发和30发等几种。该公司还生产透明和磨砂半透明的30发弹匣。弹匣的左侧下方和弹匣底板都有明显的“PRO MAG”铭文,弹匣底板还有公司的网址。
2007年,专门生产各种聚合物弹匣的Thermold Magazines公司推出一款黑色30发聚合物弹匣,这种弹匣利用Zytel高强度尼龙树脂通过热注模成型工艺制造而成。其有3条水平肋条围绕着弹匣的侧面和前部,坚固的弹匣底板非常突出显眼。在弹匣右侧和底板上标有“MASTER MOLDER”铭文,右侧还有1994年到2004年高容量弹匣禁令期间的“LAW & GOV'T USE ONLY”(仅供执法和政府部门使用)的提示。
拆开弹匣可以发现其未采用防倾斜托弹板,使用的托弹簧无法和军用AK47弹匣中的托弹簧互换。优点是Zytel材质的锁定凸笋设计出色、非常结实,比Pro Mag公司的更好。Thermold Magazines公司的网站显示,该公司还有一种同样使用Zytel材料的47发弹匣,但市面上很少见到。
TAPCO公司是美国著名的枪械零部件和工具厂商,其也在2008年秋季推出一款30发聚合物弹匣,只有托弹簧和弹匣底板是钢质。这种弹匣有很独特的肋条图案和向外翻折的弹匣底板。弹匣的左上侧、托弹板和弹匣底板上都模刻有“TAPCO USA”铭文,弹匣右上侧还有“7.62×39mm”铭文。有趣的是,弹匣上还印有一个小的日期代码和一个TAPCO公司的政府供应商编号,弹匣颜色有黑色、深土色或橄榄色可选。
TAPCO公司的AK47弹匣虽然是聚合物材料,但锁定凸笋非常坚固,而且托弹板采用防倾斜设计。其使用标准的AK47托弹簧,比很多钢质弹匣的托弹簧更长更有力,因其可靠耐用而受到用户的好评。
在几十年的历史长河中,苏联和其他国家的AK47/AKM突击步枪的总产量估计达到1亿支。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还不包括许多国家政府兵工厂未经许可生产的产品,更不用说那些手工作坊粗制滥造的克隆产品,其弹匣的数目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本文只对AK47/AKM突击步枪主要生产国家制造的AK47弹匣做一个不完整的盘点,并以此向这款世纪传奇武器致敬。(全文完)
编辑/魏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