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部署要求,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完善“一中心多层级”决策指挥链,围绕“聚焦三农工作,服务乡村振兴”办学定位,以创新为动力、以改革促贡献,为推动服务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贡献农职力量。
精准培养新农人到乡村
走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道路,“新农人”是先行者。学校党委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贯穿于递进式“农”字特色育人体系,化解“谁来种地”难题。
以大思政课铸魂,培养服务城乡融合发展“生力军”。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构建“四协同、三链接、五交融”大思政格局,大力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农业类专业在校生占全省农业高职在校生总数60%,就业率稳居95%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以联动之势聚力,培养服务城乡融合发展“主力军”。充分发挥“四川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省级示范基地”“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先进集体”人才培养优势,构建新形势下“党群同心互动”的农民教育培训新模式,联合农企、区(市)县农业行业协会,着力培育“一懂两爱”的“三农”人才队伍,打造“党员田间课堂”,成立农民田间学校12个,五年来,共承担农村干部培训5000余人次,培训驻村干部63人、急需农机人员5340人次、服务乡村振兴骨干师资460余人。
以红色引擎赋能,培养服务城乡融合发展“王牌军”。以弘扬传统农耕文化为着力点,立足“学院(成都农业职业经理人学院)+联盟(成都农业创新创业联盟)+协会(成都市职业经理人协会)”资源平台,探索“红色引领、绿色传承、本色立身、特色发展、出色人生”五色铸魂育人模式,五年来,共培训农业职业经理人2万余人,回乡比例高达97.59%,领(创)办农民合作社逾9200家,占成都市总数的83.4%,涌现出以“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谢娇、“全国乡村振兴(扶贫)系统先进个人”曾胡丽、全国农机“土专家”刘长洪、巫金波为代表的一大批乡村振兴“头雁”人才。
积极培育新动能到乡村
办好农村的事,要靠好的带头人,靠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学校党委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大力推进党建“双创”工作,着力加强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建设,先后获评省级样板党支部、“蓉城先锋”示范基层党组织。
支部带支部,建强堡垒作用。建立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与行政村“一对一”联点帮扶责任机制,依托“四川省职业院校乡村振兴帮扶协作联盟”,聚集31所职业院校及合作企业帮扶资源,联合成都东部新区、简阳市、崇州市以及喜德县等基层党组织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行动,大力实施“一村一支撑、一村一新品、一村一项目、一村一培养”工程,率先打造“大耳羊养殖”“彝族金耳之乡”“黄精小镇”等地方品牌。
党建带团建,敦化乡风文明。持续完善党建带团建、党团共建互促的工作机制,扎实推动党建“优势”和团建“盛势”同频共振,依托主题实践、乡村振兴对口帮扶、乡村振兴“农科小队”服务、“红色基因传承”专项实践“1+3”的“三下乡”社会实践,以良好的社会风尚、丰富的趣味活动浸润滋养广大乡民道德素养和文明素质,确保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在推进移风易俗活动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驻村带助村,激发自治活力。强化驻村工作队伍建设和管理,选派4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发挥驻村帮扶主体作用,开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村村聚势抱团行动,研究搭建成都东部新区农副产品社区团购平台,推广优质品种示范种植和全程农业机械等技术成果,共同推动村村经济快速发展,充分带动依法自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持续推广新技术到乡村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学校党委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实施凝心铸魂计划,大力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强化高技能人才思想政治引领,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责,依托省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单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化解“怎么种地”难题。
“双带”示范引领,育推良种。深入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积极筹备“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开展有组织科研,成功选育新品种(系)15个,新品种推广面积达60余万亩,其中,水稻“泰香优润香”、大麦“成农212”、玉米“黑甜玉8号”和“黑甜玉13号”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特派”靶向助力,集成良法。建强以党员为骨干的技术服务和科技特派员团队,深化“特”的内涵,优化“派”的方式,以“三会一课”、科技服务座谈会、现场调研等形式,开展科技人才“组团式”“蹲点式”“万里行”下乡服务。在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3000余亩,每亩节本增效800元以上;推广高山马铃薯脱毒快繁等新技术18项,产生经济效益1亿元;针对性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厂房和种植大棚,其中,高原金耳户均年增收超4000元,成都东部新区“优质水果改良示范推广园”户均增收近万元。
“入社”联户连心,研用良机。以党员骨干为主体,组建老旧农业机械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宣讲团,开展农机培训和服务进镇入村,助力夹江县乐天农业机械化服务专业合作社获评“第三批全国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依托农业装备协同创新中心,针对丘陵山区农机装备企业散、小、弱的特点,研发12种农机具,攻克8项关键技术,推广新技术、新装备68次(335台),科技成果转化20项,技术服务23次,产生经济效益2454.8万元。
(作者系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