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谋划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2024-09-23 00:00李好黄建华
先锋 2024年8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成都发展新质生产力,应坚持聚焦重点、综合施策,建议从以下5个方面加力用劲。

一是加快塑强科技创新硬实力。强化技术攻关,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资源,积极谋划、布局建设大科学装置,主动承接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聚焦量子信息、前沿医学等重点领域,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突破。推动基础性研发,鼓励科研机构和国有企业加大研发力度;积极引导科研主体将科技创新重心前移,聚焦关键“卡脖子”技术新突破,针对性制定技术路线,实现原材料、元器件国产化,进一步提升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完善“政产学研用投”深度协同创新模式,优化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运用激励机制,加快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小试平台等。

二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在蓉高校院所和国家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的集聚优势,持续打造“科创通+科创岛”线上线下融合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着力构建“中试+”产业生态,推动规上企业强创新、专精特新上规模。两端发力充分发挥企业聚合能力和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重大产业化项目牵引作用,加快推进上下游、左右岸集聚成势;健全招商引资“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机制,变驻点招商为驻企招商,持续开展高能级链主链属企业(项目)招引。努力开辟新赛道、抢占未来制高点,重点培育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重点推进元宇宙、脑机接口、新型储能等领域的前沿型产业发展,以及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成长型产业发展。

三是加快促进新要素发展成长。壮大数据要素牵引力,加快提升数字基础设施能级,支撑数据要素规模有序扩张,保护和明晰数据产权,畅通和加快数据流转,规范和发展数据交易,夯实和加强数据安全。壮大生态要素牵引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链条、全流程、全领域推行绿色低碳发展,以生态要素牵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立健全。壮大空间要素牵引力,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建设,以不同区域的不同资源禀赋为支点,按照经济发展格局调整资源配置组合,加快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优势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

四是加快推动“四链深度融合”。建立健全“产业链为主体、链主企业为核心”的组织运行机制,以30条产业链为主体、以产业链主要承载地为重点区域推进“四链融合”;建立健全“政企协同、供需一体”的会商议事机制,建立由链长、相关市级部门、区(市)县和企业共同参与常态化联席会议,破除阻碍产业发展的隐形壁垒。聚焦产业生态丰富应用场景促融合,比如,完善生产服务疏通协作渠道促融合,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加速挖掘和释放基础研究成果价值;布局建设一批众创空间等双创载体,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创空间”孵化培育链条,推动创新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发展。

五是加快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着力优化创新环境,建立校企合作重大项目绿色通道以及院校企科技成果交流平台,以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百亿级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推动科技成果、资金、市场等资源要素的精准对接和高效协同。更高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构建“蓉易+”系列城市营商环境服务品牌,大力促进技术、业务、数据融合。积极营造知识产权保持环境,高标准建设中国(成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加强知识产权相关制度和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知识产权案件“民行刑衔接”机制和知识产权激励创新、质量评价、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

[作者:李好,成都市社科联(院)党组成员、副主席、副院长;黄建华,中共成都市委政研室城市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