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竞飞 打造西部低空经济中心

2024-09-23 00:00全威帆
先锋 2024年8期

今年,全国多地开始加大力度扶持本地低空产业发展,“竞逐天空”,成都正全力打造西部低空经济中心,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加速布局低空经济赛道,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新机遇。成都如何持续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动能?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成都市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

飞得早——成都把优势转化为动力

“成都是全国重要的航空工业中心,发展低空经济在政策机遇、产业基础、创新能力、市场空间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成都市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低空空域,通常是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在1000米以内的空域,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求可延伸至3000米以下的空域。据该负责人介绍,四川是全国首个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省份,率先建立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低空空域协调管理运行中心,构建起“省政府负责统筹低空空域需求、空管部门负责论证审批、协同中心负责运行管理”的联动工作机制,划设了7个协同管理空域和8条低空目视飞行通道,形成了环成都和贯通川南、川北的低空飞行网络,“成都有金堂淮州、崇州天宫、都江堰青城山、龙泉洛带、新津5个通用机场,彭州‘天空之眼’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其中成都淮州机场向外飞行通道7条、低空空域面积1652平方公里,构建无人机专用空域17个,实现了有人机与无人机同场飞行。”

该负责人介绍,成都已建立完整的航空产业总体设计、总装制造、系统集成和试验验证体系,新都区航空大部件产业集群、青羊区航空配套产业集群名列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工业无人机领域聚集了中航无人机、纵横股份、腾盾科技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10余家,上市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三(北京7家、深圳4家、成都3家)。2023年,全市104户航空规上工业企业全年营收突破1200亿元,航空制造产业综合竞争力全国前三,其中,工业无人机产业链综合竞争力位于全国第一梯队。

据介绍,在创新能力上,成都聚集了60余所高等院校,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天府校区)、西华大学等均设有航空技术优势学科;拥有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611所)、中电科10所和第29所等“国字号”科研院所,建成了“北斗+”产业园、四川省无人机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46个,在小型航空器设计制造、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航电等领域具备领先优势,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航空航天产业研发体系。此外,成都拥有巨大的人口经济规模兼具丰富的地形地貌,造就了C端个人业务(如快递、观光、出行等)、B端企业需求(如物流、植保、测绘等)、G端政务服务(如巡检、救援、安防等)的良好市场前景和巨大消费需求,并且辐射整个西南、西北市场腹地,对应用领域龙头企业有强烈的吸引力。

“但同时,成都低空经济发展还存在总体规模不大、综合实力不强、工作机制不健全、低空空域开放受限、科研成果转化少等问题,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加以解决。”上述负责人坦言。

飞得好——推进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被作为新增长引擎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复杂、使用主体多元、涉及部门和领域多等特点,特别是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呈现出明显的新质生产力特征。

政策层面暖风频吹,利好低空经济发展。在低空经济“乘势起飞”之时,成都一个个应用场景相继落地,一次次低空飞行相继升空……一系列的探索背后,是成都抢占发展低空经济先机的雄心。

今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用好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成果,激活通用航空、工业无人机等产业优势,打造西部低空经济中心;5月,成都市将低空经济新增为重点产业链;6月,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提出,要“建强国家物流枢纽功能”“推动常态化开行低空物流商业航线”等。

“今年以来,省市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加速布局低空经济赛道,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目前,我们正聚焦‘打造西部低空经济中心’目标,推进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成都市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其中,在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方面,推动相关单位建立市低空空域协同管理与服务保障机制,全面加强空域服务保障和城市低空飞行指挥中心建设。在优化飞行报批程序方面,创新推动空域审批由“一日一申请”简化为“一事一审批”,实现成都世园会主会场无人机外卖配送等飞行活动“一次申报”即可“长期飞行”。在构建低空航线网络体系方面,推动国内“干—支—末”跨省低空物流成功首航和全国首个“中欧班列+低空物流”配送模式落地,实现四川天府新区无人机试点飞行演示、彭州市无人机配送服务、成都交投集团路产巡检等10项任务常态化飞行。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建立完善低空飞行联合监管机制和低空飞行规则,保障低空空域资源的充分、合理、安全和有效利用。同时在持续优化空域结构上,加快推进适飞空域调整划设,逐步开放真高120米以下空域,更好匹配成都低空经济发展需求。在提升飞行服务保障能力上,抓实城市低空飞行指挥中心建设,提升低空管理服务平台功能,探索实现全市重大活动或紧急任务空域需求的“一网受理,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