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摇篮,而“问学”课堂则赋予了学生无尽的活力。在“问学”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流转于“问”与“学”之间,在“学”中“问”,在“问”中“学”,通过“问”与“学”的相互贯通进行深度阅读,从而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本文将以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这篇课文为例,对如何创建“问学”课堂进行了相关尝试。
一、创建“问学”情境,打开思维大门
“问学”课堂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和提问,在思考中主动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手段创设适合“问学”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使其与已有的知识产生认知冲突。这种冲突会在学生心中产生疑问,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打开思维的大门,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一起解决疑问。
例如,在学习《夜间飞行的秘密》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飞机在夜间飞行的视频资料:在漆黑的夜幕中,一架飞机从远处飞来,如一颗流星在夜空中划过。机翼两旁的灯光闪烁,仿佛繁星点缀在夜色之中。不一会儿,飞机的轰鸣声打破了黑夜的寂静,准确无误地平稳降落,轮胎与跑道接触的瞬间,发出一阵声响,随后它稳稳地停在预定的位置上。整个过程流畅而完美,仿佛有一个神秘的人在指挥着,一切都是那么的井然有序。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会好奇:如果自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走路,一定会看不清方向,那么飞机为什么能在漆黑的夜空中找准目标并且安全着陆呢?此时,教师可以再播放一段蝙蝠在夜间飞行的视频资料:在幽深的夜幕下,一只蝙蝠悄无声息地掠过天空。它的翅膀薄而宽大,展开时像一把黑色的扇子,轻轻扇动着。在月光的映照下,蝙蝠的轮廓若隐若现,仿佛是夜的精灵,轻盈而神秘。突然,它发现一只小虫在飞,这时它快速俯冲,然后轻盈地上升,再见到蝙蝠时,它的嘴里已经叼着猎物了。看到这里,学生心中会产生更大的疑问:蝙蝠为什么能在漆黑的夜里捉到虫子?蝙蝠的眼睛难道有什么特异功能?这时,教师将两个视频资料进行对比,学生便会疑惑:飞机在夜里飞行和蝙蝠/ezr3z0VIS7DMCoox35VuQ==有关联吗?在学生质疑的目光中,教师让学生翻开教材快速阅读课文,找一找其中的秘密。在“问学”情境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充分激发,进而了解到蝙蝠有一个完整的回声定位系统,它们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向前传播,遇到昆虫就反射回来,再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进而确定昆虫的位置,精准捕捉到昆虫。飞机上安装的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再用荧光屏显示雷达接收到的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电波,这样驾驶员就能看清楚前方的情况了。
二、营造“问学”氛围,引领思维发展
由于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教师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创设“问”的氛围,鼓励学生梳理关键词,提出真问题,引发真思考,营造出想要“学”的氛围,从而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提升。
《夜间飞行的秘密》一文所在的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根据这个要素展开“多角度提问”是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目标,课后习题中列举了一些问题和学习伙伴对问题的讨论,给学生如何“问”带来了启发。教师指导学生将这些问题分类,并从内容、写法和联系实际生活经验等多个方面展开提问,然后分别贴出蝙蝠和雷达这两个图标,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提问。如,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问题:“为什么科学家要把蝙蝠和雷达联系起来?蝙蝠发出的超声波起到什么作用?无线电波有什么作用?超声波和无线电波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针对文章的写法提出问题:“科学家做了很多次实验,为什么文中只提到了三次实验?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在列出的三次实验中,课文为什么详细写第一次实验,而略写了第二与第三次实验呢?”联系生活经验提出的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动物的启示呢?”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列出,并找出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对照思维导图,学生能够发现雷达的天线与蝙蝠的嘴的功能相似,都能发出“波”进行探测;荧光屏与蝙蝠的耳朵的功能相似,都能接收“波”,得出前方有无障碍物的判断。因为飞机夜间飞行的原理是受蝙蝠探路方式的启发,所以,有些学生就联想到:倒车影像是不是也和雷达的工作原理一样呢?为了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索资料,了解倒车影像是将远红外摄像头置于车尾,倒车时摄像头将图像传送到显示屏。由于红外线具有夜视性能,所以,即便是晚上倒车也能看清物体。在搜索资料时,学生还能发现汽车的倒车雷达的原理是通过超声波传感器计算探头与被检测物体的距离,倒车时通过蜂鸣器的短促程度告诉驾驶员车尾与障碍物的远近。
三、挖掘“问学”动力,开拓思维广度
学生都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时,学生要敢于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在思维的碰撞中不断探索,挖掘出“问学”动力,在层层深入的“问”与“学”中拓展思维广度。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在互相帮助和支持中共同进步。
在学习《夜间飞行的秘密》一文时,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并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深入研究。每个小组要选出一名组长,组长带领团队针对提出的问题,细致分析课文,寻找答案。如,针对“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的疑问,学生可以采用列表格的方式整理出三次实验的环境是相同的:让蝙蝠在布满铃铛的屋子中飞行。实验的内容有所区别,分别是:把蝙蝠的眼睛蒙上、把蝙蝠的耳朵塞上、把蝙蝠的嘴封住。学生在交流学习时,还会不断产生新问题,如:科学家为什么会想到把蝙蝠的飞行秘密运用到飞机的夜间飞行上呢?生活中除了蝙蝠会发出超声波以外,还有哪些生物也会发出超声波?像这样的发明还有哪些……小组里的记录员把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并通过查阅资料、询问老师等方法解决。这种以“问”带动“学”的学习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
综上所述,“问学”课堂的宗旨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可知“问”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正如单元导读页中所写的“疑则有进”,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发问和探索,让学生的思维在“问学”中得到迅速发展,推动他们的深度学习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