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阅读教学,培养核心素养

2024-09-23 00:00:00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4年9期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培养学生文本解读和应用能力的关键,还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知识海洋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秉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紧密对标学科特性,不断探索创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本文将通过实际的教学案例分析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拓宽思维广度提供具体的指导。

一、以学生为本,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尚处在发展阶段,他们在面对抽象化和文字化的表述时往往会难以理解,也会存在畏难情绪。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以用视频化和图片化的表达方式呈现阅读主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三衢道中》一诗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布置朗诵任务。根据朗诵任务,学生需要掌握以下两点内容:一,结合注解掌握诗词的含义。二,猜测诗人的情感。由于任务一相对简单,因此,多数学生能够通过注释来初步理解诗词的含义。对于任务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时融入对韵律和古诗节奏的感知,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三衢道中》这首诗所描绘的诗人悠闲自得、心情愉悦的状态。随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路呈现与古诗内容相关的视频注解,并进一步提问:“这首诗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诗人又是怎样描绘的?”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渐归纳出《三衢道中》描绘了梅子成熟的季节和诗人游览三衢山的所见所感,并将秀丽的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流露出诗人愉快的情绪和对自然美景的陶醉。

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阅读文本,教师应提炼其中的关键点并匹配相应的教学资源。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来直观地获取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核心内容。通过创新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升,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二、设计问题链,强化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问题链,以引导学生探索、剖析并解决问题。这一策略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他们的好奇心与疑问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同,教师可以进行差异化指导,深化学生的思考。在赏析文本的精华部分时,教师通过互动式教学帮助学生构建文章的理解框架,从而理解作者的思想与情感。这一教学策略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能提高他们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以《我不能失信》一文为例,教师可以围绕宋庆龄的品质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感受诚信的价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将批注式阅读与问题链相结合。首先,针对文章内容,教师可以设计“批”读任务,帮助学生完成初步阅读:“文章有哪些精妙表达?文章主要讲述什么?”学生通过标记和评论,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我不能失信》这篇文章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接着,教学进入更深层次的“注”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转换视角并提出问题:“宋庆龄具备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作者是如何细腻描绘这些品质的?”学生不仅要在文本中标记重要信息,还要写出自己的见解。随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学生的批注成果,并串联这些问题,形成一个连贯的问题链,这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理解,还能促进他们对宋庆龄诚信品质的深刻认识,提升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又系统地引导他们探究文本的内涵。

教师设计的问题链不仅能帮助学生完善思考过程,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信心,提高理解能力。

三、项目式学习,开展小组合作

当前,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一方法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以项目为导向,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项目式学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他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索学科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从浅层阅读到深层阅读的阅读项目,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文本探索。

以《清平乐·村居》一词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以下任务:一,掌握词的基本特征,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二,通过联想与想象,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场景。三,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感受他对乡村生活的赞美与向往,进而领略词的独特魅力。接着,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式学习,如:“词中提到了哪些人物?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如果让你用一幅画来呈现这些人物,你会如何设计画面?”教师可以将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相融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老夫妻和三个儿子的生活状态及性格特点。

小组合作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他们对学科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责任感。针对不同的学情,教师可以优化项目设计,确保项目内容生动有趣,从而完善小组规划,合理分配组内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四、读写结合,促进知识应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教师要优化教学理念,实施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将个人的生活体验融入阅读理解中,并以写作的形式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掌握。由于学生的经历不同,他们的写作思维往往拥有不同的创造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采用创新的评价方法,以肯定和鼓励的态度支持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有效地应用和迁移到不同的学习情境和日常生活中。

以《北京的春节》一课为例,教师首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作者描写了北京春节的哪些重要时间节点?”在问题的驱动下,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表格的方式总结作者的写作思路。接着,教师可以按照腊月初一至腊八、小年至除夕、春节、元宵节等时间节点布置仿写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要仿照作者的写作技巧,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写出家乡的春节习俗。最后,教师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进行互评。凭借高效的生生互动,学生会自主总结课文的写作技巧以及自己仿写的不足之处。

通过这种互动和反馈,学生不仅能提高写作能力,还能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和支持者,适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文本为参考,以教学资源为补充,借助问题链、项目式学习、读写结合等多种教学方式,以多种模式渗透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建立完整且全面的学情档案,通过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匹配以个性化、差异化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