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每年约有100万经济和管理类本科生修读管理学原理课程,但关于该课程考试成绩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基于雨课堂的教学数据,结合学生个人特征信息,运用计量分析工具深入探究影响管理学原理课程考试成绩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女生、共青团员身份、课前预习以及小测验成绩与考试成绩显著正相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男生和非共青团员学生的辅导,并督促学生加强课前预习和小测验前的复习。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提高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也为其他类似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管理学原理课程;考试成绩;影响因素;雨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4)16-0025-05
管理学原理是高校经济和管理类本科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管理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每年约有100万经济和管理类本科生修读该课程,因此探讨如何提高其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但目前关于管理学原理课程考试成绩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
现有关于学生考试成绩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依赖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其优势在于数据覆盖广泛,但不足之处在于主观性强,影响了数据准确性。雨课堂是由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联合打造的智慧教学平台,能够实时、全面地记录在线教学信息,相较于调查问卷,其提供的数据更为客观且准确。本文尝试采用雨课堂平台的教学数据,结合学生个人特征信息,运用计量分析工具深入探究影响管理学原理课程考试成绩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女生、共青团员身份、课前预习以及小测验成绩与考试成绩显著正相关,有助于高校师生更精准地把握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与学习要点,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为其他类似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文献综述和研究假设
课程考试成绩的影响因素主要归为两大类: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前者指学生难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对考试成绩施加影响的因素,包括学生的性别、父母受教育程度、大学入学考试成绩等。后者指可以对学生考试成绩施加影响的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努力程度、观念与策略等[1]。
(一)学生不可控因素研究进展和研究假设
多项研究证实,性别是与考试成绩显著相关的不可控因素。文秋芳等人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性别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显著正相关[1]。林利容等人的研究也通过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对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有重要影响[2]。Qureshi等人利用相关分析探究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某英语公立大学第二语言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男生的大学四年平均分数普遍低于女生[3]。基于这些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假设:管理学原理课程考试成绩与女生正相关(H1)。
学习基础,尤其是高考成绩,已被多项研究证实是与考试成绩显著相关的不可控因素。文秋芳等人通过回归分析发现,高考英语成绩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显著正相关[1]。林利容等人的研究显示,基础学历学习成绩对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有影响[2]。Qureshi等人的研究指出,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大学入学英语成绩均与大学前两年的平均分数正相关,且中学成绩也与大学平均分数正相关[3]。基于国内外这些研究成果,本文提出假设:管理学原理课程考试成绩与学生高考总成绩正相关(H2)。
研究发现,学习者所在机构的水平与其考试成绩显著正相关。具体而言,王雪等人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康复进修生的结业考试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与单位级别有关[4]。苏银利等人运用多因素逐步回归法分析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的影响因素,发现学习者的工作医院等级、实习医院等级与考试成绩存在正向相关关系[5]。Neto等人运用logistic二元回归法分析了巴西高校医学专业学生考试成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水平公立高校及设有正规研究生项目的学校与考试成绩显著正相关[6]。鉴于在更高水平机构学习或工作的学习者通常更努力、更积极主动,且考虑到大学入学前已是共青团员的学生可能具备更高的积极性,本文提出假设:管理学原理课程考试成绩与学生入学前具备共青团员身份正相关(H3)。
此外,现有研究还发现与考试成绩相关的其他因素。王雪等人的研究发现,康复进修生的结业考试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与学历、工作岗位以及所学专业相关[4]。Neto等人的研究发现,巴西高校医学专业学生的考试成绩与课程设置中的学位数较少和学时较多显著正相关[6]。
(二)学生可控因素研究进展和研究假设
多项研究证实,学习努力程度是与考试成绩显著相关的可控因素。文秋芳等人的研究发现,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显著正相关[1]。林利容等人的研究显示,每日平均复习时间超过4 小时以及参加培训对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有重要影响[2]。苏银利等人的分析发现,护士执业考试成绩与考前复习的努力程度以及自学考试参与度显著正相关[5]。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学习方式包括课前预习、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本文提出假设:管理学原理课程考试成绩与课前预习的投入(H4)、课后作业的完成度(H5)、小测验的成绩(H6)正相关。
此外,现有研究还发现其他可控因素与考试成绩相关。文秋芳等人的研究发现,形式操练策略和深层动机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显著正相关,而母语策略则与之显著负相关[1]。沈家豪等人的研究发现,学习能力、学术目标和职业目标对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成绩具有正向影响,自我评价对其具有负向影响[7]。
综上所述,当前关于大学课程考试成绩影响因素的研究尚显不足,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医学类课程、大学英语以及大学平均成绩,鲜有探讨管理学原理课程考试成绩影响因素的研究。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闽江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新华都商学院经济和管理类专业学习管理学原理课程的一年级本科生,他们来自2021—2023级工商管理专业的4个班级和2022级会计学专业的1个班级,共计177人。经过筛选,剔除2名非高考录取的港台籍学生及12名因新冠疫情缓考的2022级学生,最终有效样本容量为163人。研究的因变量为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数据直接来源于我校教务管理系统。自变量包括学生性别、政治面貌、高考成绩、课前预习投入、课后作业完成度、小测验参与度。其中,学生性别、政治面貌、高考成绩等数据来源于我校新华都商学院各年级的录取考生花名册;课前预习投入、课后作业完成度和小测验参与度分别通过在雨课堂平台观看课件页数、完成作业得分数和小测验成绩来衡量。
我校是位于福州市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本研究的有效样本包括来自全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学生,其中福建籍学生最多,共有67人。管理学原理课程在大学一年级上学期开设,实行双语教学,使用的中文教材是陈传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管理学》,英文教材是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和库尔特(Mary Coulter)编写、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管理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雨课堂平台,课前发布预习课件,课后则发布每章的作业,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此外,课程安排三次小测验(满分合计100分)和一次期末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自2020年起,该课程开始采用雨课堂平台辅助教学,经过一年的探索与实践,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逐渐成熟。
(二)研究方法
首先,依据年级对管理学原理课程考试成绩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个年级的平均成绩并无显著差异(F=1.74, P=0.178>0.05),这表明可以将三个年级的学生作为一个样本来研究。
其次,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本文假定管理学原理考试成绩由如下方程决定:
[ Examresulti=β0+β1genderi+β2politicalidentityi+][ β3entrancescorei+ ][β5assignmentscorei+β6quizscorei+ui] (1)
其中,下标i表示第i个学生。被解释变量Examresult代表学生管理学原理的考试成绩。解释变量包括学生性别(男生=1,女生=0)、政治面貌(共青团员=1,群众=0)、高考成绩、课件观看页数(每章课件观看页数之和)、作业得分(每章作业中的判断题和选择题得分之和)以及小测验成绩(三次小测验成绩之和)。u是独立且同分布误差项,其均值为0,方差为σ2。
再次,对多元回归模型进行估计、分析,并检验其稳健性。
最后,归纳结论并提出教学启示。
三、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1是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根据表1可知,管理学原理课程考试成绩以及影响考试成绩的各个因素均存在显著差异。
(二)回归分析结果
表2是多元回归方程估计结果。根据表2可知,F=14.43,P=0.000,表明设定的多元回归模型在整体上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此外,R2=0.357,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
在不可控因素方面,性别的偏回归系数为负,且P<0.01,表明管理学原理课程考试成绩与男生显著负相关,与女生显著正相关,H1得到证实,与文秋芳、林利容、Qureshi等人的观点一致 [1-3]。政治面貌的偏回归系数为正,且P<0.05,表明管理学原理课程考试成绩与学生共青团员身份显著正相关,H3得到证实。高考成绩的偏回归系数为正,但P>0.1,因此统计上不显著,H2未得到证实,这可能是由于学生来源省份众多、选考科目不同,导致高考成绩之间的可比性较低。同时,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的差异较大,可能也是高考成绩对大学课程考试成绩影响不明显的原因之一。
在可控因素方面,课件观看页数的偏回归系数为正,且P<0.01,表明管理学原理课程考试成绩与课前预习投入正相关,H4得到证实。小测验成绩的偏回归系数为正,且P<0.01,表明管理学原理课程考试成绩与小测验前的努力程度及其成绩显著正相关,H6得到支持。以上两个结果均与文秋芳、林利容、苏银利等人的观点一致[1-2,5],即考试前的各方面努力程度是决定考试成绩的重要因素。作业得分的偏回归系数为负,且P>0.1,因此统计上不显著,H5未得到证实。这可能源于以下原因:部分学生完成作业时需通过犯错误学习,作业得分并不能完全反映其学习效果;部分学生未认真完成作业,导致复习效果不佳;部分学生未能在规定时间完成所有作业。
(三)模型稳健性
首先,通过怀特检验对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异方差诊断,结果显示卡方值为19.03,P值为0.796,表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其次,为了诊断解释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计算它们的方差膨胀因子(VIF)(见表3),结果显示所有解释变量的VIF值均小于10,表明它们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最后,为了诊断设定的线性回归模型是否存在内生性,绘制了拟合值的残差图(见图1),不同拟合值对应的残差大多围绕0值上下波动,这大致验证了条件期望零值假定E(ε|X)=0的成立,表明模型的内生性问题基本不存在。进一步进行RESET检验,结果显示F值为0.37,P值为0.771,证实了模型无遗漏变量问题。此外,考虑到解释变量均在被解释变量之前发生,排除了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综上所述,该多元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是稳健可靠的。
四、结论与启示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本科生管理学原理课程考试中,女生的成绩普遍高于男生,共青团员的成绩高于群众学生。此外,努力预习和注重小测验被广泛认为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有效方法。然而,高考成绩和作业得分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尚不明确。
这些结论对任课教师的启示如下:首先,教师应特别关注男生和群众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他们提升管理学原理课程的考试成绩;其次,教师应重视发挥课前预习和平时小测验的积极作用,并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小测验复习;最后,教师应提醒学生,高考成绩不应成为放松大学课程学习的理由,应持续保持学习动力,确保作业保质保量完成。
本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未考虑学生的学习目标、职业目标、线下学习努力程度、学习前英语成绩等因素,教师投入和教学方法等变量也未得到有效控制,且样本容量有限。因此,未来的研究应纳入更多相关因素,并控制教师投入和教学方法等变量,同时适当扩大样本容量以提高研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 参 考 文 献 ]
[1] 文秋芳,王海啸.学习者因素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的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4):33-39.
[2] 林利容,郑卢权,霍本刚,等.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的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社会,2021,34(7):131-134.
[3] QURESHI S F,WALLER S K. An examination of factors predicting the academic success of undergradu⁃
ate second⁃language learners in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J].Athens journal of education,2022,9(4):711-724.
[4] 王雪,王志锋.康复进修生结业考试成绩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9):899-900.
[5] 苏银利,胡平成.影响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1(5):31-32.
[6] NETO T A,PEREIA P S F,NOGUEIRA M L,et 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national student performance examination grades of brazilian undergraduate medic⁃al programs[J].GMS journal for medical education,2018,35(1):1-17.
[7] 沈家豪,关颖,欧春泉,等.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成绩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22,39(5):695-698.
[责任编辑:梁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