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工程中的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探讨

2024-09-22 00:00:00杨振华
环球飞行 2024年7期

摘要:在住宅建筑项目施工中,建设质量与用户生活品质有着密切关联。由于框架结构具有较高的耐久性、抗震性以及整体性,能够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项目建设,显著提升整个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此,本文首先介绍框架结构的组成,其次详细分析工程概况,然后提出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住宅;框架结构;施工

在建筑行业中,框架结构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结构形式,在实际应用时,将水平立柱与垂直横梁相连接,能够有效承受结构产生的荷载,保证整个建筑的安全以及强度。此结构方法主要使用在住宅建筑、基础设施以及工厂等,为城市化的发展提供可靠保障。由于我国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各种先进材料不断涌现,推动了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革新。在设计框架结构时,采用全新材料、数字化技术以及先进工艺,可有效改善结构的质量与稳定。因此,对住宅建筑工程中的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框架结构的组成

在建筑物中,框架结构能够为外墙提供支撑,有着较高的抗震性与隔音性。此结构通常是由以下部分构成的,包括楼板、柱以及梁等。基础主要是将结构固定在地面上,保证其稳定与安全;在各类支撑构件中,柱是较为重要的部分,需使用木材,或者是钢筋混凝土;而梁具有承重作用,主要有水平与垂直梁;另外,楼板用于梁和柱的连接,能够承载装饰组件与屋顶结构,并结合本区域特征以及气候环境合理设计。除此以外,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框架结构材料持续增多,比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通过使用先进材料,能够显著延长框架结构的应用期间,保证整个结构的质量。

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方案

(一)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1. 绑扎柱子钢筋

①套柱箍筋:根据设计图纸规定的间距要求,详细计算各个柱中的钢筋数量,首先在下层延伸出钢筋中套上箍筋,再立柱钢筋,并在搭接长度之内至少绑扣3个,绑扣设置在柱中间区域。对于已经安装完成的竖向钢筋,需根据设计标准使用粉笔精准设置箍筋之间的距离线。

②绑扎柱箍筋:根据箍筋的具体位置线,将箍筋移动至指定区域,采用缠扣绑扎方法,从上向下进行绑扎作业。主筋和钢筋需保持水平,在箍筋转角位置和主筋交叉处进行绑扎处理,在箍筋和主筋的非转角区域中的交叉点要求采用梅花交错形态的绑扎方法。

2. 梁筋绑扎

在梁底模板中,按要求设置箍筋距离线。在主梁上侧位置穿插两根受力筋,再根据设计距离安装穿插筋,然后穿在搭建混凝土梁的钢筋框架过程中,需要按顺序穿插安装主梁和次梁的底部钢筋及其弯起部分。随后正确放置用于支撑的主次梁竖向钢筋,并调整箍筋的间距,确保其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在主筋设置为双层结构的情况下,应在两层钢筋之间放置短钢筋作为支撑,以保证钢筋的正确排列间距。另外,在连接梁筋时,应使用闪光对焊技术与单面搭接焊技术相融合,以保证结构的稳固和耐久性。

3. 板筋绑扎

全面清理模板中的各种杂物,使用粉笔精准画出分布筋实际距离和模板主筋。根据设计间距安装受力主筋,然后再合理设置分布筋。并第一时间布置预设孔、电线管路等。在对板筋进行绑扎时,通常采用八字扣或者是顺扣,其中外侧两根筋中相交位置需全面绑扎,其他点使用交错绑扎的方法。在板的两层筋间需设置钢筋马镫,避免上侧钢筋偏移。使用Φ6型号的钢筋加工钢筋马凳,其高度需基于板的厚度,在每平方米中要一个以上。

4. 楼梯钢筋绑扎

在楼梯底模中,详细画出分布筋与主筋的具体位置线。依据分布筋与中主筋在设计图纸中的方向,首先需要对钢筋进行绑扎,再对板筋实施绑扎,各个交点位置都要绑扎。将板筋锚固在梁上。在绑扎完成底板筋后,支踏步吊绑模板。

(二)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1. 柱模板安装

对柱根部位置进行全面清理,保证柱模板四边水平,并与柱控制线保持对齐,使对角相同。在交接位置采用海绵胶带,避免发生漏浆的情况。应用10×10尺寸的木方作为内楞,以提升柱箍的稳定性,楔板安装在指定位置,保证销铁稳固。基于首层模板,按照要求拼接到梁底部,并对水平误差、模板轴线等方面进行详细检测,同时做好加固工作。

2. 梁模板安装

在柱面中,详细标记垂直标高线与梁轴线,并全面复查。在对支架与梁模进行安装之前,需将脚手板设置在支柱下方,以保证各楼层之间的支柱保持直线。在对底膜中的支架标高进行调节时,达到设计要求之后,才可布置梁底模,然后再进行找平处理。在完成钢筋绑扎工作之后,应及时清理垃圾,设置侧模板,如果梁高大于50毫米,需设置斜撑与外竖楞,距离为75厘米,采用对拉螺栓实施固定处理,并在侧模上口进行找直。

3. 楼板、楼梯模板安装

在满堂支架中,立杆之间距离控制在1.0~1.2米范围内,而垂直落地杆应从楼板或者是地面200毫米处,并当高度在1.7米时,安装垂直腰杆。在完成支架搭建工作之后,结合垂直线对木模高度进行优化调整,并找平处理。在铺设完成平板之后,需使用相关工具对楼板底侧标高以及平整度进行全面检测与校正。在设置楼梯模板时,需对坡度进行合理控制,提升侧模的稳定性。

4. 模板拆除

在拆除模板时,避免发生损坏的情况,并且还需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按照先支再拆的流程,后支先拆的步骤;禁止先拆除承重区域,缓慢拆除承重部件,并从上往下开展拆除工作。

(三)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1. 混凝土浇筑

①浇筑混凝土柱:在开展浇筑施工之前,需填充厚度为5~10厘米的减石子砂浆,且配合比与混凝土保持一致,在振捣作业时,需采用分层的方法,而在采用插入式振捣设备时,厚度应不超过50厘米,避免振捣棒触碰到预埋件以及钢筋。如果柱的高度小于3米,能够直接在柱顶部位置浇筑混凝土,当高度大于3米时,需使用溜槽或者是串通的方法,将混凝土运输至建筑面。在对柱进行浇筑时,需连续浇筑,若需要预设作业缝,需布置在主梁下方区域。在完成浇筑作业之后,需及时整理延伸出的钢筋搭接。

②浇筑混凝土板和梁:在使用输送泵运输混凝土时,如果梁板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等级存在较大差异,需先对混凝土梁进行浇筑作业,然后再用低等级强度的混凝土实施浇筑;在实际浇筑过程中,需采用脚手架板和钢筋马镫构建马道,而作业人员必须在马道中开展施工,禁止踩踏到已做好防护措施的板筋。与此同时,需同时浇筑板和梁,采用赶浆法在一侧进行浇筑,也就是首先对梁实施浇筑作业,依据梁的具体高度,通过分层浇筑方法构成阶梯形态,如果处在板底区域时,应与混凝土板共同浇筑,由于阶梯持续延伸,在浇筑梁板时,混凝土会不断往前。在钢筋中,需结合高程点拉线合理管控板的厚度。在完成振捣施工之后,使用拖板或者是刮杠对平面进行抹平处理,在初凝前,采用木抹子在混凝土结构表层进行多次搓压。

2. 工缝位置

在浇筑楼板时,需沿着次梁位置,并在次梁跨度的中心1/3处设置作业缝。与此同时,作业缝表层应与板面或者梁轴保持水平,使用钢丝网或者是木板进行加固。

3. 混凝土养护

在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后,应在12小时之内使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处理,然后再开展浇水养护工作。具体养护时间通常低于7天,在加入适量的缓凝剂后,养护时长至少在14天,在后续施工中,应组织专业人员及时拆卸养护麻布,并使用洒水养护形式,以保证混凝土结构表层的湿润性。在常温情况下,每天需至少浇水两次。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实例,对住宅建筑工程中的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进行全面探讨。在建筑项目建设期间,框架结构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选用适宜的技术与材料,能够确保框架结构的整体质量。与此同时,按照规定要求开展设计工作,能够显著改善结构的安全与稳定。另外,合理控制项目建设进度,可避免框架结构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对此,在住宅建筑项目施工中,使用全新的框架结构施工工艺,能够显著增加工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