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理念下中职工科类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的实践

2024-09-22 00:00:00翁秋珠
环球飞行 2024年7期

摘要:“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是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为中职工科类专业教师思考教学上要如何实现生产要素与教学要素的融合指明了方向。如何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理念下,因势利导,提升中职学生的学习成效,成为了各中职专业教师思考的新问题。经过实践,笔者从基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理念下模块化教学的意义、内涵以及四个方面的策略、实践效果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岗课赛证;中职;工科类;课程模块化;教学

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首次提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新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提出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旨在破解职业教育育人方式难题,解决当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

“双高计划”的推进和“职教20条”的实行,让中职教师开始思考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和实践性。特别是中职工科类的专业,如何在明确“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应用科学和技术的原理,结合实际经验来解决问题”的技能“学得好”,并落实到工作岗位呢?经过实践,笔者认为课程模块化教学,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理念下“模块化教学”的意义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理念下中职的教育更加关注知识、技能和素养之于个体的整体性,尤其当前在工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广泛应用的“成果导向”“目标导向”教育理念,本质上就是希望学校教育聚焦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和实际表现,用能力形成替代知识灌输。因此,在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重构过程中,模块化学习情境最为关键,它既是沟通工作体系和教育体系的重要媒介,同时也是从基于岗位的内容到基于人的内容的过渡环节,为学生的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模块化教学”更强调未来长远的生涯发展目标。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理念下的课程模块化教学内涵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理念下的课程模块化教学,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通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组成“模块”,根据专业未来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核心素养,以能力为本位,结合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依据工作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组建教学模块课程,通过将“岗”“课”“赛”“证”这些职业教育教学的核心要素以共同育人的逻辑组合起来,使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充分的综合职业素养培育,实现自身能力素质的提升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理念下课程模块化教学实施的策略

通过开展企业调研,了解真实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工作过程,得出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报告,重组课程内容,重塑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岗课融通”;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融入课程标准,证书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入课程教学内容,证书考核环境融入学习环境,实施“课证融通”;将职业技能大赛内容融入教学内容,大赛项目融入实践项目,大赛训练融入实践教学,实施“赛课融通”。从中挖掘思政元素,提炼知识、技能、素养目标,课程内容以时序化、串接化、平行化等方式重构,设置模块化课程单元,重构出适合“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理念下适用的课程模块化教学体系。

(一)教学内容紧贴岗位工作实际,遵循认知规律

选取校企合作专业对口先进企业调研,并与行业内知名企业技术专家座谈,了解当前课程设置内容是否符合当前岗位职业技能需求,根据调研情况形成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报告,然后依据行业企业岗位标准,建立专业课程标准,并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以计算机专业的《网络综合布线》课程为例,在教学内容重构中,先针对计算机类专业群,调研从事网络综合布线系统项目集成与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网络综合布线产品售前和售后等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再基于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思政内涵要求,确定“网络综合布线”课程的课程目标与要求。在教学设计的实施中,按照网络综合布线系统项目工程任务来组织教学内容,以网络综合布线的基本流程为主线,遵循学生学习特点与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力求实现生产要素与教学要素的融合。

(二)模块任务递进,推进岗课赛证融通

以计算机专业《网络综合布线》课程为例,教学实施过程中以校园安防系统建设项目为载体,围绕网络综合布线中的需求分析、图纸绘制、项目实行、项目测试检验 4 大工作过程及职业岗位要求,构建工程、模块化教学情境。在模块任务递进中积极探索并实践以工程项目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把真实的工程项目全方位深度融入专业实践教学中,不但巩固了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学业水平考试考纲要求的“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设备”“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组建”“Internet基础”“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模块知识点的学习,又落实了国标工程规范、“网络综合布线技能大赛”技术要领、“《综合布线系统安装与维护》1+X 证书”评判标准。通过课程模块化教学,不但解决了教学重点、难点问题,而且在实现岗课赛证融通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用好学习资源和思政元素,实现德技并修

要想实现德技并修,应该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需要的核心素养。教学中,在以真实工作任务为导向时,应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突出“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工科类中职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感受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培养严谨规范、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的工匠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终身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四)教学评价注重标准建构,多元考核评价,实现精准施教

要想真正提升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理念下模块化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模块化教学的科学评价机制是关键。教学中,通过目标引领,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健全多维度多元化评价机制,强化过程评价,注重对学生进行增值评价,采用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式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关注学生成长。

实践效果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理念下课程模块化教学的实践,打破了教室边界,把工作现场搬进了课堂,不但能够让学生在真实感知作业流程和工作氛围中学习,而且能够让学生扎扎实实以“职业人”的角色多次上手操作,极大激发了学生的职业成就感和获得感。“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理念下课程模块化教学实践以来,我们发现工科类中职生专业学习兴趣变得更浓,学习目的也变得更加明确,不管是参加的“1+X”职业技能等级考试、技能竞赛,还是升学的学业水平统一考试,优良率和及格率有了一定的保证,此外在社区服务和校企合作项目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上也都有一定的提升,基本实现了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同频共振,学生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双提升。

结语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理念下的课程模块化教学,把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转化成模块下一个个可操作的工程项目和任务,让中职工科类学生在企业真实工作流程的驱动下,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通过信息技术、微课、教学平台等信息化工具的辅助,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中,既检验了学生的实操技能,又提升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深度和创新思维的高度以及职业的核心素养,不但确保了中职教育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而且为学生继续深造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理念下的课程模块化教学的实践是成功的。

备注:感谢福建省电化教育馆课题“基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理念下的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闽教电馆KT2220)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