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明确山东烟田棉铃虫发生情况,提高烟田棉铃虫防控效率,本试验开展不同类型诱捕器和性诱芯持续时间与棉铃虫诱集效果之间关系的研究,同时基于所得结果利用性诱剂诱捕法测定山东烟田棉铃虫成虫种群动态。结果显示,棉铃虫种群动态测报中应选用诱蛾率更高的蛾类高效诱捕器,性诱芯需要20 d左右更换一次:山东烟田棉铃虫成虫种群消长动态呈双峰型曲线,第一个高峰出现在6月中旬至下旬,第二个高峰期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一个高峰明显高于第二个高峰,同时棉铃虫成虫主要在夜间活动。该结论可为明确新型栽培模式下山东烟田棉铃虫种群动态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可为当前山东烟田棉铃虫的精准防控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棉铃虫:性诱剂:种群消长动态:烟田
中图分类号:S435.7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24) 08-0146-04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是一种世界性害虫。该虫寄主范围广,可为害包括烟草在内的200余种植物。棉铃虫是我国各烟区主要害虫之一,对烟草生产造成严重危害。棉铃虫主要以幼虫为害烟草植株,现蕾以前为害新芽和嫩叶,咬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将整片叶食光。目前,棉铃虫田间防治主要以使用广谱性、残留期长的杀虫剂为主,但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导致棉铃虫抗药性增强以及烟叶品质下降。为贯彻化学农药的减量控害理念,需准确测报棉铃虫田间种群动态,采用性诱剂诱捕器成为测报中最简便而又准确的方式。
以往,国内学者关于棉花、玉米、花生、蔬菜、金银花等作物上的棉铃虫种群动态研究相对较多,而在烟草上的研究相对较少。韦学平、陈雪、曾维爱、刘长营、花宝祯等分别对广西百色、贵州威宁、湖南长沙、河南洛阳、陕西延安等地烟田棉铃虫的发生规律进行过研究,但棉铃虫在山东烟区发生规律的研究则未见报道。研究山东烟田棉铃虫种群动态,对于准确选择山东烟田棉铃虫防治时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此,本研究选在山东沂水县烟区,比较不同类型诱捕器和性诱芯持续时间与棉铃虫诱集效果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查明新型栽培模式下烟田棉铃虫的种群消长动态,以期为山东烟田棉铃虫的精准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在沂水县长安街道长安村烟草试验基地(35°85'N,118°67'E)进行。该地烟草连片种植3.33 hm2,周边种有甘薯等作物。烟草品种为中烟100,分别于2021年5月2日、2022年4月30日移栽,株行距为0.5 m×1.2 m,烟株长势良好。
1.2 试验材料
供试硅橡胶塞型棉铃虫性诱芯、蛾类高效诱捕器、16孔夜蛾诱捕器集虫袋(210 mm×297 mm)均为市售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
1.3 棉铃虫诱集技术优化试验
1.3.1 不同类型诱捕器诱集棉铃虫成虫效果
试验设“蛾类高效诱捕器+性诱芯”“16孔夜蛾诱捕器+性诱芯+集虫袋”共2个处理,每处理重复4次,随机区组排列。每重复设置诱捕器1个,烟田面积666.7 m2。于2022年6月20日18:00田间悬挂诱捕器,6月21日18:00调查每个诱捕器中棉铃虫成虫数量,计算诱捕器日均诱虫量。
1.3.2 棉铃虫性诱芯持效性
试验以“蛾类高效诱捕器+性诱芯”方式诱集棉铃虫成虫。设性诱芯露天放置时间分别为1、10、20、30、40、50 d和60 d共7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重复4次。每重复设置诱捕器1个,烟田面积666.7 m2。试验时间、调查方法同“1.3.1”。
1.4 烟田棉铃虫种群动态与日活动规律监测
1.4.1 烟田棉铃虫种群动态
以“蛾类高效诱捕器+性诱芯”方式诱集棉铃虫成虫。选定连片烟田2 666.6 m2,666.7 m2悬挂棉铃虫性诱芯1个,共悬挂4个。监测时间为2021年、2022年的5月4日至8月29日,每3d调查一次诱捕器中棉铃虫成虫数量,计算诱捕器日均诱虫量。性诱芯每10 d更换一次。
1.4.2 棉铃虫成虫日活动规律
以“蛾类高效诱捕器+性诱芯”方式诱集棉铃虫成虫。选定连片烟田2 666.6 m2,666.7 m2悬挂棉铃虫性诱芯1个。于2022年6月20日18:00田间悬挂诱捕器,分别于6月20日24:00、6月21日6:00、6月21日12:00、6月21日18:00调查每个诱捕器中棉铃虫成虫数量,并根据每个时间段诱捕器平均诱虫量和单日诱虫总量,计算诱虫百分率。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进行处理并作图,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One - wayANOVA(Duncan's test)法差异显著性分析(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类型诱捕器诱集棉铃虫成虫的数量
由表1可知,蛾类高效诱捕器日均诱虫量为16.75头,16孔夜蛾诱捕器日均诱虫量仅为2.00头,前者比后者诱集数量提高737.50%。因此,利用蛾类高效诱捕器诱集棉铃虫成虫的效率更高。
2.2 棉铃虫性诱芯持效性分析
棉铃虫性诱芯持效性测定结果(图1)显示,性诱芯露天放置1d和10 d处理日均诱虫量较高,分别达到17.75头和16.25头,两者无显著差异;性诱芯露天放置20 d日均诱虫量也较高,达到14.75头,显著低于露天放置1 d处理,与露天放置10 d处理无显著差异:性诱芯露天放置30 d,性诱芯日均诱虫量仅为6.75头,显著低于露天放置20 d处理:性诱芯露天放置40-60 d日均诱虫量仅为0-2.20头,显著低于其他处理。
2.3 棉铃虫种群消长动态调查与分析
调查结果(图2)显示,2021、2022年烟田棉铃虫种群动态趋势基本一致,均呈双峰型曲线,且第一个高峰明显高于第二个高峰。棉铃虫成虫在烟田出现的最早时间为5月中旬,诱捕器日均诱虫量为0 - 0.08头:之后棉铃虫成虫数量逐渐增多,第一个成虫高峰出现在6月中旬至下旬,高峰点诱捕器日均诱虫量为16.00 - 17.58头:7月上旬至中旬棉铃虫成虫数量较低,诱捕器日均诱虫量最低,仅有0. 50头;第二个虫量高峰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高峰点诱捕器日均诱虫量为3.25 -5.42头,8月中旬后棉铃虫成虫数量迅速下降,至8月下旬诱捕器日均诱虫量仅为o.33 -1.42头。
2.4 棉铃虫成虫的日活动规律监测结果
由图3可知00田棉铃虫成虫日活动高峰期集中在夜晚,18:00-24:00和0:00-6:00时间段的诱集百分率分别达到50. 07%和44.27%,显著高于其它时间段的诱集效果;6:00-12:00时间段有少量棉铃虫成虫仍在活动,诱集百分率为5.66%:12:00-18:00时间段则没有诱集到棉铃虫成虫。
3 讨论与结论
棉铃虫是威胁烟草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性诱法是棉铃虫种群动态测报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结果表明,棉铃虫种群动态测报过程中应选用诱蛾率更高的蛾类高效诱捕器,性诱芯需要20 d左右更换一次。这些结论可以为性诱剂监测棉铃虫种群消长动态提供理论与技术基础。
通过田间监测成虫发生动态,预测下一代棉铃虫种群的发生是棉铃虫精准防控的重要基础。本研究表明,山东烟田棉铃虫种群动态为双峰型曲线,第一个虫量高峰为6月中旬至下旬,第二个虫量高峰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同时棉铃虫成虫主要是在夜间活动。该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论有较大差异,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不同烟草产区的栽培条件、环境因子(温度、湿度等)不同所致,说明烟田棉铃虫种群动态受烟草栽培条件和环境因子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区域特性。因此,明确新型栽培模式下山东棉铃虫种群动态,可为当前山东烟田棉铃虫的精准防控提供时间上的指导。山东烟田棉铃虫种群消长动态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在田间防治过程中,应当根据其种群消长动态,结合预测预报精准选择施药时间,以达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
基金项目: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SDAIT-25-0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ZR2021QC19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XGC2023A24,CXGC2023F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