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德全家的客厅电视桌上,摆放着一张珍贵的“四代同堂”全家福照片,照片最中间坐着一位近百岁的老人,他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显得十分开心。
然而,这位年近百岁的老人和张德全并没有血缘关系。2011年,老人找到同村人张德全,希望张德全能给自己养老送终,并在离世后将把自己的宅基地遗赠给他。2023年,老人去世,宅基地的确权却出现了问题……
老人名叫李保华,出生于1930年,与张德全是北京顺义同村的乡亲。李保华命运多舛,早年父母离世,家里一穷二白,年轻时讨不上媳妇。等后来生活改善了,李保华年龄也大了,就没再想结婚生子的事。
李保华的家中有兄妹6人,除了他以外,还有4个哥哥和1个妹妹。随着时间推移,李保华的几个亲人都相继离世,到了2011年,就只剩下二哥的两个女儿和自己的妹妹还在世。李保华曾考虑过养老问题,也想着领养一个孩子,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功。
李保华年轻时脾气比较倔强,和几个亲人相处也不太愉悦,渐渐地就不在一起生活了。2011年,时年80多岁的李保华拄着拐棍颤颤巍巍地去村委会求助。“我老了,无儿无女,以后想找人照顾。”李保华对村委会负责人表示,希望同村的张德全能为他养老送终。
当时,李保华有一处宅基地。他承诺,如果张德全能给自己养老送终,那么在他离世后,将把自己的宅基地遗赠给他。而李保华的妹妹和侄女都了解他拥有一处宅基地的情况。
张德全出生于1962年,是一名手艺不错的瓦工,为人忠厚老实,在村里有口皆碑,多年来靠着口碑就在家附近接活干,日子过得平实幸福。
虽然李保华跟张德全没有亲属关系,但和他的岳父关系要好。张德全和家人商量了这件事,觉得赡养老人没问题,但是毕竟此前邻里的接触并不是朝夕相处的共同生活,他担心生活饮食习惯不同能否和老人相处融洽。商量过后,张德全和妻子都认为,既然老人主动开口找到了他们,本身两家关系也不错,就同意了。
2011年11月25日,在村委会的主持下,张德全和李保华签署了遗赠扶养协议。协议中明确规定,张德全将按照不低于同村村民的标准照顾李保华,在负责给其送终安葬后,有权继承包括宅基地在内的所有财产。如遇中途拆迁,相关财产与宅基地的补偿款将由张德全继承。如果李保华违约,则需按已抚养的年限,每年向张德全支付5万元赔偿款。村委会对此事很重视,认为必须保障好李保华老人日后的生活。毕竟老人的后半生都要依靠张德全夫妇了。
协议生效后,张德全开始照顾李保华。一开始他每天给李保华送饭,后来觉得不太方便,就和妻子儿女搬去李保华家里一同生活。李保华在村里的屋子宅基地面积大,但房子比较破旧,和李保华商量后,张德全夫妇翻新了李保华原来的屋子,还多建了十几间,改善了居住环境,多出的屋子张德全就出租贴补家用。
每天早晨,张德全都会给李保华做早餐,还时常给他换口味。李保华爱吃肉,最爱吃的是猪肘子,张德全就趁着早市去给李保华买。每天吃饭前,张德全的妻子会帮李保华把药拿好,把水倒好,吃饭时帮他把饭盛好,想吃什么就给做什么,不说的时候就做点平时爱吃的。
每到李保华的生日,家里人都会欢聚一堂。中间摆着一个生日蛋糕,李保华头戴生日帽,张德全的孙子和孙女一边拍手一边给“太爷爷”唱着生日快乐歌。
“李保华能吃能喝,身体不错,爱下象棋、看战争片和听戏。”张德全回忆,李保华身体各方面都很健康,只是有点哮喘。每到杨絮柳絮多的时候,他会安排李保华住几次院,并由自己和家人陪护。
张德全的同村人到他家时看到李保华的生活情况,常不禁感慨道:“有时做亲生儿女的都不见得有老张做得这么细致。”
而李保华的妹妹和两个侄女自从知晓李保华签署了遗赠扶养协议后,便鲜少与他联系。直到李保华去世,村民们也没再见过她们与李保华有任何来往。
2017年8月30日,因李保华的宅基地被纳入当地改造土地开发项目范围,李保华作为被拆迁人,签订了《北京市集体土地住宅房屋拆迁货币赔偿协议书》。依据该协议,他所属的房屋和张德全新建的几间房屋都按照计划拆除,得知房屋要被拆迁,李保华和张德全夫妇内心都充满了对老房子的不舍。
李保华因为这次拆迁得到了5套定向安置房作为拆迁补偿。2017年,因原有宅基地拆迁,新得到的定向安置房还未办好产权手续,张德全一家便带着李保华在村子附近租了一间房子。2023年,他们回迁到新房中。这时,李保华和张德全夫妇已经朝夕相处了十几年,早已成为一家人。
有一次,李保华向张德全提起2011年签署的那份遗赠扶养协议。协议里写的是张德全能继承村里的宅基地,但现在村子拆了,宅基地没了,李保华认为有必要重新签署一份新的遗赠扶养协议。张德全问李保华,是否还要坚持之前签署的遗赠扶养协议,李保华选择坚持原协议。为此,他们再次到村委会。
为了重新明确协议效力,在村委会的建议下,2023年3月31日,张德全和李保华聘请律师,在其见证下又签了一份遗赠扶养协议。协议规定,由张德全负责李保华的生养死葬,李保华将包括拆迁所得的5套回迁房在内的全部财产遗赠给张德全。
2023年10月7日,93岁的李保华因突发疾病去世,张德全全权办理了丧葬事宜。10月26日,张德全在几家报纸上刊登了《接受遗赠公告》,明确表示接受李保华的遗赠。张德全认为与李保华签订的遗赠扶养协议合法有效,协议生效后对李保华如同对待亲人一般十二年如一日的照顾,如约履行了“生养死葬”的义务。
然而,即使存在遗赠扶养协议,依旧需要法律上进行确权,需要法院认定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后再办理相关的产权登记手续,房子才可以正式落在张德全的名下。2023年11月,张德全前往北京市顺义区法院起诉了李保华的妹妹和两个侄女,要求维护自身权益,尽快进行房屋确权。
2024年3月18日,此案在顺义区法院开庭审理。双方围绕着李保华去世后的5套房产生了纷争。一方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同村人,但是他说自己实际赡养了老人,还拿出了相关的协议,另一方则是老人的亲属,他们觉得这份协议有问题。
对于张德全是否依照遗赠扶养协议给予了李保华应有的照顾,法院是如何认定的?
法官张莉接到这起案件时,依照提前了解事实,审核双方证据的步骤,前往当地村委会进行了调查走访。为了保证走访调查的真实性,法官走访时并未通知原告和被告。
“尽管李保华已经去世,他过得是否好都已经成为一家之言,但是通过村里人证言等旁证,可以证明李保华多年以来的生活状态。”张莉告诉《方圆》记者。
从张德全妻子在社交账号上留下的记录家人生活的视频中,也可还原李保华和张德全一家人相处的日常,比如小辈给李保华磕头拜年、陪他下象棋、给他洗脚的场景等。由此认定,李保华在去世前十几年确实得到了张德全一家很好的照顾。
此外,李保华和张德全非亲非故,却把自己全部的房产赠与张德全,而不是亲属,其中是否另有隐情?两份遗赠扶养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签署遗赠扶养协议时,90多岁的老人是否自愿签署?这些都是法庭上的争议焦点。庭审过程中,李保华的家属也提出了相似的疑问。
经过深入调查,张莉表示,综合全案证据来看,被告并未提交任何相关证据证明李保华可能遭受胁迫的主张。根据对村里走访调查的情况以及原告提供的证据,两份协议都是在李保华认知清楚的情况下签署的。特别是2023年3月签署的第二份协议,现场进行了全程录像。
签订协议时,律师问李保华:“签订这份遗赠扶养协议是您的真实意愿吗?”
“是的。他们一家这么多年照顾我也不容易,今后还得依靠他们继续照顾我。我不会写字,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我只能按手印。”李保华说。
为了表示郑重,这次签订协议李保华第一次拿起了笔。他说:“我长这么大,这是第一次写字。”
当日,律师出具了见证书,声明见证委托人签署的遗赠扶养协议,是合同双方真实自愿意思表示,不存在任何隐瞒、重大误解、欺骗、显失公平和胁迫的情形。
而村委会也就2011年11月25日签署的第一份遗赠扶养协议出具了证明。村委会表示,张德全已经依照约定很好地履行了对李保华的扶养义务,望法院依法保护张德全的合法权益。
与此同时,张德全承担扶养李保华的责任时,并未预料到李保华名下的宅基地会发生拆迁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利益。在拆迁事件发生后,李保华仍同意继续与张德全履行遗赠扶养协议,由此可见,将其全部财产给予张德全是李保华的真实意思表示。对被告该项辩解意见,法院不予采信。
张莉发现,这个案子的原告方证据充足,不仅有两份遗赠扶养协议,且有多名村民作为见证人。李保华的3名亲属也就是老人第二顺位的继承人,他们在李保华生前基本和老人没有来往,也从没有照顾扶养过老人,且在庭审现场也没有争夺财产继承权的意思。
故此,法院认定,张德全在李保华年岁已高、无人照管时,在村委会的主持下与李保华签订遗赠扶养协议,约定由张德全照顾李保华并负责生养死葬,李保华将其位于该村的房屋在内全部财产遗赠给张德全。该协议是李保华与张德全的真实意思表示,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当属合法有效。协议签订后,张德全履行了遗赠扶养协议中约定的对老人生养死葬义务,使老人度过了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法官结合原告的相关证据与陈述,能够认定事实,还原案件的全貌。2024年3月22日,顺义区法院作出判决,确认5套房的所有权益为原告张德全继承。判决作出后,原、被告均未上诉,判决现已生效。
在办理这起案件时,张莉对遗赠扶养协议的法律效力也进行了深入研究。
根据民法典第1158条规定,自然人可以与继承人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该组织或者个人承担该自然人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因此,遗赠扶养协议是自然人(遗赠人)与继承人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扶养人)所签订,以扶养人承担遗赠人生养死葬的义务、并享有受遗赠的权利为内容的协议。
在我国遗产继承方式中,遗赠扶养协议效力最高,遗嘱次之,法定继承最后。民法典第1123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结合条文可知,我国遗产继承的方式中,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优先于遗嘱,遗嘱的效力优先于法定继承。
“综合近几年案例,遗赠人提前变更终止协议的情况较多,更是有很多在遗赠归属问题上双方矛盾纠纷的案例,而最终确定遗赠扶养协议效力的相对而言不多,在这一点上,本案的事实还是比较清晰的。”张莉告诉《方圆》记者,“本案中,张德全和老人的3名亲属,其实并没有争夺遗产的情况,李保华3名亲属虽然开庭时有异议,但实际上他们对张德全照顾李保华十几年的情况是知晓的。”
张莉表示:“李保华的晚年不说多么大富大贵,但是身边有人逗他开心,吃喝不愁,生病有人照看,对他来说已经十分幸福了。”
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空巢、失独等问题导致老年人陷入了老无所依的窘境。随着民法典出台,遗赠扶养协议制度的诞生为无人赡养的老年人提供了新的养老模式,使那些没有法定赡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赡养义务人但法定赡养义务人无法实际履行赡养义务的孤寡老人,以及无独立生活能力老人的生活得到保障。
“一份协议就是一个承诺,背后是12年如一日的悉心照顾。在这起案件中,张德全在李保华患病、丧失劳动能力且无人照顾的情况下,对其悉心照顾、养老送终,体现了互相扶助、尊老爱亲的社会美德,在当今人口老龄化的现实挑战下,是值得赞扬的。”张莉告诉《方圆》记者。(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