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迷你剧《我的阿勒泰》热播,无数网友惊呼“想去新疆阿勒泰的心情到达了顶峰”,也有不少网友好奇,在阿勒泰上班是种什么样的体验,会有“班味”吗?
在采访一位阿勒泰地区检察人员时,他笑称,虽然“你的阿勒泰我的阿勒泰好像不一样”,但“你的上班我的上班其实都一样”。作为一名公益诉讼检察人员,他所做的和全国检察人员是一致的:那就是坚持“三个善于”,统筹发挥“四大检察”职能作用,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不仅督促协同相关行政机关坚持用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也努力让每一位居民、旅客、网友、观众能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正如《我的阿勒泰》导演、编剧滕丛丛所说,《我的阿勒泰》没有将游牧生活描述成简单的田园牧歌,艰辛繁重的劳作是日常,是阔大寂寞生活的乐趣和尊严,也是对生命厚重的咏叹与敬畏。同样,检察院里繁忙的工作也是日常。这位检察人员说,因为公益诉讼经常需要实地走访,检察人员们都练就了腿上的功夫。比如他们经常深入牧区,如果发现破坏草原情况发生,迅速行动,使用无人机对受到破坏的草场进行航拍取证、收集相关材料,核实受损情况、受损原因,通过举行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公开送达宣告、召开公开听证会等方式服务阿勒泰地区的生态治理。而在《我的阿勒泰》主要取景地哈巴河县,这里因有我国最大的天然白桦林,被称为“中国第一白桦林”。为了实地调查白桦林保护情况,公益诉讼检察人员在交通工具无法通行时,就步行前往,每天徒步10余公里是常态。完成摸底调查后,检察院及时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职能部门落实责任、及时整治,筑牢边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同时,随着来阿勒泰“打卡”的游客越来越多,检察人员们利用周末和假期,在各个景区以设立宣传展板、横幅,发放宣传手册,接受群众咨询等形式开展公益诉讼宣传活动。他们还会在牧区开展宣传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司法救助等形式多样的法治服务,依法调解牧区的劳务维权、草场纠纷、土地流转等矛盾纠纷,让农牧民群众在偏远牧区也能感受到司法温度。
“在李娟的阿勒泰世界里,万物皆有灵,这是一种与自然之间至乐的合一。”这位哈萨克族检察官告诉我,新疆哈萨克族牧民以马背为家,择水草而居,随季节转场游牧。一年中,一家哈萨克牧民小的转场数十次,大的转场有4次。转场的直接原因,就是让不同季节、不同区域的草原湿地得到轮流休养生息,保证牧民家的牛、羊、马、骆驼每天都能吃到营养丰富、永续利用的牧草,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生活稳定。从远古到今天,一代代哈萨克人用生命坚守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循环转场放养使牧民、牲畜和草原之间的依存关系永久延续。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人类对更好生活的追求促使对自然的利用和改变,但在建设更适合生存的家园的同时,要遵循自然法则。因此,只有实行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全体检察人员也要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让美丽中国建设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