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教我们。他叫什么,我已经忘记了,只记得他姓李,大家都喊他李老师。现在回忆起来,还记得他那双近视眼,总是在眼镜后眯眯地笑,他的发根已花白。
上自习课时,他总爱在教室里慢慢地踱步,看到谁冥思苦想,便俯下身子轻轻地问:“有疑难问题吗?做得出来吗?”
同学们总会摇摇头,接着点点头。这时,他就会直起身子,扶扶眼镜,口中吟道:“勤学苦思,学而不厌,孺子可教也。”他说的次数多了,班上的学生都学会了。在他又一次这样询问后,还不等他扶眼镜,有的学生就抢先道:“勤学苦思,学而不厌,孺子可教也。”
“轰”的一声,同学们都笑了。他也笑了,但马上又停住,说声“牙尖嘴快”,摇摇头,又接着笑了。
我们的校门前有一条河,河水清粼粼的,如一匹缎子。到了春天,他不知从哪儿折来一些柳条,让我们沿河插上,说过几年好乘凉,也好看。
前几年,我回了一趟母校。当年我们插下的柳条已长成饭钵粗的柳树,柳丝飘扬,浓荫一片。一群天真的孩子在树下打闹着,笑声朗朗,一如当年的我们。
到了夏天的午后,他就带我们到河里捉鱼。他将捉到的鱼用柳条穿成一串,让我们拿回家吃。
拿回去的鱼,炸好后,母亲们总会挑一些出来,用荷叶包着,让孩子们送给老师尝鲜。每当这时,李老师总会拿出一条鱼放进嘴里,眯着眼,细细地嚼着,连一点儿鱼刺都不吐。
“老师吃相真馋。”我们笑着说。他也笑了:“你们这些孩子,哪有这样说老师的!”
其余的鱼,老师就分给了睁着眼直勾勾望着的我们。
当时,我们大都在河对岸住,河上没桥,只放着几块石头。因此,每次涨水,石头被冲走之后,李老师就会撸起裤腿,下河捞石搭桥。一次搬石,他踩在青苔上,滑了一跤,眼镜摔断了一条镜腿。无法,他只好找了根线绑在眼镜头上。从这以后,李老师的眼镜就一直这样绑着。
石头放在水里很不稳,李老师不知又从哪儿弄来一些蛇皮袋子,装上沙,牢牢扎住口,放在水里,既牢实,又安全。后来,我们才知道,那些蛇皮袋子是他背了一下午的水泥换来的。
没过多久,他的工作发生了变动。在一个雨雾朦胧的早晨,他戴着那副断腿的眼镜,背着被子,在我们的目送下,默默地走出校门,踏过他垒的“桥”,走远了。在这以后,我就再也没见到过他。
重回小河边,当年他垒的那座“桥”早已被水冲毁。可他不知道,他已在学生的心中搭了一座桥,一座通向美丽、善良的桥,那座桥是永远也不会被冲毁的。
(郭旺启摘自《小学生优秀作文·趣味阅读》,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