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青少年的情感冲突

2024-09-19 00:00:00盛雪竹
心理与健康 2024年9期

“那么,你现在是否做好准备,与你的父亲,面对面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对话呢?”

她的眉头紧皱,最终咬紧了下唇,对我摇了摇头,说道:“我想,我现在还没有准备好见到他,我做不到,我无法坦诚地与他交流。”

这一阶段的辅导中,我尝试采用空椅技术为我的学生给予帮助,但询问其意见的结果显而易见,我们尚没有准备好进入这一节奏中。

空椅技术的应用原理

空椅技术是格式塔心理学常用的一种咨询技术,将来访者的内心想法外显出来,使冲突表面化,这样可以让来访者更好地直面冲突。空椅技术本质上也是一种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来访者通过整合自我矛盾使冲突得到解决。

空椅技术的实施条件并不复杂。在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之后,如果由于来访者对冲突的逃避而导致咨询进展停滞,此时可以考虑使用空椅技术。在心理咨询场景中,咨询师准备两把空椅子,由来访者决定两把椅子摆放的距离、角度(面对面或者90度直角等),摆放好之后,咨询师需要问一下“这样摆放是你最终的决定吗”,然后指导来访者坐在其中一把椅子上,想象另一把椅子上坐的是冲突的另一方,由此来幻想场景的重现或者对话的发生。

空椅技术的应用场景

可以应用到空椅技术的场景非常多,比较典型的有:

平等的人际关系中的冲突。此类冲突通常源自平等的朋友、同学或恋人关系中的情况,涉及“知而不言”或“不知无所言”而导致的矛盾和冲突。可以通过空椅技术模拟双方坦诚沟通和交流的场景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这类场景中,空椅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角色扮演”使来访者去自我中心化,体会他人的视角和内心感受,也就是“换位思考”的具象化。

自我内心冲突的斗争。假如来访者内心有很大的冲突,又不知道如何解决时,可以在空椅子上进行倾诉、宣泄或者自我对话,但需要注意的是,“自我与自我的对话”其实要求来访者有较高的自我认知水平,能够明晰自己内在冲突的不同部分。

存在情感冲突的原生家庭。文章开头的案例中就是这种情况。身处矛盾关系家庭中的青少年,由于过去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的冲突将会一直存在,内心伤口无法愈合或者会被反复撕裂、流血。在很多原生家庭中都会存在这样的冲突,譬如离异、忽视、指责、家暴等等。

开头案例中的学生来自离异家庭,她和妹妹跟随妈妈一起生活,许久不见亲生父亲。在她的记忆中,幼年时父母关系崩坏,爸爸的忽视、妈妈的指责如潮水般淹没了她,而耳边也总伴随着尖锐的吵架声、哭声以及物品碎裂的声音。后来爸爸更是毫无留恋地将她“推”给了妈妈,这样的“遗弃”令她对爸爸产生了怨恨,同时也对自己的价值产生了怀疑。

父母离异后,大约长达八年的时间,她与爸爸没有任何联系。但是一年前,爸爸突然出现,此后常常通过手机联系她,经常给她转账、发红包,言行上主动关心她,令她陷入深深的矛盾和痛苦之中。一方面,爸爸的主动亲近令她产生怀疑,他是不是另有所图?另一方面,她真的觉得自己很需要爸爸的关怀,应该相信爸爸的付出。在这样的矛盾中她愈发内耗,深陷抑郁情绪的旋涡中不能自拔,遂来求助。

过去“被爸爸抛弃”的未竟创伤在她的人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令她对父亲的行为、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从这一角度出发,考虑使用空椅技术来厘清、缓解来访者对爸爸情感上的矛盾冲突,促进来访者的统一整合,期望达到理想的咨询效果。

应用空椅技术的注意事项与效果

在使用空椅技术之前,我深入了解并共情了来访者的具体问题成因、发展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没有轻易对来访者的问题下主观结论。因为往往在信任关系没有建立时,来访者都不会将真正的问题表述出来,而是先说明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

在空椅技术应用中,咨询师需要判断“另一把椅子上坐的是谁”,这至关重要。在前文逆境青少年的案例中,另一把椅子上坐的是她的父亲。但其实,随着咨询的深入,在解决了和父亲的未竟创伤之后,更需要追加和完善的则是“自我与自我的对话”。在正式实施空椅技术之前,为了消除来访者“尴尬”的感觉,我与她一起投入进去,营造了一种氛围,即“我们都可以看到,另一把椅子上坐着你想看见或者你必须面对的人”。在实施过程中,我从旁协助、诱导来访者投入到对话情境中,比如来访者在扮演他人时,可能会用到第三人称,这时我需要帮助她纠正其使用第一人称,真正将自己代入到他人的角色中。

在做好所有铺垫工作之后,来访者终于鼓起勇气,在我的引导下,再一次体验空椅技术。

“这一次,你做好准备见到你的爸爸了吗?”

“嗯。”她点了点头。

“那么,现在开始吧,请闭上眼睛,此时此刻,你的父亲就坐在你对面的椅子上,他是什么样的神情与姿态,在你睁开眼的瞬间,你都会见到。”我这样提示到。

“爸爸,我……我真的很想念你,我可以感觉到你对我的关心,可是当初为什么不要我?为什么这么多年没有来看过我?爸爸,我好像能感受到你现在是爱我的,但我又有点不确定……”她的神情中充满了不解与怀疑。

“好的,很好,你很勇敢地和你的父亲进行了对话,我知道你现在内心或许充满了不解和痛苦,请做下深呼吸,平复下自己的情绪,回到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准备好之后,你可以起身,坐到你父亲的位置上。现在,你的角色是你的爸爸,请深深代入一下,爸爸会对女儿的倾诉作出什么样的反应呢?”我提醒到。

“是爸爸对不起你,但是爸爸也有自己的苦衷……”

在体验完这一次空椅技术之后,来访者较为欣喜地对我表示,当坐在那把属于爸爸的椅子上时,她的内心突然升起了很多愧疚、无奈和悔恨,她很清楚地知道那些感受并不来自自己,而来自她“脑海中的爸爸”,所以当她做回女儿的时候,她快乐了很多,对爸爸的情感好像发生了一点变化,她并不再怀疑和排斥爸爸的靠近。空椅技术在此次案例中的应用,帮助她整合了对爸爸情感上的矛盾,令她解决了一部分的内心冲突,相信随着咨询的深入,她的未竟创伤也将一点点地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