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是选择的决定因素

2024-09-19 00:00:00苑杰
心理与健康 2024年9期

如果选择真的如此关键,那么是什么力量在幕后塑造了我们的选择?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选择,实际上就是由一个一个具体的行为体现出来的。

决定行为背后的因素是什么呢?

讲一个引自我主编的国家卫健委“十三五”规划教材《社会心理学》中的例子。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以麻省理工学院两个班级的学生分别做了试验。上课之前,实验者向学生宣布,临时请一位研究生来代课。接着告知学生有关这位研究生的一些情况。其中,向一个班学生介绍这位研究生具有热情、勤奋、务实、果断等品质,向另一班学生介绍的信息除了将“热情”换成了“冷漠”之外,其余各项都相同。下课之后,前一班的学生与研究生一见如故,亲密攀谈;而另一个班的学生对他却敬而远之,冷淡回避。

这个例子说明了认知(即对研究生品质的评价)决定了学生的选择(即他们与研究生互动的方式),清楚地展示了认知如何影响个体的选择和行为。

这个故事说明了,决定行为的就是人的认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认知也会以类似的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我们倾向于选择那些与我们的认知和价值观一致的选项。因此,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选择。

什么是认知?

认知是一个在脑科学与社会学领域都经常说到的词。

从科学术语的角度来讲,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从社会学领域来讲,在日常生活中,认知是人们与世界互动的基础,是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依据,表现为人们对周围事物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我们经常听说的一句话是:“你永远挣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的钱,除非靠着运气;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对这个世界认知有缺陷而造成的。”

认知很重要吧?!

我们常说: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但如果他确实没装睡呢?

他醒着呢!

真醒了,听你讲呢!

如果你想和人讲道理,但这个人与你并不是同一频道的人,恐怕你永远也讲不清这个道理。

反过来亦然。

别人和你讲道理,但你和他不在同一频道,你也永远听不懂他的道理。因为你俩不在同一个频道。

鸡同鸭讲,对牛弹琴,讲的都是同一个意思。

无论是日常的生活也好,还是知识学习、能力提高也好,如果想真正提高层次、水平、段位,实际上,我们应注重的,都应是认知水平的提高。

认知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过程,它包括多个维度。认知的深度、广度和灵活性都是影响我们选择的关键因素。深度认知让我们能够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广度认知让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而灵活性认知则让我们能够在面对变化时做出快速调整。

互联网时代,我们在刷短视频的时候,看到的往往是喜欢看的内容。为什么?因为平台算法已经根据你平素的选择,描绘出了你的喜好画像。然后根据你的这个画像,不断地把你喜欢的东西推给你。你看到的都是你喜欢的内容,你乐享其中,沉溺其中,也就逐步被圈锢于平台为你编制的“信息茧房”中。

你的认知被“禁足”了!

你的眼光就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你的触角也感知不到外面世界的冷暖与变化。

认知是从哪里来的?

我还曾经打过这么一个比方:如果我们再参加高考,还能考上吗?

别人我不知道,我肯定是考不上了。

为什么?

早忘了

都忘了。

那么,既然以后都会忘记,那个时候,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那些课程呢?

我的看法是,那些学习的课程都是一个个的载体。

这些载体存在的价值在于,是为了训练我们的思维能力,而逻辑思维能力是为了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

包括大学学习的那些课程、专业,

其实也都是某种意义上的“载体”。其本质上,都是为了提高认知水平。因为知识是一下子学不完的,况且还在不断地更新,都有待于后期的持续学习。而以后的学习,都离不开在自己的认知指导下的努力行为。

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特别是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智慧时代,终身学习成为提升认知的必要条件。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把握新的机遇。终身学习不仅包括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包括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哲学的深入思考。

我是谁?

我从哪儿来?

我到哪儿去?

这不仅仅是一个哲学命题,更是一个很好的现实命题,是我们做认知提升、现实选择很好的训练载体。

通过这种基于某种载体的刻意的学习和训练,认知水平到了,学得就更快、更好,路走得就更好。

包括考研,包括职业规划。

有时我们赞叹身边的人,怎么就能取得那么好的成绩?!人家怎么能那么早就取得那么好成绩了!其实,就是人家的认知水平早就到了,而我们还在迷雾中探索。迷雾中的努力,很有可能让我们走弯路—— 努力都白瞎了。

和比自己优秀的人在一起

优秀人的言谈举止,都能给你带来一种启迪与鼓舞。他不经意的一句话,就能带来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觉。是他刻意而为吗?不是。那是因为他的认知已经融化到他的血液中、刻到他的骨髓里。他的认知水平指引着他的言行,已经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是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畅游,那种丝滑的畅游。

要想提升认知水平,就要和比自己优秀的人在一起。

努力应该是一种有选择的努力

不管是考研也好,职业发展与人生成长也好,都离不开认知水平的提升,因为这才是指引我们行为的底层力量。

在职业规划中,认知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当认知水平足够高时,我们才能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规划出更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选择与努力,两者缺一不可。但若无正确的选择,再多的努力也可能南辕北辙。

不是努力不重要,而是努力的方向不能错。

人生有限,时光有限。选择是由认知决定的,而认知又是由经验、环境、自我反思和终身学习共同塑造的。我们更应该做有选择的努力。

让努力更有方向,更有价值。

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