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空间化检校方法研究

2024-09-19 00:00:00杨如红樊玮江嘉欣
现代信息科技 2024年13期

摘 要:文章从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中人、房、网格等数据采集、汇聚、更新与应用需求出发,对空间化社会治理要素数据检校规则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网格化社会治理要素数据质量和检校需求现状,建立了多层次综合检校模型。以时空GIS技术为依托,设计与实现了检校平台,实现检校模型的灵活定制和智能化应用,为社会治理要素采集更新工作提供一体化信息服务,也为城市精细化治理提供基础支撑。

关键词:网格空间化;检校方法;检校模型;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4)13-0035-05

Research on Grid Spatial Inspection and Calibration Method

YANG Ruhong, FAN Wei, JIANG Jiaxin

(Wuhan Natural Resources and Planning Information Center, Wuhan 430014, China)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data collection, aggregation, update and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of human, housing and grid in social governance grid work,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ata inspection and calibration rules of spatial social governance elements, report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ata quality and inspection and calibration requirements of grid social governance elements, and establishes a multi-level comprehensive inspection and calibr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space-time GIS technology, it designs and implements the inspection and calibration platform, realizes the flexible customization and intelligent application of the inspection and calibration model, provides integrated information services for the collection and update work of social governance elements, and also provides basic support for the fine urban governance.

Keywords: grid space; inspection and calibration method; inspection and calibration model; refinement

0 引 言

社会治理网格化是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精细化水平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支撑。网格化社会治理以空间网格为单元,将辖区内人、地、物、情、事、组织等全部纳入网格进行分区管理,实现社会治理各类要素信息全覆盖、动态全掌控[1-3]。当前,网格化社会治理以时空大数据平台为基础,在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基础上,汇聚以“人-地-房”为核心的社会治理核心要素(包括人口、楼栋单元、房屋等),实现社区力量下沉、无缝对接、服务到户目标。然而,随着城市迅猛发展,城市空间格局和人口迁移快速变化,对网格的动态调整、网格内关联空间数据的快速更新和数据质量的提升提出了新的挑战。提升社会治理数据质量,增强城市精细化治理能力,是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工程[4-7]。

目前针对社会治理核心要素信息维护主要采用交叉实地检查、系统数据质量抽查、人房信息完整率检查等方式,受到地域和人为因素的干扰,数据质量仍然不理想,很难保证有效性。本文结合网格化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时空GIS技术为依托,探讨实现人、房、网格数据质量问题,建立数据校验的标准化流程,保障数据有效性和准确性,为社会治理要素采集更新工作提供重要支撑[8-10]。

1 基于规则定制的网格空间化检校方法

1.1 社会治理要素网格空间化流程

通过汇聚整合社会治理要素,实现人、房、组织、事件、部件等数据在网格的汇聚,以时空GIS为基础,基于统一的地理空间和地址匹配引擎服务,进行专题数据处理和空间化,实现社会治理“一张图”全情总览[10]。

基于时空GIS的网格空间化调整流程如下:1)网格动态调整:网格发生变化时,经过“申请—审核—调整—确认”步骤,开展网格空间编辑和划分调整,包括网格合并、拆分、删除和新增;网格属性更新,包括是否参与考核、网格专属属性等;编码赋码,对调整后的街、社区、网格进行重新编码、属性更新和确认;2)网格化数据汇聚:网格员进行网格化数据采集与日常更新;3)网格空间化处理:基于统一的地理空间和地址匹配引擎服务,开展社会治理要素落格落图;4)数据检查:包括网格空间调整检查,数据更新检查,数据关联检查等;5)数据入库。

1.2 检校规则定制

为了便于检校规则设计,以人房和网格空间数据为核心,基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房屋和网格空间化数据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实际工作经验,主要从空间网格、房屋建筑、楼盘表三大类检校对象出发,梳理和定制综合化检校规则[11-12],主要检查内容如表1所示。

结合网格化工作中人、房、网格数据采集和更新规则,分析人房和网格空间数据质量问题,明确空间智能检校需求。从专题信息共享内容和质量(如数据粒度、数据精度、数据现势性)等出发,圈定数据范围、挖掘信息根源、明确检校逻辑、制定检校规则,构建多层次、多角度的数据质量检校模型。

以网格考核申请为例,申请不参与考核的网格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房屋拆迁;二是网格为医院、学校、商场等非居住区。为了科学判断不参与考核网格的合理性,根据申请不参与考核的原因及其证明文件,明确检校规则,辅助判断该网格申请不考核是否符合条件,检校流程如图1所示。

1)通过城市用地现状数据进行空间叠加判断申请的特殊网格是否属于医院、学校、工业园区、办公楼等,是否符合申请条件。

2)通过房屋征收、建设工程许可空间范围判断申请不考核网格是否属于拆迁范围,是否符合申请条件。

1.3 检校模型构建

以人、房和网格空间数据为核心,基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房屋和网格空间化数据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数据质量综合判定规则。基于不同子模型的独立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建立不同模型的权重系数,建立多层次综合检校模型,以实现综合检校模型的高可靠性和逻辑一致性。运用基于FME的ETL应用、空间数据处理引擎,基于规则定制构建数据检校模型,实现数据检校智能化[13-15]。

1.3.1 桌面端可视化定制

ETL工具是处理非空间数据库或系统中的各种各样的字段类型,空间ETL工具必须具备空间运算:改变空间数据结构和重新进行表达的能力。FME是解决数据互操作问题的一个数据转换和变换工具,是具有典型代表的ETL应用。FME 具有一个直观的图形界面,将转换以图形方式描述为数据流,本项目基于FME设计数据处理模型,根据检校规则,读取相应检校数据,进行检校模型的桌面端定制。

1.3.2 服务端自动化管理

为利用检校流程和模型,进行数据自动检校,利用FME Server对桌面处理工具进行扩展。FME Server是采用一种面向服务即SOA的结构体系,提供强大并可扩展的解决方案以满足海量数据加载和转化需求。

FME Server极大地扩展了数据共享能力,通过Web Service所提供的ETL使得任意数据源能被任意客户端来抽取、转换、加载;通过桌面端定制流程化的数据转换模板,可以实现多源、异构数据集的数据转换和抽取;FME Server将“数据转换”的计算任务放到了服务器上,使得“数据转换”的功能可以通过服务器来共享,从而改变“数据转换”的软件部署模式,具备了SaaS(“软件即服务”)的特征,基于FME Server实现检校模型实时响应与自动化管理。

1.3.3 模型构建

以数据模型设计为依据,对各模型检校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数据清洗整合形成符合标准规范的成果数据。根据房屋网格空间化智能检校的标准规范,明确并制订统一的检校规则,形成标准化数据分析计算的流程,据此进行模型的构建,总体思路如图2所示。

1.4 模型应用管理

如图3所示,运用基于FME的ETL应用、空间数据处理引擎,构建数据检校模型,通过FME Server提供检校模型数据处理引擎接口的注册和管理,实现服务端的自动管理。搭建检校平台,自动集成ETL任务配置,实时转换和分发数据,实现一次分析建模,重复应用,灵活扩展,易于维护。

将工作空间发布到FME Server模板库,一个工作空间即为一个单项检校模型。一个在工作空间中定义的FME发布参数可以直接传递到Web服务作为一个请求参数,当Web服务提交一个转换任务到FME Server,FME Server使用该发布参数值来运行工作空间。

任务提交服务(Job Submitter service)允许FME Server按照原本的方式运行工作空间,通过FME Server API函数向FME Server发送请求,就能使用相应的服务运行工作空间,获取检校结果。FME server提供任务调度功能,可以实现任何特定时间或日期,自动运行模板库里工作空间的一种能力,运行一次或重复运行多次。

2 检校平台的设计

2.1 系统总体框架

系统总体框架在完善的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基础上,构建了应用层、服务层、数据层、基础设施层共四层,总体架构如图4所示。

应用层主要为业务数据检查人员、审批人员使用的工具化检校模块,以及相关空间数据处理工作。主要包括:网格考核申请智能检校子系统、房屋楼盘表智能预警子系统、建筑物空置智能检校子系统、智能检校模型监控管理子系统,以及依托以上子系统根据社管具体业务数据进行的空间数据检校处理工作。

服务层主要为应用平台中调用的各类服务或接口、地理空间数据功能服务(搜索、查询功能等),业务数据接口服务、数据模型引擎服务。

数据层主要由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地理空间网格数据、业务数据、检校数据,部门共享的多源业务数据以及系统配置数据组成。

基础设施层主要由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及软件支撑环境(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软件)组成,是平台运行的物质基础。平台主界面如图5所示。

2.2 空间数据智能检校处理

空间数据智能检校处理针对网格员采集汇聚多源数据质量进行自动化核验,开展信息的提取、计算和分析,为自动化检验模块的研发提供数据基础。

2.3 网格考核申请智能检校

网格考核申请智能检校对理应有居住人口的空置房或不参与考核的网格进行检查筛选,检查每栋房屋楼盘表中缺失房屋户的情况,并智能化识别出该房屋推送给网格员。

2.4 房屋楼盘表智能检校

如图6所示,房屋楼盘表智能检校实现对楼盘表检验流程名称、流程数据上传、楼盘表检验方法选择、流程执行方式、流程执行状态、检验结果输出等的定制与管理。

2.5 建筑物空置智能检校

如图7所示,建筑物控制智能检校功能可对建筑物数据进行排查,针对录入人口数据异常的建筑物进行自动检验。对于应为居住用地,且已建成多年的居民楼进行复合检验,并推送给网格员。

2.6 监督管理

监督管理功能包括流程监控仪盘表、流程调度配置管理、资源注册管理、流程日志管理等。

3 结 论

随着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加快推进,实现全流程管理的数字化,实施社会治理现代化“智慧治理”工程,加快构建智能化社会治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水平,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研究社会治理要素网格空间化检校规则,建立起数据检校的标准化流程,保障社会治理数据要素实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为高效完成数据采集更新工作提供一体化的信息支撑平台。

参考文献:

[1] 曹馨元,刘照,郭立波,等.基于GIS的“网格化+”管理及应用——以哈尔滨市平房区为例 [J].测绘通报,2021(S2):227-230+240.

[2] 陆伟.基于GIS的市级社会综治平台技术研究及实现 [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8.

[3] 李小群,王儒壮.GIS技术在海口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中的应用 [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2,45(11):109-111.

[4] 孟天广,王烨.基于大数据的社会治理创新:地方创新与治理效能 [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7(1):111-123.

[5] 郑岚萍.社会工作在缓解城市社区网格管理员工作困境中的实践研究 [D].贵阳:贵州大学,2022.

[6] 陈和.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与实践探析——以温州社区为例 [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4):79-86.

[7] 马玉涛.昆山市社区网格员队伍管理研究 [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22.

[8] 时静.基于三维GIS的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研究 [D].唐山:华北理工大学,2016.

[9] 李长富.网格化社会综治管理系统的研究设计及实现 [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6.

[10] 张志鹏.智慧勘察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 [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4(3):180-182.

[11] 王硕.武汉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12] 李长富.网格化社会综治管理系统的研究设计及实现 [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6.

[13] 钱云飞,卞文明.基于FME的空间信息数据处理技术研究 [C]//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南京:[出版者不详],2023:76-80.

[14] 邵泽兴,张雨,陈鹏,等.基于FME的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数据整合与质检方法研究——以房屋建筑普查为例 [J].地理空间信息,2022,20(9):14-17.

[15] 张标,陈楠,高瑛,等.矢量数据质检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J].北京测绘,2020,34(10):1447-1450.

作者简介:杨如红(1991—),女,汉族,湖北武汉人,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