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检查学弟学妹们的作业时,我都会从抽屉里拿出一把尺子,放在桌角,像许老师那样。
许老师是我认识的外语老师中最严厉的一位,教的科目也是最令学生们头痛的口译课,“锱铢必较”就是她的代名词。
记得有一次,有位同学在考试中,将“尺子”翻译成了“格尺”,两个词在意思上并无明显差别,但许老师直接给这位同学扣掉十分。那位同学自然不服,下课后哭着去找老师:“老师,一个词扣我十分,过分了吧。”
许老师冷着脸回答道:“正好同学们都没走,就一起听听扣分点。‘格尺’是方言,‘尺子’才是普通话,身为一个翻译专业的学生,连方言和普通话都分不清,将来如何当好翻译?而且这个知识点我之前也强调过,这次扣分就是为了让你长记性。”
忙着收拾书包的同学们,吓得立马噤声,谁也不敢踏出教室的门,与老师要说法的那位同学更是愣在了原地。
许老师继续说:“我们是外语专业,不是外语兴趣班,严谨是翻译的天职,谁要是敢再犯类似的错误,直接挂科!”
回到寝室,惊魂未定的室友们纷纷吐槽:“太吓人了,眼瞅着大四了,谁要是抽中她当论文指导老师,那日子怕是不好过喽。”过几天就出抽签结果了,看看谁是那个“幸运儿”吧,希望不是我。我在心里祈祷着。
几天后,“一语成谶”的我成了整个寝室里最绝望的人……
此后的日子里,别的老师要求学生查阅参考文献30篇即可,而许老师却对我说:“没看过该领域最新的50篇文献,你就别来和我讨论初稿。”
交初稿时,别的老师觉得论文格式符合学院标准就行,而许老师却在检查格式时,从抽屉里拿出一把尺子,量起了论文页眉与标题的间距,甚至将不同文字编辑格式的细节差都一一标记出来,让我全部改好。
就这样,在许老师铁面无私的训练下,我付出了加倍的辛苦和努力,完成了一篇符合许老师标准的论文。
毕业那天,所有的论文指导教师都会为自己的学生送上一份礼物,别的同学收到的是精致的饰品或一束花,好看极了;而我收到的却是许老师量我论文时用的那把尺子,看着这把尺子,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的全都是“格尺扣十分”“尺子量论文”的压迫感。
我给这把尺子取名为“灭霸之尺”,并将它随手丢进了抽屉里。那时的我并不知道这把尺子的深意,只把它当作一件可以随手丢弃的小物件,甚至是承载着一段糟糕过往的意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步入了学术研究的道路,我才明白在面对复杂的数据和严格的理论分析时,严谨是一项多么重要的基本功。在学术的世界里,任何的随意和粗心都可能影响最终的结论,每个词语的准确性对整个研究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有些人还在因自己的不严谨而吃苦头时,我却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严谨的习惯,而这份严谨就是当年许老师一尺一尺量出来的……
放假回家时,我找到了当年的那篇毕业论文,从抽屉的深处掏出了那把尺子,轻轻地贴在了论文的页眉处。
我给许老师发了一条消息,告诉她我终于理解了这把尺子的价值。不一会儿,许老师回复了我:“我的老师也曾一尺一尺地量过我的论文,如果她当初没有对我严格要求,可能也不会有今天的我。希望你也能以严谨的态度对待你的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指导老师和学者……”虽然毕业多年,许老师还像当初一样教诲着我。
我一定会永远把这把尺子放在心中。
编辑"乔可可"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