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做好“土特产”文章,持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经济,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与基础。文章基于全国茉莉花茶竞争态势、市场前景和消费基础,概述了我国茉莉花茶四大产区的发展现状,并进一步以犍为茉莉花茶为例,凝练了其产业发展的措施和成效,分析了应对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变化中存在的资源挖掘利用不足、核心竞争优势不明显和产业未实现有机融合3个问题。最后紧扣“土特产”发展内涵的新要求,从创新发展、突出特色、产业链融合3个维度提出促进犍为茉莉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培育县域特色产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犍为县;土特产;特色产业;茶产业;茉莉花茶;产业链融合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50(2024)09-77-6
The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cal Specialties"
——Taking Qianwei Jasmine Tea as an Example
TANG Yan1, WU Xuefei2, LIU Junfeng1, SHEN Bangqiong2, CHEN Fuqiao3*
1. Qianwei Count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Qianwei 614400, China;
2. Qianwei County Testing and Inspection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and Safety, Qianwei 614400, China;
3. Tea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ngzhou 310008, China
Abstract: Developing local specialties, continuously develop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economy are the key and basis for the comprehensiv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s. Based on the competition situation, market prospect and consumption basis of jasmine tea in China, 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four major jasmine tea producing areas in China. Furthermore, taking Qianwei jasmine tea as an example, the measures and achievements of it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were condensed, and three problems were analyzed: insufficient resource mining and utilization, unclear cor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lack of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he industry in response to changes in market environment and consumer demand. Final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connotation of "local specialties", the paper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Qianwei jasmine tea from three dimensions: innovative development, highligh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chai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ultivating the county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Keywords: Qianwei county, local specialties,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tea industry, jasmine tea, industrial chain integration
“土特产”来源于特定区域,是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水质、历史人文传统、技术、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所生产的品质优异的农产品或加工产品[1],不仅具有鲜明地域特色,还具有完整产业链,能适应新市场、融合农文旅。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近年来,我国在乡村产业发展中持续探索,培育出以茶叶、水果、蔬菜、药用植物和烤烟等为主的名特优新农产品[3],因而,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特色产业经济,既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实现路径,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基石。
茶产业曾在我国脱贫攻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目前和今后依然是我国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柱产业。花茶在茶产业中是具有相当体量的品类,茉莉花茶在花茶品类中占据主导,具有巨大的市场消费基础与空间。在我国,茉莉花资源相对稀缺,仅广西横州、四川犍为、福建福州、云南元江4个主产区,各地将茉莉花资源转化成了特色优势产业,形成竞相发展之势。然而,四大主产区存在同质化发展现象,地域特色仍不够鲜明,对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变化的有效衔接不足。因此,进一步探索茉莉花茶如何适应新市场环境、突出地域特色、推进产业链全面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犍为茉莉花茶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全国茉莉花茶产业的竞争态势、市场前景、消费基础,分析其当前发展的优势与短板,进而提出相应发展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培育县域特色产业提供参考。
1 全国茉莉花茶产销概况
1.1 茉莉花种植与茉莉花茶生产
四大主产区的茉莉花产量占全国茉莉花总产量的90%以上,也是中国茉莉花茶主要加工区。2022年,全国茉莉花种植面积约12 867 hm2,产量约13.37万t,总产值约36.47亿元[4]。广西横州茉莉花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其次是四川犍为,福建福州和云南元江种植面积相对较小。与2021年相比,福州和犍为的鲜花总产量略有增加,横州和元江的鲜花总产量减少;横州与元江成交均价同比增长,而福州同比下降29.53%;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36%,其中犍为、横州、福州均有增长,元江基本持平(表1)。
我国茉莉花茶加工主要以绿茶为茶坯,其次为红茶,其他茶类用量较少[5]。2022年,四大主产区茉莉花茶总生产量为11.41万t,茉莉花茶成交均价为124.19元/kg,工业总产值为141.70亿元。与2021年相比,除云南元江外,大部分产区茉莉花茶加工总量、成交均价及工业总产值均有增长;广西横州的加工总量和工业总产值均位居第一,福建福州茉莉花茶与茉莉鲜花的成交均价为四大主产区最高(表2)。
1.2 市场销售及新消费形式
2022年,全国茉莉花茶内销量为10.88万t,占全国茶叶内销量的4.54%;内销额为187.66亿元,占全国茶叶内销额的5.53%[4]。广西横州茉莉花茶占据市场主导优势,占全国茉莉花茶内销总量的50%以上,其次为福建福州、四川犍为、云南元江。200~500元/kg的茉莉花茶产品销售量最高,中高端花茶销售量也在持续增长。近两年,在黑龙江市场,广西横州和福建福州茉莉花茶占比降低,四川犍为、云南元江茉莉花茶的市场占比增加,江苏、浙江、贵州等其他地区茉莉花茶市场占比也在增加[6]。
近几年来,新式茶饮市场异常火爆,成为继传统杯泡热饮、工业化瓶装即饮茶之后的第三大茶叶消费方式[7],并且新式茶饮上中下游产业链较为完整,能直接或间接带动地方传统茶产业发展。茉莉花茶是新式茶饮的首选原料,其中茉莉绿茶应用最为广泛[8],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茉莉花茶的生产。其次,新式茶饮对茶基底的研发创新推动着茉莉花茶窨制技术的创新,使其连窨工艺更简化、成本更节省、出品效果更优质。此外,以茉莉花茶为基底茶的新式茶饮产品核心卖点在于其独特的香气、滋味,这也成为消费者了解与关注茉莉花茶的窗口。
2 犍为发展茉莉花茶产业的措施与成效
犍为县是传统早茶产区之一和西南地区茉莉花茶主产区,也是全国规模第二的茉莉花种植基地,有“中国茉莉之乡”和“中国茉莉茶之都”的美誉。犍为茉莉花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清乾隆三年,犍为商人从福建引回茉莉花种植并制成茉莉花茶品饮;1953—1980年,茉莉花茶产业逐渐扩大规模发展;1990年至今,茉莉花茶产业是犍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为三产融合和县域共富提供了产业支撑[9]。因独特的气候资源和科学的栽培技术,犍为茉莉花蕾大饱满、洁白润泽、蜡质明显、香气浓郁,所制茉莉花茶香气评价指数相对较高,是高端茉莉花茶首选原料[10-11]。2023年,犍为茉莉花综合产值达30亿元,加工企业6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6家、专业合作社77个、家庭农场118个;实行“大园区+小业主”发展模式,花、茶从业人员达14.7万人。
2.1 坚持因地制宜,完善交通、基地和市场配套
犍为县是乐山市域副中心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外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城,毗邻成都、宜宾、重庆,犍为县将交通布局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了生产基地快速连接消费市场,并融入了乐山全域旅游大环线和嘉州风情旅游风景带。全县茶园面积17 667 hm2,属四川早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乐山市“一核两带两区”绿色生态茶叶产业带[12],茶叶资源较为丰富。依托“茉莉花+茶”双主产区的独特优势,犍为县打造出“山上种茶、山下种花、花茶结合”的农业景观,并与乡村风貌较好结合,为花、茶、旅发展奠定了基础。因茉莉花具有不耐运输、晚间吐香的特点,犍为县将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建至一个基地,打通加工、储藏、运输多个环节,保障了花、茶原料高效供应。
2.2 加大创新投入,提升种植、加工和市场标准
围绕基地标准化、加工专业化、产品质量化,犍为县开展了标准化建设、绿色防控技术、化肥农药减量、农残快速检测等提质增效专项行动,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品种选育、丰产栽培、绿色防控、标准化生产、工艺创新、新品研发等成果转化工作。择优培育出最适宜本地种植的金犍茉莉1号品种[13],不仅缩短了花苗繁殖时间,节约种植成本,还大幅提升了机械化插播与耕作水平。建设了多条标准化、清洁化、智能化加工生产线,制定《地理标志产品 犍为茉莉花茶生产加工技术规范》(DB5111/T 8—2021)、《犍为茉莉花茶加工技术规范》(T/QWCX 006—2022)等标准,申报加工技术发明专利13项,促进了犍为茉莉花茶品质的不断提升。搭建质量监管平台,实现茉莉花茶产品可追溯,犍为县获评四川十强绿色有机产业示范县和四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2.3 注重品牌培育,突出花香、茶香等产品特色
在品牌培育方面,犍为县将“犍为茉莉茶”培育为乐山市三大区域公用品牌之一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区域公用品牌+龙头企业品牌为“车头”,带动全县花茶产业发展,形成犍为茉莉茶+川源岷叶、龙骨山茶、炒花甘露等协同发展的品牌矩阵,多个茶叶单品屡次获得国内外茶博会和茶叶评比会金奖、大金奖,形成较高的市场辨识度。在产品特色方面,通过采用当地中小叶种茶树单芽、一芽一叶的高档茶坯,运用犍为独特的择花、炒花工艺并结合传统窨花技术,形成浓香、清香、熟香、兼香4种不同香型茉莉花茶,其特点为幽香、味醇、耐冲泡,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此外,牵头制定了行业标准《茉莉红茶》(GH/T 1297—2020),在行业内具有一定话语权。
2.4 增强发展动能,推进花、茶、旅融合
茉莉花茶形成于宋元、鼎盛于明清[14],在犍为县已有近300年的发展历史,已形成地方生产工艺和文化习俗。近年来,犍为县依托茉莉花茶产业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建成了集观光、休闲、研学为一体的世界茉莉博览园,现为国家4A级景区,旅游综合收入累计达5.8亿元。通过连续多年举办茉莉花文化艺术节、“中国茉莉之乡”半程马拉松赛、精品旅游线路体验等文旅活动,持续提升城市影响力。为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进一步将基地、园区、企业、家庭农场、文旅项目、特色古镇等串连,建成集茉莉花种植、花茶生产、花(茶)文化推广、研学、旅游为一体的茉莉花田园综合体,形成一二三全产业链发展,不仅带动了周边3 000余农民就业增收,而且有力改善了沿线农村风貌和生产生活条件。
3 犍为茉莉花茶产业存在的问题
3.1 经济、生态、社会、文化价值深度挖掘利用不足
当前,犍为茉莉花茶的主销市场仍在我国北方地区,对其他区域及本土市场的开拓不足,且仍以电商、门店为主要销售渠道,营销手段较单一。茉莉花茶种植区域较为分散,未形成以茉莉花栽培为主的乡村自然景观生态系统;城市建设对茉莉花元素应用较少,整体花茶文化氛围营造不足。犍为茉莉花茶历史文化表达和传播表面化、碎片化,缺乏丰富全面的茶文化整体感知与体验[15]。
3.2 产品核心竞争优势不明显,品牌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
与其他主产区相比,犍为茉莉花主要特点为香气浓郁,所制花茶更耐冲泡,但在产品中未充分突出地区优势,其加工技术需要改进。犍为茉莉花茶主要以绿茶、红茶、白茶为茶坯,产品同质化严重,且以传统冲泡茶为主,产品结构单一,创新能力跟不上市场多元化需求。多数生产主体经营管理方式较为粗放,品牌意识薄弱,对“犍为茉莉茶”地理标志使用率较低。区域公用品牌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对全县茉莉花茶经营主体的凝聚力有限[16],未形成市场核心竞争力。
3.3 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产业多功能性资源未实现有机结合
基地发展不平衡,传统种植区栽培历史较久、密度过大,出现品种退化、土壤板结、冬季冻害频发等问题;种植区域的农田水利、绿色防控、高效栽培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加工企业实力较弱,全县多数企业仍以茶叶初加工、代加工为主,除龙头企业有标准厂房与智能化生产线外,大部分加工企业以家庭作坊式居多,规模小、实力弱。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对茉莉花衍生产品开发不够、大中叶种茶叶利用较少,链条延伸度不长,产品附加值不高,造成资源浪费。此外,农文旅融合对茉莉花茶消费和产业发展的带动不足。
4 犍为茉莉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4.1 土中生“新”,激活发展潜力
一是精准定位消费市场和消费群体,构筑与大众消费结构相匹配的产品结构体系。积极布局本土及南方茶叶消费市场,推出年轻化、时尚化、高档化的茉莉花茶产品,加快融入年轻人、女性等消费群体。二是打造全新商业模式,线上线下融合发展[17]。利用大数据,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制定精准的营销策略;提供线下更直观、更贴心的服务,增强购买体验。发展新兴销售渠道,与新式茶饮公司开展合作,开发以犍为茉莉花茶为基底茶的产品,提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用好茉莉花田园综合体,借助茶文旅推广犍为茉莉花茶产品。三是将美学意象融入乡村景观营造。以犍为县茉莉花与茶文化的起源与演变历史、独特的农业生产特征、完整的农作技术体系、独特的茉莉花茶加工工艺、承载的文化特征等作为产业化开发的基础[18],结合自然地理环境、农村风物风貌,使农业、文化、旅游、景观多维融合。加强茉莉花文化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人文精神的融合,进行实用化产品创新开发。
4.2 以“特”制胜,培育核心竞争力
一是强化市场对区域特色的认知度,打造具有花香辨识度的“犍为茉莉花+”多元化产品。利用花香浓郁持久,所制茉莉花茶香气评价指数高的优势,结合茉莉花茶的吸香机理,改革创新传统加工技术,生产更多香气芳香、清鲜,风味各异的茉莉花茶[19-20];还要加快突破茶类和外形局限,形成茉莉花+六大茶类系列产品及扁形、圆形、针形等形状各异的茉莉花茶。二是做优产品质量,聚焦茉莉花茶健康属性[21],注重精品培育。充分利用四川本土名优绿茶、红茶、黄茶、紫茶等丰富优质的茶叶资源,使用高档原料,并体现鲜明地域特色,实现产品差异化发展。三是构建品牌体系,加强企业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有效衔接。开展“犍为茉莉茶”区域公用品牌顶层设计,制定IP形象、品牌理念和能精准描述产品特点的品牌宣传语,增加品牌宣传投入[22]。引导茶企积极参加国内外茶叶展会,举办茶文化节、茶博会、斗茶赛等茶事活动,展示企业形象和产品特色,不断提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4.3 产“链”融合,形成新质生产力
一是加强种质资源研究利用。用好140余个茉莉花种质资源,培育高产、高抗寒茉莉花优质新品种。二是全面推进产业标准化、机械化建设。调整优化茉莉花种植区域和品种结构,完善基础建设,从源头推进规模连片标准化种植;加快茉莉花采摘机器人田间试验,积极布局数智化基地,提高生产效率[23]。三是打造数智化生产线。优化标准化加工水平,引进先进加工设备、实施技术改造和生产线数字化升级,推动窨制技艺由“在地”向“离地”转变、“经验制茶”向“数字制茶”转变,提升产品品质水平。四是加强资源综合开发与深度利用。提升对夏秋茶和大中叶种茶的利用率;延长加工链,拓展茉莉花美食、新式茶饮、便携式袋泡茶等系列产品。发挥犍为茉莉花香精油含量高的优势,进行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和花渣利用,提高产业附加值。五是建立茉莉花茶产业大数据中心。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在“产-研-供-销-服”环节开展标准化和单元化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对产业链上的各环节进行分块管理和实时监测,实现从源头种植到产品销售中的人、地、品关键环节数字化,全面释放产业动能[24]。
参考文献
[1] 杨永坤, 郑科, 黄思齐, 等. 关于做好“土特产”文章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思考[J]. 中国麻业科学, 2023, 45(4): 193-196.
[2] 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 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J]. 中国产经, 2023(1): 10-13.
[3] 吴静, 吴克宁, 黄勤, 等. 我国“土特产”农产品土宜研究进展[J/OL].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1-15[2024-06-20].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3513.S.20231024.1317.012.html.
[4] 梅宇, 张朔, 李佳禾. 2022年中国茉莉花茶产销形势分析[J]. 茶业通报, 2024, 46(2): 51-56.
[5] 崔宏春, 赵芸, 黄海涛, 等. 茉莉花茶加工技术及风味品质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52(1):17-20.
[6]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2023中国茉莉花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EB/OL]. (2024-02-05)[2024-08-19]. https://www.ctma.com.cn/index/index/zybg/id/20/.
[7] 尹军峰. 新式茶饮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茶叶, 2021, 43(8): 1-6.
[8] 李苏童, 杨兴辉, 刘少群, 等. 从茶叶基底看新式茶饮的创新与发展[J]. 中国茶叶, 2023, 45(12): 25-33.
[9] 杨玉国, 李德霞, 沈邦琼, 等. 犍为茉莉花茶的起源及现状与发展前景[J]. 中国农业信息, 2016(13): 50-51.
[10] 李璐, 尹礼国, 陆安霞, 等. GC-MS结合电子鼻技术对不同茶区茉莉花茶香气的差异比较[J].现代食品科技, 2024, 40(2): 302-311.
[11] 陈军海, 刘盼盼, 邓亮, 等. 不同等级茉莉花茶香气成分比较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23, 51(23): 168-172.
[12] 余振怀, 高婧斐, 胡强, 等. 产业转型逐“绿”前行 推进“双碳”以茶为先[J]. 中国茶叶, 2023, 45(12): 21-24.
[13] 沈邦琼, 罗明, 邱旭明, 等. 双瓣茉莉花品种对比试验[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5): 100, 91.
[14] 肖正广, 朱砚文, 张修乐. 茉莉花茶发展源流探研[J]. 茶叶通讯, 2021, 48(1): 173-176.
[15] 张帅, 毕程. 非遗语境下茶文化对外传播的方法与路径探索[J]. 中国茶叶, 2024, 46(2): 74-82.
[16] 方苗. 四川犍为茉莉花茶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雅安: 四川农业大学, 2020.
[17] 韩红梅. 新形势下农产品电商营销管理创新实践——评《农产品电商营销与运营》[J]. 中国农业气象, 2022, 43(11): 950-951.
[18] 曾芳芳. 基于价值评价的农业文化遗产产业化开发路径研究——以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为例[J].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2, 35(4): 53-56, 63.
[19] 倪昌谋. 浅述茉莉花茶加工技术和吸香机理[J]. 福建茶叶, 2024, 46(3): 15-17.
[20] 叶秋萍, 余雯, 谢基雄, 等. 不同干燥方式对茉莉花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J/OL]. 食品工业科技: 1-13[2024-06-20]. https://doi.org/10.13386/j.issn1002-0306.2023090274.
[21] 李脉泉, 董云霞, 张灿, 等. 常见花茶的功能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 现代食品科技, 2022, 38(9): 361-373.
[22] 黄柏权, 孙玉琳. 乡村振兴背景下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研究[J]. 宏观质量研究, 2023, 11(6): 1-13.
[23] 张晖, 陆滨强, 权天舒. 乡村数字化对农业发展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24, 45(1): 124-136.
[24] 苏玉同, 宋洪远.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何以实现数字化转型?——来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水稻种植案例研究[J]. 现代经济探讨, 2024(3): 12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