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4-09-18 00:00:00张妍
理财·市场版 2024年9期

园林绿化事业单位作为城市生态建设的主力军,健全其内部控制,直接关系到单位运营效率和公共服务的质量。然而,当前园林绿化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明显的问题和不足,因此通过深入研究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和优化建议,以推动园林绿化事业更好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是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首先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可能出现不规范的操作,如资金使用不透明、账目记录不清晰等,这可能导致资金流失或浪费,影响单位的正常运营和发展。其次缺乏有效的项目管理和执行机制,可能导致项目进度拖延、质量不达标等问题。

二是内部控制观念比较薄弱,内部控制的推进缺乏动力。风险评估管理认知缺乏。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知不足,缺乏对风险评估的深入了解和足够的重视,导致一些单位在运营发展过程中,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对风险管理、评估工作的相关内容及要求认知不到位,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同时,风险评估的结果应用不足,没有将评估结果与单位决策、资源配置等紧密结合,使得风险评估工作失去了实际意义。

三是活动措施不合理。控制措施设计合理性较差,导致控制活动实操执行力不强。尽管园林绿化单位可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但有些园林绿化单位的控制措施可能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不能适应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致使这些制度和流程的执行往往不到位,导致控制活动失效。

四是监督机制的缺失或不完善也是园林绿化单位控制活动存在的问题之一。有效的监督机制是确保控制活动执行和控制活动效果的重要措施,但一些园林绿化单位可能缺乏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或外部审计机构的有效监督。导致控制活动的执行情况无法及时检查和评估,存在问题也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即使有相关制度,也可能因为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而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导致资产管理混乱。此外,有些地方监督反馈机制不畅,导致监督结果无法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相关部门和人员。这会影响监督活动的改进和优化,降低其监督效果。

五是信息传达渠道不畅。首先,有些园林绿化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往往不够顺畅。这可能是由于部门壁垒、职责不明确或者沟通机制不完善导致的,这会影响到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其次,信息公开透明度低。一些园林绿化单位在信息公开方面做得不够,导致内部职工和外部公众对单位的工作进展、财务状况等重要信息了解不足。最后,信息反馈机制不全。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是确保信息沟通顺畅的关键。然而,一些单位在这方面存在不足,职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往往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这可能导致一些潜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另外,还有一些单位信息沟通技术落后,难以满足信息高效、便捷的沟通需求。

强化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优化环境体系,提高规范性

强化内部控制意识是关键。单位的所有职工,尤其是主要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明确内部控制在保障单位正常运行、防范风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升全体职工的内部控制意识,营造全体参与、共同维护内部控制环境的良好氛围。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核心。单位应积极主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确保制度的全面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制定的制度体系应涵盖各个具体业务领域和环节,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规范业务流程和操作程序。园林事业单位应构建三个层次的制度体系,即基本制度、业务管理制度和具体操作规范。同时,建立健全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考核机制,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优化财务内控机制是重要一环。单位应加强对财务活动的内部控制,严格执行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和建设项目管理等制度,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加强财务审计和内部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活动中的问题和风险。

二、建立预警系统,提高应对力

感知预防意识需进一步提升。园林绿化单位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刻重视对全体职工的风险意识培养,增强职工对风险的感知和预防能力。同时,领导班子应树立风险导向的管理理念,将风险评估纳入单位日常管理和决策的重要环节。

专业能力需进一步建设。单位应加大对风险评估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升风险评估团队的能力水平和整体素质。同时,完善内部风险评估体系,采用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方法和工具,确保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评估流程内容需进一步完善。单位应建立清晰的风险评估流程,明确评估的目标、范围、方法和责任人,确保评估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加强内部信息沟通渠道的建设,促进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确保风险评估结果的及时传递和应用。

识别应对能力需进一步强化。单位应建立健全风险识别机制,定期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排查和分析。对于识别出的风险,要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分类,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同时,建立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对突发事件或重大风险进行及时响应和处理,降低风险对单位运行的影响。

三、完善控制活动,提高执行力

首先,强化控制活动实操执行力。单位应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和操作指南,明确各项控制活动的具体步骤和要求,确保职工能够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对控制活动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其次,优化控制措施设计合理性。单位应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风险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控制措施之间的衔接和配合,形成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四、加强监督评价,提高有效性

一是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园林绿化单位应设置独立的内部控制监督机构,如内部审计部门或内部控制监督领导小组,负责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全面、持续的监督和评估。该机构应具备高度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能够客观地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二是制订详细的监督方案。制定详细的监督计划和程序,明确监督的频率、范围和方法。监督计划应涵盖单位的所有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环节,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得到全面覆盖。同时,监督程序应规范监督活动的实施,确保监督工作有序进行。

三是明确强力的追责措施。在监督过程中,一旦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或问题,应及时进行整改,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同时,应建立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和追责机制,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并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以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

五、建立公开机制,提高透明度

1.确立沟通目标,明晰沟通策略

内部控制沟通机制的首要任务是确保信息的准确、及时传递。明确沟通目标,如提高内部控制效率、降低风险、优化决策等,并根据目标制定具体的沟通策略。同时,要确立信息的优先级别和紧急程度,确保关键信息得到优先处理。

2.建立多元化渠道,确保信息畅通

建立多元化的沟通渠道,包括正式的会议、报告,以及非正式的交流等。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层级、不同部门职工的沟通需求,还能提高沟通效率。同时,要确保沟通渠道畅通无阻,避免因沟通不畅导致发生误解和冲突。

3.建立反馈机制,促进持续改进

为确保沟通机制的有效性,单位应建立反馈机制,定期收集职工对沟通机制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反馈机制,单位可以及时了解沟通机制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同时,要根据反馈结果调整沟通策略,不断优化沟通机制。(作者单位:郑州植物园)

(责任编辑:白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