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路径的建构与实施

2024-09-17 00:00:00张慧
新教育·科研 2024年8期

【摘要】在全面推进的新课改视域下,跨学科学习已广泛普及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统筹协调各学科知识,打造更具活力的语文课堂。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新课标契机,采取有效的跨学科学习策略,优化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助力他们形成语文核心素养。鉴于此,文章在明确跨学科学习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跨学科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应用策略

跨学科学习属于现代教学方法之一,可以让学生在各科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逐渐形成多学科解题能力。小学语文教师采用跨学科学习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还可以拓宽并提升他们的学科视野、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学生具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而跨学科学习有效拓宽了语文教学的范围和情境,学生可以在学科交叉学习中,提升自身对语文知识的认知与运用能力。且学生通过跨学科语文学习,还可以获得语言文字、思辨和探究等能力的发展,为自身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创造有益条件。

一、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内涵价值

1.具有五育融合的育人作用

以任务群的方式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还可以全面发展他们的综合素养,契合五育融合理念。五育融合给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改革契机,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目前,学校并未充分融合各科教学,虽然各学科偶有交叉,但是仍存在各行其是的现象,整体性设计不足,尚未达成五育融合目标[1]。

在跨学科学习背景下,五育融合要求教师在做好语文实践活动的同时,发挥课程的多样功能,推动五育的深度融合,这表明语文跨学科学习具有综合性特点,是多学科要素的整合载体,教师要利用多样的学科理念、丰富的学科内涵,发展学生的五育素养。若教师只是在跨学科过程中向学生灌输各科知识,忽略了五育融合理念的渗透,那么就无法完成立德树人任务。表明两者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可以为基础教育提供改革合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多元整合各科课程,在五育互动和融通中开展更具弹性和包容性的教学活动,可以充分发挥语文的多学科综合育人功效。

2.可以避免“表层化”的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在新课标中的阐释,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不断地积累、建构语言,引导他们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发展他们的思维、审美和语用能力。

可见,语用能力是学生最重要的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点,也是学生必不可少的核心素养之一。因此,教师除了用训练拓展学生知识储备外,还要让他们在广泛的阅读中深刻理解课文内涵。所以,教师摆脱语文学科限制,在正确认知其他教育因素的基础上,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有机整合各科不同的课程内容,可以凸显语文学科的全面性、综合性和完善性,也可以推动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强化他们的文化素养,以便他们日后进一步发挥自身潜力[2]。

3.可以凸显语文整体教育价值

新课标对“大语文”作出了全面阐释。“大语文”观要求语文教师发挥课堂和语文课的轴心作用和工具性特点,不仅要培养学生知识能力,更要推动其智力和非智力素质的发展,借助多学科学习强化学生语文能力,基于全面、整体原则,切实有效地开展学生能接受的网络式的培养和训练活动,这就是新课标所指的跨学科学习。从实质上来说,“大语文”观等同于语文素质教育,认为教师要将“大语文”观和语文素养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改变知识传授型教学,注重教学目标的多元性。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突破课堂限制,摆脱学科壁垒,在跨学科、项目式和探究式教学中主动融合其他学科,推动多元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实施策略

1.利用课前导学开展跨学科学习

学生在导学案的支持下,可以显著提升其自学效率,也能让他们更积极地开展学习活动。且在导学案的支持下,学生会逐渐形成自学能力,开展创新性的探究学习活动,形成合作交流意识。为此,教师可以从整合教学观切入,组织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案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思考,从而强化他们的语文学习体验。

例如教师在制作《冀中的地道战》一课的导学案时,可以在其中设置一些跨学科探究活动。首先让学生通过导学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也就是声情并茂地朗读文章,提炼出其中包含的各科知识;从多学科交叉视角解读文章内容,感受抗日战争时期中华人民身上的那股顽强斗志,及其英勇抗敌的智慧。接着,让学生完成如下跨学科学习任务:一搜索、了解、提炼与本课内容有关的音乐、文章历史背景和科学学科内容,从而获得生动的学习体验、体会该历史事件的重要性、感悟中华民族的智慧;二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说一说自己获得的感悟;三选择你印象最深的历史人物,画出他英勇抗敌的身影;四参加游戏—地道战演练,在真实、困苦的战争场景中,获得深刻的学习体会。最后,让学生按如下步骤学习:自主搜集资料、探究文本、分享感悟、绘画英雄、亲身体验,用这一过程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像这样,学生在导学案指引下开展这一系列跨学科学习活动,不仅可以获得科学的课前预习指导,也可以推动该导学案的落地,学生通过灵活运用各科知识,可以更全面地解读文章内涵。

2.联系实际生活开展跨学科学习

多元智能理论为教师提供了重要的跨学科学习指导,该理论认为人具有音乐律动、身体运动等多样化的智能。教师想要确保学科融合质量效果,就要将语文教学置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从而了解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为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在统整教材资源的基础上,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协调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

如在教授《火烧云》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展示的火烧云图片,并让他们回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火烧云。并让他们对比自己看到的火烧云是否和文中描写的一样。用分享观察经历这一活动,活跃语文课堂氛围。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看到或是文中形容的火烧云形象画下来,从中深刻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这不仅可以强化他们的美术创作能力,还能推动其审美鉴赏能力的发展。一些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可能会质疑作者描写的“这地方的火烧云……半灰半百合色”这句话,并困惑:“火烧云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变化呢?”为解决他们的困惑,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拓展课堂教学资源,在课中讲解火烧云是如何形成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会对火烧云和文章的思想内涵产生更深刻地理解与体会。此外,在跨学科学习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引入一些与火烧云有关的古代诗句,如卢照邻、温庭筠这两位唐代诗人在《长安古意》和《菩萨蛮·玉纤弹处真珠落》中都对火烧云进行了描写,教师可以利用此类资源拓展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

3.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并在其中整合一些典型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识字与写字、表达与交流等,从而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这要求教师围绕素养立意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增加师生和生生互动频率,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可以将自身的想法和观点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中,在线展示学生学习成果,评价他们的学习情况,可以与学生在线上探讨某个话题,提升师生互动深度,也可以与课堂分享和研讨相结合,开展混合式跨学科学习活动。从而为学生创造自主表达的机会,推动他们的多向、深度互动,强化他们整合信息、知识迁移等核心技能,从而达成信息技术辅助跨学科学习的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可以在跨学科学习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如下语文实践活动,从而调动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语文学习能力和个性探究能力。

首先,围绕“成语嘉年华”主题,举办课内外游戏活动。在学生学习完苏轼诗句后,让他们围绕作者苏轼,搜集分享与之相关的网络成语,为后续参加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做好充足的素材准备。为提升成语竞赛活动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在课中引入游戏APP,并用多种媒介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学生识记梳理成语、展示成语故事,从而凸显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作用。

然后,组织学生开展乐学比赛,要确保人人参与。在这一环节,学生要继续搜集与苏轼有关的网络诗词和相关资料,并在课上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如诗词擂台赛、苏轼艺术展等,通过参与朗诵诗词、角色扮演、艺术创造等活动,强化自身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从而对积极向上的苏轼精神形成深刻感悟。而教师在这一活动中,可以引入一些信息媒介,如音频、视频和赛事活动软件等,以确保学生可以全方位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中[3]。

在上述跨学科学习活动中,信息技术可以助力学生完成各个学习任务,而在此类学习任务完成后,师生可以在线上线下对特定问题进行探讨,不断形成新的观点和想法。如此,用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各个学科,让学生在课堂与生活、任务驱动与真实场域中学习、实践,不仅可以强化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还可以推动其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4.利用恰当的教学模式开展跨学科创新

跨学科创新即推动语文与其他学科在知识和技能层面的全面融合,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通过完成特定任务和项目,可以获得综合能力的发展。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以往以教师为主、以学习和记忆知识为主的语文教学,不利于学生达成跨学科学习目标。为此,教师可以在课上引入戏剧表演、小组合作等教学模式。此类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他们的合作能力,还可以推动其问题解决能力和跨学科学习能力的发展[4]。

例如,教师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可以融合音乐学科,让学生用情景剧的方式改编这篇文章,在特定的音乐背景下,用音乐剧的形式表演自己感兴趣的角色,在表演的过程中对人物的特点和情感形成深刻理解。学生通过参与此类活动,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可以对文学作品形成更深刻地理解和感悟。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讨文章内容,说一说自己的意见和感悟。学生通过参与此类活动,可以获得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提升,也可以形成更活跃、更具创造性的思维。此外,让学生自制思维导图,将文章主题、故事情节和故事人物等要素展示到思维导图中,从而深化他们对故事的印象和理解。学生通过参与此类活动可以逐渐形成逻辑思维,获得归纳总结能力的提升,也可以在不断地创新中,逐渐形成跨学科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制定跨学科创新模式时,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筛选相匹配的方法和资源,也要密切结合学生的实情。在不断地积累和创新中,找到多元、趣味、丰富的语文教学方式,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5.利用学习评价开展跨学科学习

在跨学科学习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改革传统的学习成果评价模式。首先,用定制评价替代传统的定量评价,重点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其次,在细化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确定各指标权重,以整体性评价为重点,并提出针对性意见,小学语文教师在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上,也要结合跨学科学习过程,考虑学生整合各科知识和思维的情况。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王维诗句的品评活动为例,有的学生交叉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学科整合思维,有创造性地个性化解读了文本。有的学生根据这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阐述诗人用夸张和对偶的形式,展现了开阔壮观的塞外风光,对诗句所描绘的对象和意境形成了深刻体会。此外,也有学生融合上述两点,融合其他学科知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从跨学科融合角度进行阐述:作者借助夸张和对偶这两种修辞手法,做到静中有动,一柱孤烟在广阔的大地上袅袅升起,形成了和谐统一、优美开阔的平面与立体构图和意境。学生充分融合语文与美术学科的修辞知识与构图理论,根据诗歌内容想象出了相应的画面。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层次,制定差异化的评分标准,要通过评价体现出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发挥评价对其跨学科学习的导向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重点关注跨学科学习模式,用该模式凸显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智力思维,推动其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此,教师要从课前导学、实践教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生活化教学环节切入,组织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并在其中融入导学案、资源拓展、游戏竞赛、戏剧表演、主题体验等活动,从而发挥跨学科学习和小学语文的五育融合育人作用与学科育人价值,切实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沙明丹.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路径的建构与实施—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藏戏》为例[J].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2024(01).

[2]陈蓓蓓.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的价值、教学现状及建议[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4(Z1).

[3]胡晓燕.学科融合·内外链接·学评一致: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实践与探索[J].小学教学研究,2023(34).

[4]夏娟.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探讨[J].安徽教育科研,2023(01).